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晚晴叹家国

2006-07-28 05:57杨昕苗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5期
关键词:匹马山色西风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 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蘋洲外,山欲暝,剑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方岳(1199~1262),南宋后期著名诗人、词人。字巨山,自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郎,历知饶、抚、袁州,加朝散大夫。平山堂,旧址在今江苏扬州西北瘦西湖北端蜀冈上,北宋欧阳修所建。欧阳修《朝中措》词中“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语描写出在平山堂上欣赏到的一派朦胧的山色水光。方岳正是用苏东坡《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韵,借秋雨晚晴的眼前之景抒写家国之感慨。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开篇两句以丽语领起,直接描绘出眼前所见之景。秋雨之后,山峦更显青翠,湖光山色与万里晴空相映。眼前虽是美景,却让人不禁暗起愁情,转而承以暗淡愁思,“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酒螺红”,即红螺酒。走遍大江南北却愁绪万分,只能借酒消解,究竟为何而“愁”呢?后面几句做出了回答:“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世说新语》中载,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就想起故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辞官归去。结合这一典故,“一梦”却是指乡梦。鸿者,雁也。古人常常用“鸿雁”这一意象来代书信,借指思念之情。原来是远离故土,乡梦难成,无语,只有将一番情谊寄托给鸿雁。思乡却难归,惟有以酒解愁,此其一也;“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河洛”,黄河与洛水,借指中原失地。醉眼朦胧处,黄河与洛水渺然没有踪迹,只能遗恨在夕阳之中。一个“恨”字,中原失落,却无力收复,此其二也。家愁国恨,层层推进,一如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下片移情入景,借景写情。“蘋洲外,山欲暝,剑眉峰”,望暮色中的远山,苍苍莽莽。“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由写景转入怀古。“两仙翁”,即欧阳修与苏轼,两人都曾登平山堂并留有诗词。“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当年欧阳修建平山堂所亲手种植的一株柳树已经不见,只是烟雨依旧,曾经的英雄早已不见踪迹。登高临远,怀古伤今,是古代文人骚士常有之情。陈子昂登幽州台而写《登幽州台歌》,慨叹不见似燕昭王一样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贤主明君;苏轼游赤壁而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慨叹风流倜傥、少年得志的周瑜也随历史的滚滚浪花而逝,自己头已生白发却壮志未酬,只能“一樽还酹江月”。方岳登上平山堂自然会想起曾在这里留下足迹的欧阳修、苏轼两位文坛巨匠,遥想当年,而今斯人已逝,一切都成为历史,不禁让人为之扼腕叹息。“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结尾以景作结,借助“天地”、“孤啸”、“匹马”、“西风”等意象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刻画出来:一个身着长衫瘦弱的诗人在苍茫空旷的天地之间,骑马踽踽独行。正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整首词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上片由愁而恨,由己而家,最后到国,国愁家恨,空间不断延展,下片“俯仰陈迹,遥思远人”,从时间上拓展,发出“磨灭几英雄”的感叹,有一种苍茫悲凉之感,结尾以“匹马西风”收束,感情深沉。

(杨昕苗,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匹马山色西风
连一连
马运石头
赛马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夏日雨后
秋行
西风辞
南沟朝阳坡早春
马匹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