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研修 终生受益

2008-02-20 03:18本刊编辑部
21世纪 2008年1期
关键词:证券公司研修日本

本刊编辑部

一句“一年研修、终生受益”,归国青年研修生们演绎出了他们多姿多彩、各有千秋的故事

11月27日,第三届全国青年归国研修生会议正在进行分组讨论,参会的宁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张小素在会上发言说:“今天,是我十八年前离开北京飞往东京,一年后又回到祖国的日子。回顾这十八年走过的道路,处处都留有当年在日本研修的印记。”坐在张小素旁边的是广西自治区机械设备成套局局长覃彦瑞,作为下一年度的赴日青年研修生,他在十七年前的今天与回国的张小素在空中擦肩而过。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很难想像八十年代初走出国门有多么艰难,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对各类国际型人才的渴求有多么迫切。”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任邓亚军在回顾这段历史时颇为感慨:“正是在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在一批有远见卓识的日本朋友的帮助下,团中央、全国青联的老领导们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卓越的胆识,开拓创新,为我们打开了赴日研修的大门,为大批优秀青年出国深造提供了难得的宝贵机会。1980年,第一批82名工农业青年技术和管理人员赴日深造,青年研修生事业从此扬帆启程。”

近三十年来,先后有6000多名优秀青年出国研修培训学成回国。他们在高速公路建设、股票期货市场、农业科技、水产养殖、道桥建设、教育开发、机电产品、建筑设计、园林绿化等诸多领域,跻身于先行先导的行列,做出了骄人的成绩。青年研修生事业也由赴日研修发展到赴欧美、大洋洲等二十多个国家。

人物:先行者从零开始

改革开放,最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中国有句老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归国青年研修生们回忆起当年说,到了国外才知道,我们不仅没吃过猪肉,还就是没见过猪跑。然而,正是他们,把在国外所见所学带了回来,从零开始,为中国的国家建设绘上了绚丽的一笔。

周海涛,绘出了第一张中国高速公路网

现任交通部总工程师的周海涛告诉记者,到2007年年底,中国的第一个高速公路网就要建成,叫“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入网公路的总里程是35000公里。“很荣幸,这样的一个高速公路网的规划是我回国后所负责的。”

周海涛1985年6月至1986年6月在友爱日中研修协会会津工建社研修土木交通。那时中国的大地上尚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去之前,他对高速公路的设计、建造和管理几乎没有实际的体验。

从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到2006年年底的4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投入运行,中国大陆的高速公路长度居世界第二位,仅排在美国8万多公里之后。加上遍及全国的公路支干线,目前中国公路运输的客运量占到整个中国运输(包括铁路、水运、空运)总量的91.91%,货运量占到72%。周海涛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周海涛介绍,在4.5万公里中,除了建设高速公路之外,还有特别大的桥梁和特别长的隧道。他列举了苏州到南通的苏通长江大桥,大桥的主跨径1088米,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的斜拉桥,2008年5月通车,现已经合龙。还有宁波到上海跨杭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湾大桥,总长有36公里,这座桥是在海浪流速达到每秒7米的情况下建成的。已经建成的南京第三长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曲线型钢和混凝土桥塔。此外,还有目前世界第二长的陕西终南山隧道,隧道穿越秦岭,长度为18公里。隧道里面为了解除驾驶员的疲劳,用灯光模拟出天空的环境,以调节驾驶员的驾驶心理。

他还说,在过去的20年中,在公路土木建设中,进行了很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比如,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技术;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都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作为交通部的总工程师,周海涛下一步的目标是继续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已经绘出的第二轮规划显示,“高速公路的总规模是85000公里,到目前为止大体上建成了50%,未来的15-20年间可以全部建成。”

阚治东,书写中国证券市场诸多第一

在全国青联1987年派往日本的第五届研修生中,阚治东万万没有想到,短短的一年研修生活对他此后的职业生涯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他说:“我的研修课题是证券,研修地点是日本的蓝泽证券公司。蓝泽证券公司规模不大,那时在日本证券业中排名在18位,但在日本证券公司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蓝泽证券公司.阚治东先在公司本部的股票部、债券部、国际部、证券情报部、综合事务部、电脑部等部门学习了解各项业务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办法。此后又去了公司在大阪、名古屋、富士、清水、厚木市等地的近20个分公司实习。

那段时间阚治东随蓝泽证券的证券经纪人,穿街走巷,了解日本证券经纪业务运作过程,接触了不少蓝泽证券公司的客户,从中也了解了作为证券经纪人的工作艰辛。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目睹了1987年那场惨不忍睹的“黑色星期一”世界性股市暴跌那一幕。

“通过在日本研修证券,使我真正了解了证券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后十多年间,我与我国的证券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日本回来后,阚治东担任了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主管证券和投资业务。此后不久组建成立了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他任总经理,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过程。

申银证券公司是我国各项证券业务的开拓者,阚治东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都是由我和我的同事们写下的:我们主承销了共和国第一张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简称A股);主承销了第一张向境外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简称B股):第一张金融债券、第一张企业短期融资券,开设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参与发起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率先在香港和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开办境外证券业务,编制了国内第一个股票指数和全国第一份股票年报等等。”

担任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上海证券业协会第一任会长,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理事会副理事长,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等职的阚治东,将申银证券从一个注册资本仅有300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成为注册资本为6亿元的全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1996年又完成了当时全国第一例证券行业合并案,吸收、合并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成立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他领导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已拥有110多家分支机构,数千名员工,年利润30多亿,成为全国分支机构最多,国际化程度最高,业务量最大,效益最好的证券经营机构,被当年媒体称为中国证券业的航空母舰。

几年后,阚治东利用去日本开会的空隙去了蓝泽证券公司,蓝泽社长特意带他到公司营业大厅,向一批熟悉他的员工介绍“阚先生,大家都认识吧,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的社长”。“哇塞!”蓝泽证券公司几位曾与他在一个宿舍楼住过的职员说什么也搞不明白,几年前对证券市场知识一点不懂,拜他们为师的阚先生怎么转眼成为中国最大证券公司社长了?

感言:一年研修,终生受益

“一年研修、终生受益”这句话挂在了所有与会的嘴边,只不过,不同的人演绎出的内涵与细节各有千秋。

研修带给我们承受命运与改革之变的基础

一年研修,改变命运,这里有着太多的实例。

“如果不是研修打开了眼界,我不会在回国几年后再次选择到日本自费留学。刚到那边我时非常震惊,因为咱们在设计这方面和日本相差得太远了,包括现在的家装市场,其实就是管理水平的问题。”现在是北京奥组委工程部规划设计处的负责人陈靖远,在拿下了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硕士学位和一级建筑师执照后,在日本的建筑设计企业工作了十年。“2002年底回国时正赶上北京奥祖委向社会招聘,我就去了。当时有不少媒体还对我采访,可能就是因为我是海归吧。”

已经是上海团市委副书记的陆新,坚持把自己的研修方向定在了实业,在仙台县一家建筑企业研修一年后,回来后被分配到一家国营科技企业工作,实现他人生第一次职业转变——从机关到了企业。2001年,国家宏观经济调整,他看准时机,创办海精文南部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到房地产市场的搏弈当中,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二次转变——从国企到了民营企业。陆新说:“一年研修使我面对改革之变,适应力和承受力都比别人强一些,能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且,做房地产才是专业对口嘛。”

当年的研修到现在都不过时

“90年代初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设立后不久,我被派到日本东京研修证券业务。”现任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的刘兴强说。“当时正是国内证券市场建设初期,安排我们到每个部门去学习,包括股票的运作、基本知识、债券类型等,证券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东西。”

让刘兴强感慨的是:应该说在日本学到的金融证券知识到现在还没过时,一些股票的指数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包括股票的信用交易,目前国内都还没有做。一些知识,现在我们才开始拿来用。这一年所学到的知识在指导我后来的工作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现在比较起来,当初中国的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发展如此之快,是全世界少有的,但我们是新型加转轨的市场,日本属于成熟市场,和日本比我们还是有不少差距,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尤其是企业管理,对市场的监管,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在到日本研修之前,我对于“四个现代化”不那么清晰,只是停留在一种心理认识上,到日本学习一年有了现实的参照性,企业组织的现代化、市场运行的现代化、社会管理的现代化,对现代化的概念感觉非常清晰。

体验式研修终生难忘

1994年赴日研修前,林莉在青年旅行社作外联部工作,因为工作关系她自修了日语。她选择的是饭店管理专业,来到名古屋犬山的City Hotel实习。那一年的经历她至今难以忘怀:

我在那边完全是体验式的学习。第一个月用来熟悉整个酒店的情况,如何使用电脑,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见市长、参观城市等。从第二个月开始我就从基层做起,酒店里所有的职位我都要去亲历亲为,每个环节都熟悉实践一段时间。

我觉得这一年对我的影响真的挺大,因为以前我是一个非常粗心大意的人,日本人向来以认真谨慎出名,对时间和承诺的遵守很认真,在这方面我的改变很大。一年过去,我不仅把日语学的很好,还学会了日本民间舞蹈,和当地的老太太在一起,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日本人相互的体贴与宽容。其实这些受益的地方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还是觉得很艰苦,直到又过了十年再回忆起当时,就感到终身受益。后来我又移民到加拿大待了六年,当时就想,自己幸亏在26岁的年纪有在日本那一年的经历,否则不知道能不能承受以后的许多挫折和困难。现为加拿大少儿自然艺术教育研究学会会长的林莉,她的全新释压儿童学习英语TLR教学法也将在今年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林莉的目标是先在城市办班教孩子,积累资金后去帮助打工族和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们。

与林莉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郑佳珍,1991年身为幼儿园园长的郑佳珍到日本研修学前教育,“说起来那一年是我一生中最苦的一年,去日本幼儿园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包括打扫卫生、清洗被褥等,但也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回来后有很多的想法,创办了明天幼稚集团,也是国内惟一一家集团化幼儿园机构。发展到现在,集团在北京的海淀区有19所幼儿园,在全国20个省市有联盟园所。”

答谢:最好的回报是成长

赴日研修的人还记得:清晨,打开房门时,经常会看到房东大妈留在门口的“好吃的”,有时是一条新鲜的鱼,有时是一小袋大米,有时是一棵白菜……

邓亚军主任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回顾研修生事业发展历程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不能忘记冈崎嘉平太、鸠山威一郎等为开创和发展研修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日本朋友们。”

特意从日本赶来的内田裕昌、梅木信秋、长谷川先生,都是“中国国家友谊奖”的获得者,他们从酝酿到接收中国研修生,矢志不渝地坚持了几十年时间。

回顾当年,长谷川先生说:“我是日中青年研修会所最早的成员,与中国青年研修会的交流已经有35年了。1979年4月,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广交会,提到开展研修生事业,这是此事的开始。定下草案,我带回国,向有关方面交涉。8月,中国青年代表团第一次到日本访问,我们在箱根坦诚相见,定下了研修生事业。第二年的1980年,我们接受了第一批的研修生共47位。之后,从80年代一直到现在,总共接受了600多名研修生。”

日中友好技术交流协会顾问梅木信秋先生说:“1997年我获得了中国国家友谊奖,我非常地感激。当时我记得我在上海做了一个演讲,发誓一生要为日中友好竭尽全力,我许下了这个诺言,我绝不能背弃我的诺言。”

邓亚军主任总结说:“在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回顾青年研修生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事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青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做出了贡献,为发展对外友好交流事业做出了贡献。”

悉数数来,归国研修生中,有110多名成长为司局级、省部级领导干部,担负起重要的领导责任,为所在地区、所在行业、所在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辛勤耕耘。有200多名研修生成长为外事管理、外经外贸、对外交流机构中的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在我国的对外交流合作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生力军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归国研修生中,有近六分之一成为各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有七分之一从事科研工作,其中有近150名教授、专家;有500多名研修生担任企业领导,还有一批研修生创办了民营企业。绝大多数的研修生都成长为所在单位、所在行业、所在部门的骨干力量。

1982年从政、在厅级岗位21年的张小素说:“赴日研修时所感受到的日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民主管理的理念和公私分明、严于律己的态度时时影响着我,鞭策着我顺利成长。”近年来,张小素连续从本地区选拔优秀青年赴新西兰等国培训,“让老少边穷地区的青年人能够走出国门接受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真的很重要。”

(本文摄影李爽)

猜你喜欢
证券公司研修日本
关于某证券公司IDS项目平台建设浅析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探寻日本
证券公司人岗匹配管理优化研究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日本神社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