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 继往开来

2007-04-23 01:53朱小蔓
人民教育 2007年20期
关键词:母语教科书教材

朱小蔓

《母语教材研究》(十卷本)是我国“九五”、“十五”国家级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终结性成果。该课题聚合了国际和国内母语教育的科研力量,历时十余年,经过多次研讨才得以完成。展读这套皇皇巨作,感受颇多。

感受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如何估量《母语教材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对这点,袁振国先生为这本书撰写的序言中概括为“母语教材研究的奠基之作"。誉之为奠基之作,意味着《母语教材研究》这套书的出版,为语文课程和教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将促使我国母语课程和教材研究踏上新的起点:

《母语教材研究》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课题的主持者、本书主编洪宗礼先生和课题组的成员认识到母语教育研究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和历史眼光,必須从母语教学的本质属性出发,从而具有了高屋建瓴的气势。

其重要原因之二,“母语教材研究”在课题研究开始时,就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其指向和脉络都很清楚,因而作为成果反映的这套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只是语文教材演进史的述说、国外母语教育思想的介绍,或母语教学指导性文件和教材的汇编: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最终的全相显现。

“母语教材研究”这项工程着眼于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教材,有计划地透过母语教材以及编写教材的指导性文件《母语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从各个侧面进行剖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母语教材研究》全书设置了两条线:一条线是纵向的研究自从清末至今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和历次制定的语文教学大纲;一条线是横向的,研究世界五大洲、分属于不同语系、语种的国家和地区母语课程和教材,注意前者,可以看出整个研究是以中国母语教材为基点,着眼于回顾与总结百年来我国母语教材流变的历程;注意后者,可以看出整个研究是寻绎不同国家在自己国家的历史长河中母语教育思想、教学指导性文件、教材的变化及现行教材的特点。为了凸现两条线,《母语教材研究》分设了两个板块:回顾与总结,译评与借鉴。为了体现整合,并将研究推向深入,《母语教材研究》,又在这两个板块之。上设置了第三个板块一比较与创新。这样的设计清楚地揭示出“母语教材研究”课题的终结目标在于梳理和概括出母语教育的共同性的规律,显示了课题研究意在为母语教材研究继往开来,做一篇大文章,而不是去解决枝节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母语教育研究,其中包括教学指导性文件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实施,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往往昧于前知,视界狭隘。正如钟启泉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言:“一线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缺乏国际母语教育的视野,同时也缺乏教学创新的热忱,去实现具有自身特色的语文教育:“其实也不止于一线的语文教师,其原因也不止于“应试教育”。回顾百年来我国母语教材的嬗变过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几次语文教学大规模的讨论,从总体上看,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语文教学是不断进步,逐渐走上现代化道路的。但是或由于片面理解国外母语教育思潮,或简单搬用国外母语教材编写模式,或忽视对语文本质属性的把握和探究、往往在纠正一种倾向的同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不得其中。如语文教育中,时而片面地强调语文知识的灌输,进行系统训练、时而片面地强调直觉思维,忽视“形式训练"。“语文学科就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钟启泉先生董理全书得出的这个论断,是有鉴于20世纪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股哲学思潮,相互碰撞逐步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有鉴于应该重视对母语教育本质属性确认的前提,是很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母语教材研究》为我国今后语文教学研究与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这就是它的主要的价值所在。

感受之二,《母语教材研究》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书中收人的论文和资料,为进一步开展这个范畴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原生态资料和线索。

如前所说,《母语教材研究》这套书不只是语文教材演进史的述说,而是着眼于教材的演变,意在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它不是停留于国外母语教育思想的介绍,而是着眼于评介。特别是其中第八卷《外国学者评介本国语文教材》,作者多为教材所在国的本国学者,其中有的是该国母语教育研究领域中的权威人士,有的就是该国母语教材的编写者、审定者,有的是执教的老师。他们按课题规划的要求,开展研究,并提交论文。这些论文是夫子自道,本国学者谈本国的母语教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其价值远远超过习见的外国母语教育状况介绍。

《母语教材研究》不只是国外母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汇编。所有被选人的母语教学大纲,都是最新的、正在使用的。所选人的外国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正像《外国语文教材译介》导论所说:本卷“呈现给读者的是二十多个国家母语课程中部分精彩单元或章节。这些教材用它千姿百态的样式,给我们打开一道通向世界母语课程和教材研究的大门,打开了一扇别有洞天的窗口。”这些国外母语教材的样例,来自欧亚非拉美二十多个国家,分属于不同的语言谱系,呈现出多元的文化景观,展现出多样化的母语教学模式。可以说,在国际性的母语教学研究的论著中,所提供的母语教材样本从没有像《母语教材研究》搜罗得这样全面,这样有代表性。

特别要提出来的,就是我国新学开办前后至今的语文教科书评介和课文选评。按理说,母语教材发行量很大,学生人手一册;留存至今的应该相当之多。可是实际情况却不然,民间保存得不多,不少公共图书馆认为中小学课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很少注意保存。即使有所保存,也很少编目,上架。国内中小学教科书保存得比较完全、可供查阅的,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个别教育出版社图书馆,可谓鲁殿灵光。而要看到这些早年的语文教科书,殊非易事。说句并不夸张的话,要阅读这些教科书,其难度之大不亚于去找一本宋版书。

《母语教材研究》在第四卷遴选了164篇我国影响较大的有代表性的语文课文,这些课文或是在不同历史时期被多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选用,或是富含时代精神,极具时代特质,或集中反映知名编者思想和编制特色的典型课文。这些课文搜罗的范围除大陆各个历史时期的以外,还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的。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课文,是从几百套语文课本中的近万篇课文中挑选出来的。收人《母语教材研究》时,处理极为谨慎。选人的一般都是这些课文出现最早的教科书中的。采用的是全文录人(包括助学系统、插图),课文前均有简要的评点,分析教科书选人这篇课文的意图,处理课文的匠心,教科书的特点。以《临江之麋》(见柳宗元《三戒》)和《守株待兔》(见《韩非子·五蠹》)两则寓言故事的处理为例。这两篇教材最早分别出现在1906年《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蒋维乔、庄俞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七册上。从最早选人时的教材处理看,编者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采用简化故事情节,改写部分文句,减少生字,以降低难度。并且配有插图以诱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而不是满足于简单的选文成书。再如《最后一课》,《母语教材研究》选入的是1923年《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科书》(第二册)胡适的译文。阅读这篇小说最早的译文,不仅可以从中看出“五四”前后的白话文运动初期的文风和译风,如果与现行语文教材收入的译文相比较,还可以看出教材选文加工方面的进步。人选的不少课文都采用了原件影印的方式予以再现,以存其真。

此外,《母语教材研究》还为所收人的国内外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母语教材提供了照片和教学研究论著,这些对难于接触到原课本的广大教师和母语教材研究者,提供了资料和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母语教材研究》有了可以骄人的成果,在母语教育研究这个领域中,可以说走在前面,它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教育研究成果。它的影响,到若干年后看也许会比今天更为清晰些,不过我们相信它会在母语教学研究史乃至教育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总之,《母语教材研究》为今后研究奠定了基石,将启迪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者作出更多的建树。

我本人对母语教材缺乏研究,借此机会向各位专家学习并表示敬意,甚以为幸。

猜你喜欢
母语教科书教材
教材精读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藏起来的教科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