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竞技体育多元投资渠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007-12-08 11:03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竞技体育

邹 占

(西南科技大学体育学科部,四川 绵阳 621010)

1 前言

《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指出我国竞技体育的总体目标是要继续保持亚洲领先和奥运会上金牌数排名前列地位,力争在2008年奥运会有所突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坚持举国体制,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产业,积极拓宽竞技体育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竞技体育的投入。随着国际间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原有的竞技体育投资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竞技体育投资体系,使我国竞技体育保持长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力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再创佳绩。

2 建立我国竞技体育多元投资渠道的必要性

2.1竞技体育的巨大资金需求对国家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竞技体育是高水平的竞争,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其周期相对较长。如田径中长跑运动员、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周期为7-10年,有的可能更长一些。在长期的训练周期中各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包括饮食、场地、器材、教练、交通、医疗、服装及运动员的基本工资和生活补贴等等。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教授介绍,第28届雅典奥运会110m栏的冠军刘翔一年的花费大约在300多万元人民币以上,这其中包括了运动员从训练到参赛的所有费用,这些钱都是账面上登记在册的明确费用,一名金牌运动员背后,很多投入是无法用数字来具体计算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介绍,如果要从选拔运动员开始算起,直至成就一个好的奥运选手,按照国际惯例,培养的过程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目前我国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在校生有近40万人,每年国家投入的训练和教育经费为7亿多元,同时,国家对体育运动学校的近10万在校生的投入为8亿元,每年经费投入巨大。

2000年悉尼奥运会结束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制订了“119工程”(其中游泳32金、田径46金、水上项目41金),即在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上争取有所突破。从雅典奥运会的情况来看,该工程已初见成效。中国健儿这次在上述3个大项119块金牌中获得4枚金牌,皮划艇是历史性突破,田径、游泳的金牌含金量高,令国人欣喜。而我国要想真正成为体育大国,必须在田径、游泳和水上三个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为此,竞技体育巨大的资金需求对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多渠道筹集经费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2竞技体育多元投资是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体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应该说,社会化是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没有全社会广泛参与和关注的体育,将不成为真正的体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是体育社会化发生、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根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为体育的社会化提供了两个极其有利的基础条件:—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是较多的闲暇时间。

另外,所有制结构从更深层次上制约着体育社会化的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对应的单一公有制,对体育投入的主体必然是国家,国家成为唯一的投资主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呈现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各种经济成份在生产力水平上的提高,不仅激发了社会各方面对体育的要求,而且使他们具备了直接参与体育的力量。同时,体育系统作为社会全方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与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发生联系。体育界积极参与社会并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已成为当今体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对体育投资的主体也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将呈现出“国家办为主,多种形式办体育并存”的格局。

从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体育,体育就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项公益性事。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政府和其它社会组织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投资建设社会公共体育设施,组织大众体育活动,发展竞技体育,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发展水平。这是人类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社会物质基础有了较大发展后,社会必然要进行投资取向的选择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目的之一。

2.3竞技体育多元投资是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我国的体育产业化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由事业型向企业型、经营型的转变过程中,体育事业应以市场为向导,做到以体为本,相关产业相应的发展。把体育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体育要与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从世界体育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近二十年来,国际奥委会和世界各单项运动协会为了提高体育与经济的“亲和力”,摒弃了苦苦坚持了多年的“业余性原则和非商业化原则”,才使现代奥运会举办国从巨额亏损的泥潭中解放出来,呈现出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独家举办到现在多家竞争的繁荣局面。

1997年11月,原国家体委撤消了所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先后建立起21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从此我国结束了计划经济下的政府部门管理竞技体育的历史,使竞技体育迈向了社会和市场,并逐步走上了向实体过渡的必然之路。改革就是要把竞技体育办活,让它富有生命力。把竞技体育推向市场,也就意味着国家对竞技项目的发展不再承担无限的经济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走竞技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道路,这是社会发展对竞技体育提出的新要求。

3 建立我国竞技体育多元投资渠道的可行性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相应的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中,我国体育顺应国际潮流,进入市场,体育产业逐渐形成,其结构与规模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而日益优化和扩展,体育劳务与体育产品的市场化和商品化日渐强劲。这些变化,为我国实现体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体育作为一种要素进入市场,并且有相应的产业组织形式来经营这种要素,而且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生成不同的经济主体时,体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就会形成。

3.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也是竞技体育从社会筹集资金的必要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8%左右的速度递增,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我国人均GDP由1978年的40美元提高到了2004年的1200美元;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也从2000年的39.4%,下降至2004年的37.7%。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0460元。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为竞技体育获取社会资金提供良好的基础,为实现竞技体育投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3.2非国有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为竞技体育资金来源提供了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非国有经济实力迅速发展,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国家投资的比重迅速下降,集体、个体投资比重迅速上升。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指标可以反映非国有经济主体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贡献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场化程度。非国有经济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经超过国有经济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且还有进一步增长之势。另外,非国有经济的市场进入政策大大放宽。1993年11月,中共中央提出:“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1999年又把非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写入新修改的《宪法》。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大大刺激了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领域的进入。非国有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为我国竞技体育资金的来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3我国竞技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加快

竞技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体育产业的主体。竞技体育与市场经济接轨,决定了体育竞赛既是市场又是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在我国体育产业化、社会化发展进程中,作为体育主体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经营理论、运行机制、组织模式、以及政府与其结合的方式等,都对体育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994年我国足球率先实行职业化的同时,相继推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的职业运动,使这些项目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与企业联手共同兴办体育事业,共同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短短几年时间,参加足球甲A、甲B和乙级联赛的俱乐部已发展到40余支,观众逾1000万人次,通过各种媒体收看直播和录像的人次超过16亿人次,一所普通的足球俱乐部年营业额多达两三千万。中国足球已从单纯依靠国家拨款时的每年经费不过500万元人民币发展成年产值近7亿元的第一体育大项。

体育产业开发的中心环节首先以竞技体育为龙头,竞技体育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已成为全球经济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根据资源优势和地域的特点,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产业,以竞技体育为主体、为核心,围绕运动项目对其进行产业开发,形成了体育项目的发展和产业开发一条龙,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广大体育好者和消费者,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柱,我国竞技体育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

4 结语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目前我国以财政为主体的投资渠道难以满足竞技体育发展需求,竞技体育的多元投资是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竞技体育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我国的竞技体育多元投资格局将逐渐形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财力有限,尤其是在当前国家集中财力、物力搞好重点建设的形势下,很难更大幅度地增加体育事业的拨款。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当改变依靠国家投资的做法,从我国的现实出发,考虑到国外筹集体育经费的经验,今后我国竞技体育资金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和社会拨款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

[1] 李大胜,等.投资经济学[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2] 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3] 200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 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M].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2002,2003,2004.

[5] 刘忠,等.市场经济与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6] 张林.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投资体系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4-7.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竞技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