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王维山水、景物诗中的绘画美

2006-07-06 08:40尚献玲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4期
关键词:大漠王维首诗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著名的画家。他的画流传下来的极少,但据史书记载,当时他曾有过大量的绘画创作,并被称为南宗画派的开山之祖。王维自己有诗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偶然作六首》)足见王维对绘画的造诣是很深的。因此,王维作为一个诗人兼画家,诗与画之间就必有相通之处,亦即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

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并不为人注意的或习以为常的景象,一旦被诗人再现出来,往往使人惊叹,使人神往。如一个平淡无奇的野店,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早行》)的诗句再现出来,就使读者进入一种寂寥而又清新的美的境界。诗人正是通过他们的观察、挖掘和剪裁,才使人们发现并感受到自然之美。

王维的山水景物诗歌更是如此,他的诗歌简直就是一幅幅优美无比的山水图。

一、构图美 构图,也就是景物的布局和取舍,如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简练的八句,就写出了终南山磅礴的气势。诗人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墨,写它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涯无际的广度。这就把整个终南山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觉得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连山到海隅”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极远,以致无法见其端际;“阴晴众壑殊”又把人们视野延展到极宽以致难以穷其变化的境界。而“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两句,又使画面的构图留有足够宽广的天际,可谓“展或大或小之图,写百里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而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诗的结尾“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则形同山水画中随意点缀的一两个小小的人物形象,虽写了人,但使我们感到在这广阔的山区实在是难以见到人的。这种随处点染的构图效果,更突出地反映了这首诗完全用的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笔法,充分体现了绘画的构图美。

再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此诗题目重点是一个“望”字。于是作者从“新晴原野旷”开始,先望到“郭门临渡头”,再望到“村树连溪口”,再远处是“白水明田外”,更远处是“碧峰出山后”。读这首诗不由使人感到如同电影中由近及远的镜头一样,诗人把景物一层层地铺展开去,同时也就把大自然的美,一层层地揭示在人们眼前。整个构图的手法就是通过鲜明的层次来完成的。这种构图手法是为了表现开头提出的“原野旷”的主题。

王维对于高下的层次,也有很细致的描写,如“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逶迤南山水,明灭青林端”(《北垞》)等,都是用绘画的眼光,着力于层次的描绘的。

二、形象美 形象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我们这里所指的形象,是指绘画艺术对客观现象的典型的概括、准确的描绘和洗炼的处理。王维的《使至塞上》:“单于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诗的主题不是写景,但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可以说把广袤的塞上风光写绝了。作者在读者的视野中投下了两个简括的形象:一片大漠上的一条直上的孤烟;辽远的河滩尽头一轮滚圆的落日。只这两个形象便概括了大漠中的一切。什么孤寂、浩瀚、荒凉……,一切的形容都成为多余的了。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捕捉到的大漠中的典型形象,以及其表现手法的洗练,足以使人惊叹。

再看王维的《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此诗着意写水,写水势的浩大。到底怎样浩大呢?诗人从倒影的观察入手,突出刻画水中的世界:“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人间、天上的一切,几乎都在水中浮动、摇撼。这样大的水,这样大的气势,它简直吞噬了一切。有了这样的一种形象,才会使人对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三、色彩美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四句诗,使人感受到诗人的惆怅之情,但又绝无颓丧之迹。因为它一开始就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的图景,新雨洗过之后,青砖青瓦的客舍显得更青,垂柳显得更绿,完全是一派清新的景象。诗人以画家的敏锐目光抓住了“客舍”和“柳”新雨过后特有的色彩,着力表现。只用“青”“绿”两种色彩就把一幅明快的图画呈现于人们眼前,使人耳目一新。

《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色彩的敏锐的感受力。它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主要并不在于“白鹭”“黄鹂”,而更在于“漠漠水田”与“阴阴夏木”。“漠漠水田”给人的感受是广漠的一片明净的淡彩;而“阴阴夏木”则是葱郁深沉的浓色。王维运用绘画上这种强烈对比的色彩,似乎使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夏日的绿荫与绿荫之外水田之间那种鲜明的分界线。这种明暗对比的处理,决定了此时此地“辋川庄”的基本色调。人们从这两句诗中所得到的美感,所得到的影象,主要是由这种强烈的色调对比来决定的。而“白鹭”与“黄鹂”是在这基本色调上施加的点染,使画面的色彩更为明快。

色彩的美,常常表现在用色的大胆夸张上。《辋川别业》中“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这四句诗使我们窥见到这种夸张。春播的季节,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与桃花。不过,描绘得使人如临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维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给予红与绿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四、意境美 凡是诗都有意境,没有意境的诗令人索然寡味。这里仍然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王维山水景物诗中所反映的意境美。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弹琴的情景,但透过“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环境烘染,我们分明感受到琴声与啸声之外的宁静,宁静到寂寞,甚至孤独,然而又洋溢着诗人的惬意。这幅画,最突出的是深密的竹林与如水的月光。此时此地,诗人的心境完全融汇到这种宁静的气氛中。他是在享受这如水的画境,而“琴”与“啸”成了一种陪衬。这种宁静、惬意的意境我们是从画面上感受到的,而这种感受又远远超出画面之外。绘画上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了突出的体现。《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画面,也同样体现了这种宁静、惬意的意境美。

作为画家的王维,非常善于捕捉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景物,来表现他所发现的意境美。一种极其平常的自然景物,他只用淡淡的几笔,便使人玩味无穷。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

以上四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景物诗作中的绘画美。我们不禁为诗人独到的审美所折服,因为这种绘画美是与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手法来观察表现自然景物分不开的。

(尚献玲,山东莘县一中)

猜你喜欢
大漠王维首诗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上课没人抢》
走哪条路好
万里阳光映大漠
大漠落日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大漠追凶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