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一个被误读的人物

2006-03-03 07:55谢建兵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
关键词:焦母焦仲卿痴情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古今第一长诗”(沈德潜语),与《木兰诗》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历来传诵不衰,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对于其中的人物形象,人们对刘兰芝的评价一致比较高,但对焦仲卿这个人物却颇多微词,“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作者活活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唐弢文集》第九卷)。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焦仲卿“性格比较软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评价焦仲卿说“较少刚气”,在母妻冲突中“一筹莫展”,殉情前“仍不免一番徘徊瞻顾”,表明他“懦弱”和“思想中始终存在矛盾”。到了今天,又有人把焦仲卿誉为“情圣”,为情而生,为情而死。我认为这些对焦仲卿的评价都把人物简单化,片面化。焦仲卿被误读了太长时间。以下就将我对焦仲卿的理解阐述如下,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焦仲卿是一个痴情的人

痴情在那个时代对一个男子来说是一个贬义词。在那个时代,女人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的,男子休妻另娶就如换衣服一样。焦母哭劝儿子时说:“滇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自古以来,“痴情女子负心汉”已成定例,似乎天经地义。男子的痴情只能换来别人的鄙视,认为是儿女情长,胸无大志。焦仲卿是把刘兰芝作为一个真正的,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仕途的渺茫,使焦仲卿更珍视与刘兰芝的爱情。虽然焦母在刘兰芝被遣后,以“窈窕艳城郭”“可怜体无比”的东家女来诱惑焦仲卿,但焦仲卿显然是不屑一顾。“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焦仲卿的心中,没有人能取代刘兰芝的位置。仅从这一点看焦仲卿在那个专制时代已有明显的叛逆性。

二、焦仲卿的两难选择

指责焦仲卿“软弱”、“较少刚气”的人,明显忽略了焦仲卿的对立面是焦母,是把他拉扯大的母亲。在刘兰芝与焦母之间,在爱情与亲情之间,焦仲卿无法做出选择。因为这两个女人都是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而命运却偏偏让他只能选择一个。爱情与亲情对每个人来说没有孰轻孰重之分。不少人指责焦仲卿在刘兰芝与焦母的冲突中没有站在刘兰芝的一边,其实我们设身处地替焦仲卿想一下,难道焦仲卿可以留下刘兰芝,赶走他母亲吗?焦仲卿也曾为刘兰芝激烈地辩解:“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其实就是站在刘兰芝的立场上责问母亲,并且坚定地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也正因为焦仲卿的话触发了焦母的权威,焦母才会“槌床便大怒”,指责焦仲卿“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因此,在这时候,让刘兰芝暂回娘家也许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在焦仲卿的心中刘兰芝的回娘家只是暂时的,是权宜之计,他希望时间可以消解婆媳之间的矛盾。至于刘兰芝回到娘家后被迫另嫁,这一笔帐不能记到焦仲卿的头上。大诗人陆游在他母亲的强迫下,休掉了自己的妻子唐琬之后,内心的沉痛也只能用诗词表达,“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风》)“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陆游与焦仲卿在感情上的遭遇相似,却为何没有人指责陆游“软弱”、“较少刚气”。

三、生与死的抉择

萨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曾说:“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同样的问题也成了焦仲卿心中的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我们必须注意到,死是焦仲卿首先提出的。当焦仲卿听闻刘兰芝再嫁的消息,绝望地来和刘兰芝诀别,“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问。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过去的山盟海誓如一片黄叶,飘落在焦仲卿冰冷的心田,所以他才会理智全无冲刘兰芝大喊。“吾独向黄泉”,证明了此时焦仲卿已萌生了离世的念头。正是在焦仲卿的指责下,还在犹豫彷徨的刘兰芝才死志已绝,相约“黄泉下相见”。当刘兰芝义无反顾“举身赴清池”后,“活着还是死去”,这个问题摆在焦仲卿的面前,对焦仲卿来说,应该活着,也必须活着,因为他是母亲的支柱;但活着又有什么乐趣,对一个绝望的人,对一个心如死灰的人来说,活着就意味着“此恨绵绵无绝期”。何况和刘兰芝的约定“黄泉下相见”,言犹在耳,而斯人已去。我们可以想象焦仲卿内心的痛苦,正是由于这种痛苦,当他决定“自挂东南枝”时,他才会“徘徊庭树下”,那一刻焦仲卿到底想到了什么,诗中没有表述,但“徘徊”二字已足以让我们感受人物内心的沉重。一边是心爱的人已去,自己在这个世界已无生趣;而另一边是,老母弱妹在自己死后的伤心凄凉。焦仲卿的“徘徊”让我们感到更真实,因为他比刘兰芝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刘兰芝可以义无反顾,而焦仲卿不能。如果因此指责焦仲卿“懦弱”,以为焦仲卿不敢死,那是对焦仲卿的误读,因为死是容易的,而活着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综上所述,焦仲卿既不是懦夫,也不是情圣。他是一个深情而执著,内心又充满矛盾的男人。他的无奈其实在现实中许多人都曾遇到,也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人们才会对这一对夫妻抱着深深的同情。在文学评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知人论世”,即分析评论一个人物必须结合他生活的时代。如果我们以这种观点来看待焦仲卿,评论时也许会更切合实际一些。

(谢建兵,甘肃康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焦母焦仲卿痴情
海 鸥
雨后玉兰花
愚蠢而倔强的焦仲卿
浅谈焦仲卿的悲剧
焦母嫉妒心理探微
兰芝被遣只因焦母恋子
你了解痴情的男人吗?
忆江南·绿茶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
焦母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