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忧国思家的悲歌

2006-07-28 05:57王德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5期
关键词:花鸟家书草木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至德二载(七五七)三月唐朝国都长安沦陷时写的。他精于写律诗,他自己也说“老来更于诗律细”。这首律诗,就是他有名的诗篇,读来沉郁悲痛,令人回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句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之情,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壮的基调。一个“破”字,使触目惊心,既指国家政局的残破不堪,又指当时国都长安惨不忍睹的景象,这是发自内心的悲痛。继而—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安史之乱,叛军在长安城内大肆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就像诗人在《述而》、《哀江头》与《北征》诗中所揭露的那样“杀戮到鸡狗”,“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人烟渺萧瑟”,昔日繁华的长安,如今却是鸡犬不宁,尘土飞扬,一片狼藉,怎么不令人心痛。“城春草木深”是点题之句,扣住一个“春”字,是“国破”的进一步烘托。这句诗诗人采用了逆转的修辞写法,司马光评此诗为:“古人为诗,贵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如《春望》诗,‘城春草木深,明无人迹矣。”一个“深”字,本为草木茂盛葱茏,无一人迹,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却是一片荒凉残破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悲痛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颔联极力渲染诗人忧国思家的悲痛心情。“感时”是因“国破”,感慨时局的动乱不堪、人民的流离失所、个人的不幸遭遇,也因“城春”的美好季节的时令,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长安春景却是一片荒凉,无心观赏,春意全无,能不让人心酸。岁月的峥嵘与时代的不幸,凝聚缠绕在一起,恨家人的离散,自己的被困,恨敌人的残暴,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家妻离子散,无家可归。与《春望》同一时间写成的《哀江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描绘的也是这撕心裂肺之痛,那江草江花无知,一年一度,要到哪年哪月才有个了期?“花溅泪”、“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采用倒装形式写出了花草有情,是因感时而流泪;春鸟有意,是因恨别而惊啼,两句互文见义,充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苦和无奈。“国破”下的花鸟尚且如此,更何况人们呢?诗中的“花鸟”不仅是自然界的花鸟,也是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有灵性的、会“溅泪”会“惊心”的“花鸟”,在“花鸟”的“性情”中也寄寓了诗人的“性情”,这种借物寓情之法,是诗人忧时感乱、忧国思家的爱国感情的具体体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颈联揭示了全诗的主旨。“烽火”紧扣“感时”,“家书”紧扣“限别”。“烽火”句表明战事之久,人民灾难之重;“家书”句直托思家之痛。战火持续不断,兵戈阻绝,诗人挂念远在羌村的妻子儿女,倘有一纸家书,当然也价值连城。诗人在《羌村》中这样写道:“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这“怪”、“偶然”都说明离散双方迫切得到音讯。后来诗人在《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同胞兄弟之多,除了小弟杜占跟随身边外,其二弟、三弟都流落异地,“家书抵万金”就是在这样具体背景下写出来的,寄托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眷恋深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末句以自己对国事的极度忧伤,对家人焦急的思念作结。烽火边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依稀短发,几不胜簪。“白头”即白发,“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此时杜甫已四十六岁,但愁得已满头白发,说明忧事之重。“浑欲”句为“简直要梳不成发髻别不住发簪了。”诗人未老先衰,是忧国思家造成的,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添一层悲哀。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居住长安十年生活观察、体验和思想认识的结晶,表现了他心忧天下的伟大胸怀,关心时局民生的高尚情操,是一曲忧国思家的悲歌。前四句触景伤怀,重点写春城败像,饱含感慨;后四句忧时感伤,重点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诗中一景一情,情景交融,感情沉郁悲壮,深刻体现了诗人爱国忧时思家的沉痛心情。诗中“溅泪”、“惊心”、“白头”、“搔首”等一切悲苦之思绪,都是由“国破”而来,结尾以满头白发的形象作结,更让人吟味不已。

综观全诗,掩卷沉思,那字字血,声声泪,不能不让人心颤,《春望》,悲矣!

(王德三,山东省临沭县朱仓乡中心中学)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 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一说饫死耒阳。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 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 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

猜你喜欢
花鸟家书草木
写意花鸟
不识草木
寒露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春节家书
一封家书
家书( 连载一)
人小鬼大狄仁杰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