不要漏掉学生的名字

2004-04-24 08:32许丽
人民教育 2004年7期
关键词:肥皂泡机智老师

许丽

做了好几年的老师,我也积累了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比如,在点名时碰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一位“前辈”曾向我面授机宜:先故意把他们的名字漏过去,等被漏掉的学生站起来问时,就故意说:“你叫什么名字呀,我怎么会没看到?”如此这般,既巧妙地知道了学生的名字,又避免了在学生面前露怯。

这个方法,几乎己成了教师们的“真实谎言”,可能很多教师都知道并沿用。但不久前我却读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新学期开学,一个老师在點名时,被“赵志枨”这个名字难住了。前两个字已经读出口了,这第三个字到底读什么呢?他想凭感觉读一个音,又怕读错了。一时间觉得非常尴尬,最后,他老实地告诉学生:“对不起,这个字我不认识,大家能告诉我吗?”说着他把那个“枨”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老师,这个字读cheng,我叫赵志枨(cheng)。”一个男生站起来大声说。伴着他响亮的回答,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真诚的老师,因为学生们见惯了原来那种虚伪的“教育机智”。

读完以后,我不禁有些惭愧。我一直以为学生不过是小孩子,经常为自己的一些“教育机智”沾沾自喜,现在才知道,学生的眼睛是那么的雪亮,亮得可以看透老师的心灵。

老年人有一种迷信的说法:带孩子经过坟场之类的地方时,一定要把孩子的眼睛蒙上,因为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都看得见。迷信归迷信,可有些时候,孩子的眼睛确实是雪亮的,他们最能看出我们的虚伪。面对这些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真诚。

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即便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去掩饰,这也是要不得的。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以外,是会毫无所得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独裁者,而是和学生一样,是新知识的不断学习和追求者。学生们喜欢的不仅仅是教师渊博的学识,同时还有教师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率真品格。在学生面前,教师不必也不能虚伪,惟有放下知识的权威身份,主动走下威严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教育,才能真正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小心啊,不要轻易“漏掉学生的名字”,因为你同时漏掉的,还有学生对你的信任和爱戴。

猜你喜欢
肥皂泡机智老师
机智的妈妈
机智的警察
这个世界需要你啊,机智的少年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吹肥皂泡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机智的回答
六·一放假么
变大的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