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有生命力的教育

2005-02-01 05:34白宏太
人民教育 2005年10期
关键词:南安教育教师

白宏太

老实说,如果没有这次采访,陈进兴在记者的印象中,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位县级市的教育局长,是曾经接触过的许多基层教育行政干部中的一位。尽管在他的领导下,福建南安近年的课程改革颇有成效,但在记者看来,这也只是教育局长的“分内事”而已。在全国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中,有所作为的教育局长有多少啊!

对陈进兴更多的关注,来自于他在《人民教育》刊发的系列文章“给校长的建议”。作为教育局的“一把手”,面对繁杂的事务,还能思考和写作,的确很难得。他何以有如此的热情,支持他的动力是什么呢?记者由此萌生了进一步了解他的愿望。

三月天的南安,春雨潇潇,记者走近了陈进兴。短短几天的采访,仿佛一个充满惊喜和赞叹的发现之旅。

解读关键词:珍惜

今天,在从福冈到神户两个多小时的新干线火车上,我都在思考:我当这个局长,岗位是短暂的,事业是长久的,唯有历史和人民的评判才是根本的。为政每一天,其实我们都在接受考试,这是一场没有试卷的考试,我们的评卷老师是历史和人民。学生考试不及格,还有补考的机会,我们的考试不及格,却没有补考的机会。

——摘自陈进兴2005年1月19日的课改日记

今年年初,陈进兴去日本访问。像每次出差一样,他忘不了带上一叠教育期刊作为旅途中的“消遣”。于是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他不仅没有停止对教育的学习和思考,而且坚持每天写日记。

写日记是陈进兴坚持多年的习惯。担任教育局长三年以来,他的课改日记已经写到第三本了。

“为什么不让自己轻松一点呢?”记者问。

“我很珍惜自己的工作。”陈进兴认真地说。

“珍惜”,极普通的字眼儿,记者起初只觉得惊讶和困惑。

走进陈进兴的办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书橱中高高码起的一大摞厚书。“这都是我订的教育刊物,看过后一本也没扔,就按年份装订起来。”陈进兴说。随手拿起一本,虽然是自制的合订本,装订却很整齐,白色硬纸做的封面上,用细细的小楷写着刊物的名称。

“这只是最近两年的,以前的都收起来了。

”陈进兴指着办公室的里间说:“包括我当教师时订的杂志都留着,装了满满一个储藏室。

”让记者惊讶的远不止这些。当教师以来获得的每一个荣誉证书,陈进兴都仔细收藏着,大大小小装满了两个口袋。

当教师时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他也都按时间一一编目,整齐地摆放在十几个档案夹中。“多么细心的一个人啊!”看着堆满一张办公桌的杂志合订本、证书和论著,记者不禁赞叹。

慢慢地,惊讶被敬佩所替代,但记者的困惑依然不减:他何以如此珍惜这些呢?

懂得“珍惜”,或许是陈进兴自小而来的一种素质。少年时代,因为父亲早逝,他曾一边读书、一边放羊,替母亲分忧。艰难的生活锻造了使他终身受益的品格和习惯,也使他格外珍惜一切机会。

1981年,陈进兴师专毕业,先是做了十年的数学教师,接下来的十年,他先后到教育局、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和乡镇任职,最后又回到教育局。二十多年来,陈进兴学习不辍,在取得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的本科文凭后,又参加了该校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坛新秀”、“省优秀青年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一连串的荣誉,体现出他对每一个岗位的珍惜。

而記录下自己走过的每一个脚印,也是他在变换的生活中不变的习惯。“我任镇党委书记时,曾写过七本民情日记。”陈进兴说。

因此,三本课改日记也只是“冰山一角”。当教育局长三年多来,陈进兴从没有停止过手中的笔,已经写下了十六本工作笔记、八本听课笔记和五本读书笔记,总计不下三十万字。

古人云:“敬惜字纸”,表达的是一种尊重与敬畏的态度。陈进兴的“珍惜”,似乎是为这一古训做了新的注脚,同时也在表达着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解读关键词:执著

再过两天又是教师节了,我从1981年师专毕业任教到现在,已经工作23年了,虽然如今走到教育行政领导岗位,但当教师的生活仍历历在目,教师工作的积淀充实了我从政的基础,那一段岁月使我找到了工作的成就感,从教坛新秀、省优秀青年教师到优秀拔尖人才……一篇篇论文、一个个案例、一项项研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这些都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回想当年离开讲台,心中不免惆怅。

——摘自陈进兴2004年9月8日的课改日记

陈进兴担任教育局长以后,特意为自己订了两份数学教育期刊,他仍然怀念当教师时的生活。“但只订一年就停了,因为感觉数学离我越来越遥远了。”陈进兴有些伤感地说。作为一个曾经很有前途的数学教师,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在专业上继续发展,成为数学特级教师。

“我们是一同到侨光中学任教的。他的勤奋与执著,是其他人没法比的。”和陈进兴共事多年的南安实验中学校长陈照星回忆说。

初登讲坛的陈进兴很注重学习。曾有一次,他独自冒着大雾,踏着湿滑的山路,徒步二十多里地去参加一个教研活动。学习了别人的经验,他很快也能在教研活动中上公开课了。

可惜这样的研讨太少,陈进兴更多地是从教学刊物上学习,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是他最常去的地方。“当时不懂得什么专业成长,只是觉得作为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学有所得。”陈进兴说。

积累得多了,陈进兴冒出一个大胆的念头:为什么不把自己一些好的课例和方法写出来,也和别人分享呢?他开始向杂志社投稿。

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写作是一件“苦差事”。陈进兴的每一篇稿件,都是先在草稿纸上构思,再写到教案本上,修改完毕,才工工整整地誊写到方格稿纸上。

每一次,当他无比虔诚地把稿件投进邮筒时,多么期盼方格稿纸上手写的文字能变成铅字!但起初,他等来的全是失望。稿件一封封地寄出去,又一封封地被退回。有近两年时间,他几乎是“颗粒无收”。

“当时的退稿单我至今还留着,前后总有二三十张吧。”陈进兴以这样独特的方式品尝着失败的苦涩,在一本已经泛黄的小册子上,清楚地记着他的每篇稿件的题目、投寄时间、所投刊物等事项,在最后的“处理意见”一项中,一个个的“退回”字样显得格外醒目。

刻骨铭心的失败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更激发了他屡败屡战的勇气。陈进兴继续一封又一封地投稿。

终于有一天,他的一篇课例被《中学生数理化》杂志刊用。拿到样刊的那一刻,陈进兴欣喜若狂。从此,就像捅破窗户纸一样,他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研心得不断地被一些教学刊物采用。几年下来,他不可思议地发表了六十多篇教学论文。

但他很快不再满足于小小的“豆腐块”。1988年,26岁的陈进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用构造法解数学题》。一部书稿,仅誊写就要花一个月。年轻的他不知疲倦,常常伴着一轮明月写到天亮。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陈进兴被上级调到教育局任职,从此他告别痴迷的讲台,踏上新途。

遗憾也罢,怀念也罢,当教师的经历更多地是赋予了陈进兴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陈进兴坦率地对记者说:“现在当局长,即便是不学习、不听课、不写文章,照样可以过得很舒服,但我停不下来。”

解读关键词:欣慰

下午,我们来到外地某市的一所中学,观摩一节科学课。

整堂课上,师生互动协调。

但我发现教师提问学生,均称这个同学,那个同学,你,你们等。很明显看得出,教师对学生是不熟悉的,因此我试探性地问了几位同学。经了解才发现,今天这节科学课的学生是两个班级拼凑起来的,挑选的都是那些表现活跃、基础好的学生。

了解到这一情况,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在这种全国性会议上,观摩课竟然公开作假,这是很不应该的,新课程追求的是真实的遗憾,不要虚假的完美。

——摘自陈进兴2005年1月10日的课改日记

有人称陈进兴是一位具有教师专业素养的教育局长,因为他总能切中肯綮,敏锐地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陈进兴调任教育局长时,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正“起锚”。

还没正式上任,副手就打来电话请示:南安要不要申报省课程改革实验区?说实话,陈进兴还没来得及弄懂课程改革的含义,但他却很干脆地拍板说:“要赶快申报。”

“当时大家都犹豫不决,担心有困难,局长的决定让我们一下子有了信心。”教育局副局长洪坤强回忆说。

之所以敢拍板,陈进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认准的是其中两个字——改革。改革总是有事干,改革总得想办法,改革肯定要走出一条新路,这是我喜欢干的事。”但他并不轻率和盲目:“我先到教师进修学校,向黄侨明校长借了最近三年的《人民教育》,然后认真阅读并做了笔记。我要从中了解基础教育领域在做些什么。”

陈进兴很快找到了工作的着力点——听课。“从课堂入手,抓教学方式的转变,这是课改的关键。”黄侨明校长深有感触地说。重回课堂,尽管已经是不同的角色,陈进兴仍无比欣慰,他体验到久违的幸福。

2002年4月,陈进兴到偏远的洪濑中心小学听课,在第一次的听课笔记上,他写下这样几点思考:局长进课堂,可以促进校长深入教室听课,“赶鸭子下田”;可以在宏观上了解各校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可以直面教师和学生,了解课程改革深层次的变化……

从此,听课成了陈进兴必不可少的工作。他不仅自己去听,还要求所有教育行政干部都要定期听课。

“每次听课,局长都是赶早过去,听一节课,跟老师座谈;然后赶紧到另一所学校,听第三节课。”教师进修学校的王鸿生主任介绍说。

听完课,陈进兴还要和教师一起评课。他的评课,既有中肯而独到的专业眼光,又流露出坦率的真性情。

这一天,陈进兴听了一节中学语文课,教师讲的课文是《外国诗二首》,其中一首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可能是觉得这首诗很浅显,教师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稍稍讲解几句就一带而过。

评课时,陈进兴显得很激动:“这是多好的一首诗啊,怎么能这样教呢?你完全可以用一节课来学习,你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假如生活欺骗了我,该怎么办?还可以通过背诵、轮读,让学生带着感情走进文本,跟普希金对话。再说,一两百年前写的诗,为什么我们今天还很喜欢,要让学生感悟到,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局长有时比我们教研员还认真。”王鸿生主任说:“我有时不忍心当着局长的面指出老师的缺点,想事后再说。但我有所保留的地方,局长常常会说出来。”

因为深入课堂,课改中很多深层次问题及时被发现和解决。只注重学科教学,忽视班集体建设,是陈进兴听课后敏锐地发现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他组织了学科课程改革与班级建设调研组,研究制定了《南安市新课程实验班级建设意见》,从而使这项工作成为南安课改的一大亮点。最近去听课,陈进兴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我听了两节课,两个教师都没写教案,我已经让有关科室发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通知。不去听课,这些问题我根本不会知道。”

解读关键词:寄托

教师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和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只有教师本身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力,教育改革才有成功的保证。教师的思想更新了,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感到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才会产生变革的要求。学习,使教师变得冷静而辨证,他们不但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心里的陽光也多起来了。

——摘自陈进兴2004年1月13日的课改日记

翻阅陈进兴的课改日记,字里行间明显感觉到他对教师生活的热爱与怀念。他还习惯于以教师的口吻和角色来思考,也时常把教师的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怎样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更好地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这是陈进兴这几年来一直思考的。“局长在一次讲座上的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鹏峰中学的青年数学教师侯冬梅动情地说:“他告诉我们,课改就像一个大浪潮,会有很多教师在这次浪潮中脱颖而出。”

有过五年教龄的侯冬梅原本已习惯了平淡的教师生活,局长的这句话,唤醒了她沉睡的希望。她满怀期待地投身到课改中,迎接她的是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有通识培训、课改理念培训、教材培训、班主任培训……我从中得到的是全方位的理念提升。”

一天早晨走进教室,侯冬梅惊喜地发现,那不是陈局长吗,他来听自己的课。她不由得紧张了,但她一贯备课认真,所以很快镇静下来,投入到教学中。那节课讲的是分段计价问题,整节课的设计紧凑而流畅,学生们发言踊跃。

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自来水为什么要分段收费?”侯冬梅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问题跟数学无关。但她随即想到,课改不是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吗?于是她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气氛立刻热烈起来,一个学生说:“这是为了提醒人们要有节水意识。”另一个说:“我明白了,这节课就是教育我们要节约用水。”还有的学生说:“我国水资源缺乏,目前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一下课,陈进兴按捺不住高兴,走过去对侯冬梅说:“这节课上得很好,既注重了知识与技能,也兼顾了过程与方法,特别是你能够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这说明你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得很透彻。”

“没想到局长的点评这么到位。”侯冬梅很激动,“从那以后,我更加注意研究课堂,研究学生。”

一年后,侯冬梅获得“南安市新课改优秀实验教师”称号,年轻的她开始在课改浪潮中崭露头角。

和侯冬梅一样,南安实验小学的陆海鹰老师也是在课改中发现了教育的新境界。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她虽然早就是一位很优秀的教师,但新理念下新的教育模式,仍让她时常有许多新惊喜、新感悟。

有一天,陆海鹰特意穿了一套新衣服。一上课,一个小女孩高高举起手:“老师,我想讲上课以外的事。”因为怕影响教学,陆海鹰对她说:“下了课再说,好吗?”下课时,小女孩第一个跑到讲台前说:“老师,您穿这套衣服不合适。”“为什么呢?”陆海鹰问。“您本来就瘦,这件衣服颜色太暗,显得您更瘦了。”小女孩说。另一个学生也说:“是啊,我也觉得不好看。”还有一个学生干脆说:“老师,您以后不要再穿这套衣服了。”刚买的衣服得到学生这样的评价,陆海鹰挺沮丧。不过回到家里,她还是遵从学生的意见,换了一套浅色调的。下午一进教室,学生们立刻围上来:“老师,您这样显得年轻多了。”

“这几年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更融洽了,老师也开始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主体,当作值得尊重的人。”陆海鹰真诚地对记者说。

自身的成长经历,使陈进兴格外注重教师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感到由衷地高兴。

解读关键词:追求

我的理想是通过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品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的本性回归。

当局长不仅事务多,而且矛盾多。如果缺乏理想追求,就会失去工作的远景目标,整天被那些事务和矛盾缠身,整天落入俗套。

理想让我为所取得的点滴成就感到喜悦,同时又让我充满了新鲜感,对之充满了与日俱增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工作的幸福、欢乐,都与理想紧紧相连。

——摘自陈进兴2004年7月14日的课改日记

“你的教育追求是什么?”当地媒体的记者曾这样问陈进兴。

乍一听,陈进兴一愣,为人坦率的他实言相告,自己还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三年多以前,在市长办公会上,对为什么要参与课程改革的提问,陈进兴慷慨陈词:“提早进入课改,一是使一大批孩子接受新课程理念的熏陶,提早具备良好的社会意识;二是使一大批教师直接接受省级专家培训,迅速成长起来;三是通过课改平台,把以前没有做好的工作,借机抓起来。”

这与其说是陈进兴对南安课改最初的认识,不如说是他的一份承诺。回首三年多的历程,陈进兴欣慰中透着自豪。

三年多来,新课程的理念日益广泛、深入地在南安教师思想中扎根。最直接的一个反映就是,南安教师每年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论文就有五六百篇。“像南光中学那样的农村初中校,过去一年下来几乎一篇都没有,现在每年有十几篇。”陈进兴说。

课改也带来了教育管理方式的鲜明变革。课改之初,陈进兴身先士卒,带领局机关干部开展十几项课题调研,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现在我们每个副局长都包干5个乡镇,一周起码要听两节课。”洪坤强副局长说,“过去教育行政人员很少听课,现在要深入课堂,和老师一起研讨。有了来自一线的经验,才能制定出更有指导性的政策。”

黄侨明校长深有同感:“局长走进课堂,也给校长一种压力,促使他们深入课堂。”这与其说是一种压力,不如说是一种引领。陈进兴正是以这样个性鲜明的管理细节,告诉校长真正该关注什么,什么才是有价值的管理。

变化是全方位的。这三年里,南安市通过福建省“双高普九”验收,被评为全省德育先進县。全市有7所小学被评为省农村示范小学,8所中学成为省一级或二级达标初中,3所学校成为国家重点职校,3所学校成为省重点职校,2所高中被省里评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唯有亲历课改,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陈照星校长激动地对记者说:“虽然由于投入不足,目前基础教育的发展比较困难。但这三年多来,南安教育不仅没有滑坡,而且教师的精神面貌很好,一大批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这将成为推动南安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些是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呢?怎样将南安的课改工作继续深入推广下去,陈进兴认真地思索着。面对南安教育良好的发展势头,他愈加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她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每次来南安都还要深入一线听课。还有一位爱国华侨陈老先生,近年来累计捐款近亿元支持家乡的教育卫生事业,但自己却没有别墅,没有小车,没有保姆。他常常鼓励我。我感到,跟他们的期望相比,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说到这些,陈进兴的脸上显得格外凝重。

记得一位教育部课改负责人曾经说过:“新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领导者。”跟陈进兴的接触,使记者强烈地感觉到他那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负责,他对校长、教师成长的重视与关心,他对课堂的痴迷与投入,他对工作岗位的珍惜与敬重,他对读书写作的执著与追求,都深深地感动着记者。如果我们每一位基层教育行政干部都有这样的责任感、事业心,都以这样投入的精神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我们的素质教育一定会得到更加顺利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南安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聚焦核心素养 改革教学方式——南安国光中学提升办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三步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九尺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