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一神奇的墨江

2007-07-23 03:54
中国经贸 2007年6期
关键词:哈尼族哈尼双胞胎

李 恂

第三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于2007年5月1日上午9点在县体育场隆重开幕。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县长曹卫东致开幕词,普洱市副市长高颂山宣布正式开幕。5月1日~3日,来自海内外的双胞胎与墨江双胞胎一起在县城巡游展演,同台进行才艺比拼。同时,丰富多彩的水中捉鱼比赛、插秧比赛、猜灯谜、集体婚礼、打陀螺比赛、荡秋千比赛、乡土手工艺品大赛等活动拉开了序幕。5月3日晚,第三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在隆重的双胞胎才艺大比拼和“诺玛阿美”哈尼之花大赛的颁奖仪式上成功闭幕。

双胞胎节为招商引资筑巢引凤

在5月2日的节庆活动上,墨江县举行了隆重的招商引资项目签订仪式,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2个,协议总投资18518万元人民币,其中:中外合作项目1个,协议投资300万美元,即:英国布莱尔沃琪公司将同墨江县共同合作对县内的金矿进行深部勘探;国内项目11个,协议投资16208万元。项目涉及矿产、林业、茶产业、新能源、房地产业等。主要有墨江金矿深部勘探项目、煤矿探矿投资开发项目、联珠镇涟漪桥周边开发项目、联珠商贸城资产转让项目、龙坝乡茶叶加工项目、景星乡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项目、新安乡白利村茶产业开发项目、蚕桑产业开发建设项目、紫米基地开发项目、紫胶产业开发项目、整合燃料级二甲醚液化气项目、墨江中心服务站开发项目。

双胞胎节为“五一”黄金周带来惊喜

双胞节的节庆活动拉动了2007年墨江县的“五一”黄金周。在2007年的“五一”黄金周,墨江县共接待中外游客19.1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70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89.6万元,比2D06年同期增长12%,其中餐饮住宿收入291万元、交通运输业收入70.6万元、旅游商品收入134万元、各景区(点)收入6万余元,其中北回归线标志园接待6.5万人次,收入5.39万元,其它收入388万元。碧溪古镇、癸能淘金寨、双龙烧烤城等旅游景点旅客均比住年有所增加,河西双胞井倍受游客青睐,景点每天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

墨江——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墨江县是云南省思茅市的北大门,国际大通道昆→曼高速公路穿城而过,距离省会昆明270公里,距思茅市163公里,是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重镇之一。县境内居住着以哈尼族为主的25个民族,有人口36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其中哈尼族有11个支系22万多人,占总人口的60.5%,占世界哈尼族总人口的15%,是全国惟一的哈尼族自治县,故而墨江享有“哈尼之乡”的美誉。

这里居住着一个从北方游牧民族经过漫长的探索、迁徙而诞生的新型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神奇的回归文化和多彩的哈尼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相映成趣!

据统计,在墨江县36万人口中,县城及附近村寨就生活着1000多对双胞胎,双胞胎出生的比率比其他地方要高得多,因此墨江也被誉为“双胞胎之乡”。墨江县城附近的河西村有一口双胞井,传说喝了双胞井的水就能生双胞胎,也让当地更添神秘色彩。

境内有近万亩连片的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原始桫椤林自然奇观。金、镍矿储量大,年产黄金万两。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2°51′~23°59′,东经101°07′~102°04′之间,北回归线恰好从县城中心穿过,每年的6月21日至23日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出现“立竿不见影”等多种独特景观,被人们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因此县城又被誉为“回归之城”。

北回归线经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经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省,长达2000多千米。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上建立北回归线标志园最多的国家,而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是最大的。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多是沙漠,而墨江却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一块绿洲。

1997年,墨江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园,集天文、地理、旅游、休闲、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北回归线标志园,由回归之门、太阳之路、夸父追日、石环、超越、日月交辉(春夏秋冬)、日晷、主标塔(主标馆)、天文馆、双子星广场、石阵、十二星座广场(哈尼取火台)等组成。表达了墨江人民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和热爱,反映了墨江人民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对太阳的崇拜。每年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正午,人们从北回归线标志园的窥阳孔里可以看到苍穹中垂直照射的太阳光,观看“头项太阳落地无影”、“立竿不见影”等自然奇观。

墨江县北回归线标志园位于县城西侧登高架山梁上。该园规划面积330亩,建在北回归线上。它是一个融天文、地理、气候、植物等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民族文化、观赏旅游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标志园以北回归线上长约500米的线段为标志园的中轴,建筑实体从东到西,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有:回归之门、太阳之路、夸父追日、石环、超越、春夏秋冬、古日晷、标馆展厅共8个景点。通过道路、建筑小品、雕塑以及主体标志,来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空间序列景点,以此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陈述从悠悠亘古到现代文明的不同时代,人类对天体科学的探索和认识,以直观的形式向人们进行科普知识教育,同时为群众提供一个旅游、观赏、休息、娱乐的高雅场所。在绿化方面,以北回归线为界,分别种植热、温两带的典型树种、奇花异草,使其郁郁葱葱,四季花香,使人们通过观赏热、温两带不同的植物,真正感受到北回归线的存在,领略两带上的气候特征。当夏至日站在这里,身处春夏两季的交替时刻,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巧妙结合,人们将获得一种奇妙的感受。

墨江人民奔小康

近年来,墨江县委、政府以构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重点,积极创新机制,不断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节庆运作市场化的新路子,通过举办哈尼太阳节、国际双胞胎节,提升了墨江的知名度,搭起了文化产业的平台,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6亿元,农民人均有粮376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188万元,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墨江人民正朝着小康之路奔来。

墨江北回归线文化和哈尼文化内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几千年的迁徙史,几万里迁徙路程,创造了哈尼族灿烂辉煌的迁徙文化。二是哈尼人特殊的生产生活环境,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梯田文化。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王生长在哈尼山寨,哈尼族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培植茶树的民族之一,哈尼山乡是世界名茶普洱茶的故乡,哈尼族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做有特殊的贡献。四是哈尼族世与山居,马帮成为历史上哈尼族沟通外部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哈尼族的马帮足迹遍及滇南、东南亚国家,哈尼族的马帮文化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五是异彩纷呈的民俗不仅成为了哈尼族的文化符号,使哈尼族有别于其他民族,而且其中积淀的历史文化内涵日益引起国际上学术界的重视,2005年第五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墨江召开,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哈尼文化,宣传了墨江。六是哈尼族神话以其独特的风格著称,其神话体系的完整,丰富了中国神话内容。七是北回归线上的哈尼族是追赶太阳的民族,与太阳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墨江是2007年5月12日~20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火种取起地之一。

猜你喜欢
哈尼族哈尼双胞胎
学校您好
快乐的双胞胎
让客户来找你
两伊握手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本土与异域:哈尼族民俗体育活动社会化发展研究
双胞胎交朋友
成对的杂技演员
双胞胎聚会
勤劳的哈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