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电视检讨,得民还是得名?

2005-09-22 01:57
记者观察 2005年9期
关键词:检查组老杨饮酒

柳 玉

不久前,吉林省舒兰市两位局长、两位镇党委书记因下属犯错,通过电视向全市做公开检讨。上电视检讨成了官员问责的新形式。在东北三省,这种做法尚属首次。舒兰市纪委表示,采用这一监督方式是为了教育干部,并以此来优化投资软环境。该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破天荒的事

老杨是吉林省舒兰市的一名摩的司机。今年7月下旬,他听到了一条爆炸性新闻:舒兰市的两位局长、两位镇党委书记要通过电视做公开检讨。“这不太可能吧?他们在舒兰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究竟犯了什么错?”尽管半信半疑,可他在7月15日18:40还是放弃了生意,和家人一起守候在电视机旁,等着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舒兰新闻”之后,播音员说,有的单位工作人员违反了机关纪律“六不准”,其单位一把手今后要陆续在电视上做公开检讨……老杨感到很兴奋:“下属犯错,领导挨板子很常见,上电视检讨可是破天荒的事!”接着,某镇党委书记表情严肃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中。他照着检讨书念到:“……7月15日下午,市纪委“六不准”检查组查出我镇财政所长××午间饮酒,违反了‘六不准的有关规定。我镇已对其做了免职处理。作为单位主要领导,我对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有信心和决心,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善我镇的机关环境,请社会各界监督!”

短短两分钟的检讨让老杨回味了很长时间:“市里动真格的了!”第二天,他又两次看了这个节目的重播。“我走在大街上,老百姓都在议论这个事儿,都夸新来的市委书记运殿余做事有力度,说舒兰今后的发展大有希望!”老杨对记者说,由此,他便愈发想知道这“六不准”究竟有哪些内容。

“不准无故迟到早退、擅离岗位、工作时间办私事;不准午间或工作时间饮酒;不准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出现工作需要时找不到人的情况,要保证24小时联络畅通;不准工作时间打麻将、打扑克、玩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炒股票;不准对工作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负责任;不准参与赌博、接受色情服务。”这就是“六不准”的主要内容。老杨看完后,不免有些失望,因为“这些都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接着,他便开始生气:“有些干部连这些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

一把手上电视检讨后,经常在党政机关门口等活儿的老杨发现了一些变化:下班后,出来的人不再是稀稀拉拉的几个,而是齐刷刷的一群;一些以前很火的饭店和娱乐场所的生意日渐萧条。老杨和许多开摩的的朋友为这些现象而高兴:“对这些当官的,就得管严点,有问题就曝光,让他们心里害怕,才能把事情干好!”老杨和朋友们还约定:如果发现哪个党员干部违反了“六不准”,就立即举报。

“三鞭子”

赵立权,吉林省舒兰市纪委党风办主任,“六不准”专项检查组成员。他说,《关于市直机关实行“六不准”规定的通知》下发后,舒兰市委领导立即决定铁腕治理“机关病”,以优化投资软环境。

就这样,从舒兰纪委、机关工委、市政府督察室、广电局等单位抽调出的精干人员,组成了“六不准”专项检查组,并于6月6日至6月9日对各机关单位和一些营业场所进行了拉网式突击检查。结果发现某街道副主任、某管理处副处长和一名执法人员中午饮了酒,有两名公务员在工作时间玩电子游戏。此外,还发现包括市政法委、市政府办、市外经局等11家“实权部门”有迟到现象。舒兰市纪委对违反“六不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全市范围的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一位公务员对记者说:“此举产生了一定的震慑效果,因为被通报的‘实权部门以往都是被网开一面的!”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仍存有侥幸心理,以各种借口违反“六不准”。6月16日,舒兰市纪委下发了《关于从严处理违反“六不准”规定行为的通知》,其中决定对违反“六不准”的行为提高一个或两个档次进行惩戒。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对违反“六不准”的单位,要追究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同时,“单位主要领导要在电视台做公开检讨”。

上电视检讨成了官员问责的一种新形式,这在东北尚属首次!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议论纷纷。有的人认为抓的是倒霉蛋,有的人认为此举不过是做做样子,有的人对其威力持怀疑态度,认为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一些单位还是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管理上严格起来。

此时,检查组的工作愈发紧锣密鼓。他们购置了摄像设备,暗访与明查相结合。同时,他们也开始严查用公车或公款钓鱼和摆升学宴的干部。在防汛期间,检查组还重点对监督防汛单位进行了监督。

一天中午,检查组在一家乡镇招待所的酒桌上,发现了一名副局级干部。可他称自己并未喝酒,喝的是矿泉水。类似的事发生几次后,为加大查处力度,舒兰市纪委又下发了《关于严肃处理违反“六不准”行为的补充规定》。其中包括:“……对午间或工作时间参与聚餐饮酒,除特殊情况外,不管本人是否饮酒,均按饮酒处理;违反‘六不准规定,有职务的,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免职,再依据规定处理,无职务的,给予待岗处理;出现违反‘六不准规定行为的单位,其主要领导拒绝在电视台做公开检讨或检讨三次的,予以免职处理……”

“舒兰市纪委相继发出的三个文件,仿佛抽在干部身上的三鞭子,一次比一次重!”一位机关干部对记者说:“以前每年都治理‘机关病,可我没想到市委这次有这么大的决心!”

赵立权说,为防止走漏风声,检查组行动前一分钟,组长才告诉大家去向。在执行任务时,他们经常会查到熟人头上,为防止说情,他们要求关掉手机.当当事人或说情者晚上到检查组成员家“敲门”时,他们只有闭门谢客。于是,便有人给检查组成员发恶意短信,或威胁,或讽刺挖苦。他们感到了压力,但也非常清楚:对任何人都不能“开口子”,否则此项工作就会半途而废,成为笑谈。

广大干部终于认识到了“六不准”的重要性,也开始了不同形式的学习、领会。即使这样,检查组还是抓住了四个典型:某镇文教助理中午在家招待客人时饮酒;某镇财政所长中午饮酒;某局科员上班迟到3分钟;某局一科长因上班途中与朋友聊了一会儿,迟到7分钟。因为这四人的犯错,其单位的一把手分别在7月25日到7月29日期间在电视中公开检讨。

舒兰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吴俊箭也是检查组成员,而上面提到的迟到3分钟者恰巧是他的同学。老同学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几次找吴俊箭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同时求他别处理了。吴俊箭虽为老同学感到痛心,可也只能表示无能为力。老同学所在单位对他的处理结果是:待岗6个月,期间要在岗学习培训,扣发第十三个月的奖金。而那位迟到7分钟的科长,已被单位免职。

一把手检讨以及干部被免职产生的震动立即得以显现。一位基层干部说,现在,市直相关部门到基层中午一喝就是几个小时的现象不见了;另一位干部说,每个乡镇的招待费都明显下降,“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没有了;一些干部的妻子说,丈夫能按时上下班,过去那种难闻的酒气消失了;纪委的举报电话开始响个不停,公众的监督热情被调动起来了……

许多部门都利用此契机严肃纪律:舒兰市委宣传部每个干部都签了责任状;舒兰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规定,谁违反了“六不准”,就要被调离岗位;舒兰市财政局、人事局等单位实行了外出挂卡制度;法特镇对干部实行交保证金制度;舒郊乡干部一天要签到三次;许多单位要求将电脑中的游戏删掉,而且,一些单位还依据“六不准”的要求自查自纠。“现在大家上班的弦都绷得比较紧了!”一名公务员说。

担忧和疑虑

检查组下一步将重点检查垂直管理单位和80个重要岗位的中层干部。于是,有人问赵立权:“你们抓的都是小干部,大领导你们咋没抓到呢,那么多局长就没有一个违反‘六不准的?”吉林市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李学一也表达出相同的忧虑:“舒兰的做法把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这值得称道。然而,应考虑如何促进单位一把手或主要领导干部去遵守‘六不准,如果被检查到的老是一般干部,就会使人感到‘六不准只对下不对上。”

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主任修保说,工作中出了问题,领导干部公开检讨,深刻反省,表示改正的决心,并主动承担责任,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谅解。这是民主的进步,是政治文明的进步。但是,对于“下级犯错,上级认错”的公开问责方式,其法理依据、执行程序等,应该有个长期的全盘考虑。

吉林北华大学一位教授评论认为,在官员问责日益频繁、日益向制度化迈进的社会背景下,舒兰的举措依然令人眼前一亮。他说,许多“机关病”屡治不愈,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缺位所致。从常见的公务员责任意识淡薄、部门本位、与民争利、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等病症中不难看出,大多机关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问责机制,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得不到缓解。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于少数部门、少数干部中,但影响极坏,危害很大,必须下猛药根治。他强调说,治理“机关病”,最终要靠制度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成为一阵风式的“运动”,治标不治本。运动一来,大张旗鼓,风起云涌,立竿见影;运动过后,好景不长,故态复萌,甚至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些疑问:舒兰上电视检讨的做法是否会坚持下去?如果以后做检讨的官员多了,从老百姓到政府官员都习以为常,电视检讨的效果是否会打折扣?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实践来解答。

猜你喜欢
检查组老杨饮酒
老杨
中西方饮酒文化大对比
不做作的文明
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恒大人寿
老王办厂
与猫狗共饮酒
识破
捡垃圾
手敲桌面露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