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公共教育资源为纳税人共同享有的意识

2007-04-23 01:53金旭
人民教育 2007年20期
关键词:校际东城区骨干教师

金旭

北京市东城区地处首都中心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教育积淀,老校名校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同时,又长期受历史风貌保护区的限制,相当多的学校占地面积小,办学条件不达标,校际之间差距较大。骨干教师纷纷向品牌校聚集90%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集中于10%左右的学校,普通学校的办学自信心严重不足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研究解决这些症结和问题。

2003年以来,东城教育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改革,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东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改革成效。

一、确定每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我们对“优质"的理解、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一直定位在分数和升学率上,这个评价机制只承认一部分升学率高的学校为优质校而忽略了普通校的教育贡献、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办学积极性:事实上对学生来说,各级各类学校都是需要的,因为学生不仅有学段的区别也有潜质的不同、我们需要把教育办成适合各类学生发展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因此我们既要办好示范性学校,也要办好特色学校;既要办好普通学校,又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既要办好普通中小学,也要办好职业高中,凡是在教育布局调整后保留下来的学校,都是要办好的学校;凡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就是优质学校。根据这种对教育的理解、东城区形成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共同愿景,进而使之成为学校的教育理念。各类学校按照社会需求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从而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并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

为检验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2004年东城区建立起一套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综合评价标准。学校综合评价标准力求科学合理、既有“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统一标准,义有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弹性"标准:新的评价机制已实施两年,标准在不断完善,各类学校逐步明确了办学应遵循的标准、目标和方向、使各类学校发展信心倍增,各种办学特色层出不穷、教育理念的更新、机制的变革,使教育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既保持了优质学校的积极性,又明确了普通学校的发展方向,各级各类学校都可以办成最好的学校

二、让优质学校带动、促进普通学校发展。

东城区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第一个举措是选择了学区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不改变优质资源的隶属关系、但可以输出;使用稀缺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了新的资源观。首先、冲破办学资源为一校所有的理念,树立公共教育资源为纳税人共同享用的意识,任何一所学校的资源都应该提供给需要的学校、因此在强调均衡发展的时候,东城区的示范校、现代化学校没有停下建设步伐,而是建成一所学校辐射一片学校。二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看待优质资源,树立每个学校都有优质资源的大资源观,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贡献优质资源、再造优质资源的积极性,给普通学校增强自信心。三是提倡主动享用外校的资源,这对“关门办学”的惰性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谁不主动享用他人的资源提升自己,谁就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实施学区化管理、各校的人才资源、课程资源、设施设备资源可以融通使用,大家都是贡献者,也都是受益者。优质校的校长和教师辐射、带动普通校,自身的社会价值增值;普通校通过干部教师跨校挂职、师徒结对、校际间集体备课评课等形式,增加了优质资源的使用机会,干部教师的眼界和思路大大开阔、找到了提升自己的办法和途径。

东城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另一举措是加大干部选拔交流的力度。东城区在校长队伍建设上提出了“为办好每一所学校选拔一名好校长”的目标,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懂教育教学、会管理的干部提升到校长岗位上来;把优质学校有潜质的中青年校级干部调到普通学校任校长、书记。三年来,东城区教工委对35个校级班子作了调整,58名校长作了校际交流。选派大校、名校干部到普通校任职,这些校长信息量大、眼界开阔,为普通学校带去发展的新思路,教师们认为这是上级对普通学校的重视,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快速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得到改变。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第三个举措,是建立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将有潜质的中青年校长和学科骨干组织起来,分别由名校长、名师以课题主持人方式进行带动,促进工作室成员尽快成熟。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两年一期,目前正值第二期,两期共有37位名校长、名师带动226名校长和骨干教师,覆盖全区54所中小学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74%,普通学校极为受益。

三、给普通学校更多的发展机会。

东城区确定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切实为普通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大量的经费,也把更多的发展机会投向普通学校。

一是制定有利于普通学校发展的政策。2004年东城区进行教职工岗位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宏观调控,强化管理、抑制高限、缩小差距”,使校际间教师收人差距过大的矛盾得到一定缓解。2005年东城区教育系统实施人才建设工程,出臺了“东城区教育系统优秀人才管理及奖励办法”,为普通学校留住骨干力量制定了保护性政策。这些政策大大保护了普通校培养骨干教师的积极性。经过三年的建设,目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达到了专任教师总数的11.1%,覆盖了94.5%的中小学(比2003年提高35个百分点),使各学校教师队伍有了“领头雁”。再加上学区化管理,实行“621"骨干教师引领工程(即每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6名骨干教师,每位市级骨干、特级教师带2名教师,每名区级骨干带1名教师),全区703名区级以上骨干在3至5年内可以把6000余名专任教师带动一遍,使普通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了速度。

二是资源配置保证普通校优先。过去的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除了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是校际间均等外,优质校与普通校有着很多机会性差异,久而久之校际间悬殊拉大,普通校无力改善办学条件。2005年初,按照北京市颁标准,东城教委对区域内所有中小学设备进行普查,制定了三年达标规划,优先考虑普通学校配置,并且与学校设施改造同步。很多规模较小的学校第一批得到了新的教学设备,感到备受鼓舞,像特殊教育学校、国子监中学、177中、24中等一批学校得到了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资金投入。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批达标配置、覆盖了90%以上学校。

,三是给予普通校展示才华的机会。过去领导视察、大型活动、媒体宣传基本上都集中在优质校,校际间机会很不均等。近几年来,各级领导更关心普通校,给普通学校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这大大激发了普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创造性,营造了区域内、校际间积极进取、团结交流、和谐竞争的氛围,全区教育得到了整体发展,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2006年与2003年相比,中小学生享用优质教育比例大幅度上升,小学由41.31%,上升到88.74%,中学由63.51%.上升到89.87%,预计“十一五”期间可达到95%。实践表明,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出符合区域实际的决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就有望实现。

猜你喜欢
校际东城区骨干教师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开展状况的分析与探究
伟人旧居
长三角地区“戏曲进校园”校际联盟在上海市金山区授牌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常州高职园区校际体育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及共享分析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