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重来!”

2007-04-23 01:53陈惠芳
人民教育 2007年20期
关键词:摸球黄球白球

陈惠芳

新课正在进行中。

今天的教學内容是《游戏规则的公平性》,A老师先创设了一个摸球的游戏,在一个黑色的口袋里装了6个球(黄球4个,白球2个),随机抽了男女生各一名去摸球,结果是女生赢了(摸到黄球算赢):男生不服气,怀疑老师口袋里的球有问题一老师把球从口袋里倒出来,答案果然在其中!男生大呼上当。“不算,重来!”男孩子们个个紧绷着脸,神情严肃,强烈要求老师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我心里暗自高兴,为老师创设这样有效的教学情景而点头。

“那么,如果我们继续做摸球游戏,怎样在口袋里装球,设计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请同学们自己来设计,好吗?"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不一会儿,孩子们就重新设计了新的游戏规则。6个小组在口袋里放黄球和白球的个数依次为1:1;2:2;3:3;4:4;5:5;6:6。老师让他们说说为什么都放一样多的黄球与白球。孩子们回答黄球与白球同样多游戏规则才公平,因为摸到黄球与白球的可能性会相等。“真是这样吗?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老师微笑着让孩子们分小组活动。

我坐在一个小组的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孩子们操作。随着他们“黄球、白球”的报数声,我禁不住猜想着:究竞会得出什么结果来?

离我较近的一名男生开始摸球了,他是这一小组最后一个摸球的孩子(目前情况是摸到黄球11次、白球14次)。男孩第一次摸到了一个白球,马上放回口袋说:“不算,重来!”我以为前一位组员没有把口袋里的球搅乱,心想:这孩子还挺心细啊。谁知第二次他又摸到了白球,仍然说:“不算,重来!”,接着再摸,再来……好家伙,原来在凑数呢!等他发现摸到15个黄球与15个白球时立刻笑开了花,“好,我们组完成了!”他高兴地举起了手。

实验结束,老师让全班同学交流,我发现6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依此是(15,15),(19,11),(15,15),(15,15),(12,18),(15,15):看着老师颇为满意地总结着实验结果,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了,我开始怀疑这些结果是否都真实?其他小组的操作是否也像我看到的情况一样?我在自己的听课本,上再一次写下“不算,重来!”四个大字。

孩子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假如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但事实却是如此:于是我思考了许多:

回想起来,自己的课堂上其实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次我让学生尝试计算1.15x2.8=(3.22),指名板演,一位成绩挺好的学生将结果写成了0.322。讲评时,我说:“真谢谢这位同学,他给了我们一点警示,以后大家计算时一定要记住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末尾的0。”谁知他在座位上嘀咕:“其实我是有意做错的!”他的话顿时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我批评了他:“明明知道做错还要欺骗老师!”孩子哭着说,“老师,我真会做,不信,你可以检查我昨天回家自己预习的书本。”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我才了解到孩子在预习时,妈妈曾辅导过这一知识点,他也知道这里容易将结果写成0.322。可孩子却认为如果自己做错了,老师一定会感谢自己!于是,出现了课堂上的一幕。

现在,我的听课本上记录着两个“不算、重来"。看到前者,我的眼前是孩子们一张张生动可爱的小脸,他们渴求知识和成功,追求公平与正义;而看到后者,我马上联想到孩子们那一双双黯然失色的眼睛,他们缺少学习激情、探究欲望,剩下的只是被扭曲的童心!

当孩子为了迎合老师的教学需要而实验,为了赢得老师的赞扬而虚报结果;当他们学会察言观色去揣度老师的心思时,那么再“完美”的教学也是失败的,再精彩的“生成”无疑也是虚伪的!

此刻,我最想对老师说:“刚才的实验、不算,重来!”

猜你喜欢
摸球黄球白球
可爱的黄球
从摸球试验例谈古典概型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
游戏中的概率问题研究
在游戏中感受可能性
概率中的摸球问题
开心养鼠记
走迷宫
乒乓球
把握教学要求 凸显知识本质
“摸球”探究活动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