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条路你能走多远

2007-04-23 01:53闫学
人民教育 2007年20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知识结构名师

闫学

我一直坚信,不管我们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机缘加入了教师队伍、只要我们还在这个队伍中,我们就一定会渴望成长。尽管在很多时候,这种渴望并没有被明确地表达,只是存留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那么、对于每一个渴望成长的教师而言,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成长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恐怕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行走就是目的

与青年教师聊天,发现在很多青年教师的心中,成为名师已经成为—种人生的追求,有的老师很真诚地告诉我,某某名师是自己崇拜的偶像,自己的人生日标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像某某一样的名师;还有的老师发来邮件、打来电话问我如何才能成为名师。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语,看到这样的信件,我都会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些老师,因为我在这样的话语背后看到了一张张热切的脸孔一双双闪亮的眼睛,感受到了一颗颗火热的心的跳动:我想说,想当名师没有错,因为我觉得名师首先是优秀教师;相反,不想当名师的教师倒是很让人怀疑——一个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追求的人,一个对教育教学工作没有热情的人,你还能指望他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多远呢?

但是,我还想说,成为名师可以作为前行的方向,但不应该成为目标。方向和目标不是一回事。方向意味着无限,它告诉我们朝哪里行走,而目标则意味着行走的终点。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的本质与意义都决定了这项工作将永远充满挑战,这条路永远只有行走的过程,而没有既定的终点。事实上,成为名师的那一天,不过意味着另一个起点的开始。

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世界每一天都是新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唯一的,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拒绝成长。

在过去十五年的教师生涯中,我也有过迷路的时候,但不管是逆境还是坦途,不管有多少风风雨雨,追求无限始终是支撑我不断前行的信念。我很喜欢自己几年前写下的一首小诗,曾经在很多场合与老师们作过交流:

我是一个奔跑的孩子/奔跑是一生的最爱/也是唯一的目标/每一次停泊/意味着另一次启航/每一丝眷恋/遗落在奔跑的路上

在这里,奔跑成为一种人生的姿态,奔跑的本身就是目的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成功”,因为我还在不停地走下去,我的“成功“永远处于前方未至的地方。

一直非常欣赏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的话:“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

我们在创造中走向未来,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目的地,实际上就意味着目的地永远在前方,我们永远处在不断改变、行走的过程之中。对于教育而言,教育本身的存在就意味着人和世界需要改变,正在改变。没有改变、不承认改变或者不能促成改变的教育不是有意义的教育,更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教师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改变中行走着,有些人渐渐地成长起来了,成为真正的优秀教师,名师则是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

是树,就不会拒绝生长;是船,就一定要远航。对于每一个渴望成长、渴望远航的教师而言,当我们不把教师仅仅作为一种职业时,我们就会一直走在路上。

行走的力量从何处来

几年前,在一篇谈青年教师成长的文章中,我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都见过在大山的岩缝中生长的松柏,长期的营养缺乏使它们渐渐扭曲了枝干,仿佛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苍老。那旁逸斜出的姿态固然是一种力量的昭示,但又何嘗不是一种无奈的酸辛?缺乏必要的滋养,再强的生命力也只能帮助它达到一个有限的高度。”

一棵树的生长尚需植根于肥厚的土壤,一个青年教师的行走也需要持续不断的力量。一个教师既然选择了行走,支撑他不断行走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或者换句话说,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所能达到的高度?

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所能达到的高度,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一个教师最终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共同打造了教师的专业底气,构成了教师行走的力量。

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可是,他们在阅读中并没有自觉弥补的意识,有的教师甚至根本不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完全凭个人的喜好选择阅读书目。这种阅读习惯对于其他职业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对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却是非常不适当的。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将最终证明,教师这个群体将由最优秀的人物构成,一个知识结构存在缺憾的教师将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

这些年,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一直是我阅读的指南。长期的大量高品位的阅读占据了我大部分业余时间。有不少老师问我,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够忙的了,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外出讲学,也屡屡被人问及所谓成功的经验。

这不禁让我想起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的故事。他患病之后,自知不久于人世,可是他却说:“要是写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写第一页。”我想,读书亦如此: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

对我来说,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的姿态。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行走的姿态,我们就能够找到读书的时间,我们生活的源泉与行走的力量就不会枯竭。

可惜,很多老师并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关于这一点,有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前不久,应邀到某地讲学,我上完两节课后,接着给与会老师做了一场关于教师阅读的报告。在报告中,我首先以刚才上过的课文为例,介绍了这节课环节设计的主要思路与细节处理的相关理念,老师们听得非常认真。但当我由此转人报告的“正题",向老师们介绍近两年来自己精读过的几本书的时候,令人迷惑的事情发生了:有些老师开始坐立不安,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事后,在惭愧之余,我开始反复思量,终于得出了结论:这固然与我缺乏演讲的艺术有关,但有一点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教师只对课堂的某些细节感兴趣,只对课堂的效果感兴趣,只对教师在课堂的表现感兴趣,却对一个教师如何锤炼自己的内功、丰厚自己的底蕴、增强自身的力量不感兴趣。有不少青年教师,对某一节课的教学可以反复试教,从环节设计到语言渲染,从细节打造到课件制作,事无巨细,追求完美,可谓“磨你千遍也不厌倦”,但对于阅读一本坡度稍大的书却没有多少热情。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爱课堂,爱教育,爱孩子,当然是要种起码的教育情怀。但是,对于一个渴望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教师来说,我们也应该明白,只有爱是不够的。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知识结构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优秀教师辞职终究是教育损失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三)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三)
江西:优秀教师省内5A、4A级景区可免门票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浅议"名师"
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思考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