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瓶当酒万事休

2008-03-10 04:02慕容骁
百家讲坛 2008年1期
关键词:吴三桂波伏娃萨特

慕容骁

醋瓶当酒万事休,

一曲新腔唱打油。

掏得中西奇女子,

古井无波见清幽!

今天掏史的主题与“吃醋”有关。醋,古人写作“酢”。《康熙字典·仓颉篇》里说:“主答客日酬,客报主人日酢。”酒桌上,主人敬你叫“酬”,你回敬一杯叫“酢”。俺以为醋的原形是酒,古人搞错了发酵时间,就发明了醋,而这醋酸溜溜的本味,又让人容易联想到男女嫉妒情事,于是有了“吃醋”的说法。

关于“吃醋”的典故,最早来源于《隋唐嘉话》,房玄龄的夫人好妒,庸太宗给房丞相配的小妾,都因为丞相惧内而不敢接受,于是皇上把房夫人叫来训,说:给你老公配妾,是公家制度!房夫人宁死不答应,李世民赐她一杯“毒酒”,说:你要嫉妒就喝了它,房夫人_二话不说一口干完,李世民呆掉:“俺都怕了,何况房先生啊!”

原文并没有指明“鸩酒”的成分,说它是醋,完全是后人的想像捏造,然而捏造的东西只要有趣就容易流传,就像白脸的曹操越传越奸一样,“吃醋”一词也因房夫人的“英勇”而成为约定俗语。

“吃醋”源于嫉妒,通常观念认为,女人比男人爱“吃醋”,单从汉字“嫉妒”二字都是女字旁就可以看出点端倪,史上的例子,从吕雉到慈禧更是不胜枚举。其实男人也爱“吃醋”,《战国策·秦策二》载:秦宣太后快病死了,临死前决定,让她心爱的“面首”魏丑夫一起陪葬,魏帅哥吓得半死,急忙找大臣庸芮帮忙说情。庸先生口才超好,说太后的时候问:死人有知觉没?太后说:没。庸先生说:如果死人没知觉,您拿活人陪葬也没有用。如果死人有知觉,先王在地底下都憋着老火了,您下去自顾不暇,哪有空顾得上小魏哥啊?死玉的人也会吃醋,庸芮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啊。

以上说的是爱“吃醋”的,人天生好妒,没啥稀奇,厉害的是接下来掏的:不吃醋的女人。

代表者有谁?陈圆圆。

陈大美人原是吴门名妓,花名雪艳,观者魂断。后来被外戚嘉定伯周奎重金买下,送进宫,想拍崇祯的马屁。可惜当时皇上家里养着一个超级“醋缸”——田妃,加上“国”就快“倾”了,崇祯不敢再招“倾国倾城”的美眉,于是就把她遣还周府。

陈圆圆被吴三桂看上,是在周奎的招待晚宴上。当时“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吴三桂正受圣上青睐,镇守山海关。一次吴将军到周府做客,亲眼见识了圆圆的演唱功底。宴后吴三桂厚着脸向周奎讨要圆圆,周开始不肯,后来想想还是答应了。皇上曾赐吴三桂“三千金”,吴三桂拿出“一千金”作聘礼,可军情紧急,还没正式迎娶,就去了山海关,圆圆只好暂住吴家。不久,闯王攻陷京师,把吴三桂一家连老爹带老婆全杀了(昊三桂当时有正室),圆圆算偏房,还没止式入籍,因而幸免于难。吴三桂知道后急了,“冲冠一怒为红颜”,既为心爱的女人,更为政治前途,引清兵入关,赶跑了李自成。闯王弃京出逃,十八营解散,辎重女人一路丢,吴三桂派部下急寻圆圆,最后竟在京城找到了!三桂大喜,“遂以玉帐结五彩楼”,排了30里的旌旗,用了贺岁大片的排场,亲自导演并自演了“落难重逢”的大戏。

吴三桂是真喜欢圆圆。顺治时,吴三桂被封平西王。他为讨好圆圆,就照永历故宅建了新房子,从全国各地搜来她喜欢的花卉器玩、管弦书画,并决定封圆圆为正妃。

如此美事,圆圆竟然推辞!理由是,我一个烟花女子,始于将军一顾之恩,继以千金之聘,在流离中大难不死,如今又锦衣玉食,已经很过分了,眼下将军封王,威镇南天,更该找个门当户对的,我若受封,既不般配,也失礼仪,“是重妾之罪也,何敢承命?”

吴三桂没办法,只好另选了个正妃。这个新王妃悍妒绝伦,凡是群姬中有漂亮进幸的,都被她找茬儿弄死了,只有圆圆幸免。圆圆究竟用何手段,把这“二奶”做得连“醋缸”王妃都无可挑剔?俺以为秘诀有三:其一,不打扮。虽然与王妃贵宠相当,但圆圆坚持不穿名牌,不打粉底,屏谢铅华,独居别院。其二,与“大奶”搞好关系。她充分尊重王妃,两人关系好得“亲若姒娣”,让王妃下毒手都台不得。其三,不计名分,持续低凋。她认为“陈圆圆”的人名太招摇,索性把陈姓改为自己原来的邢姓,让府里叫她邢太;接着,逐步半脱离王府,做了女道士,清心寡欲,焚炉念经。吖圆圆越低调,吴三桂越喜欢,他即使在“反清行动”前,趁着偷偷操练的间隙,也不忘到圆圆的修心处做“心理咨询”,一聊几个时辰。后来吴三桂反叛后病死,全家被抄。吴府上上下下,包括争风吃醋的妃子,死的死,发配的发配,而圆圆因已出家,再次躲过没顶之灾,但她的归宿至今仍是个谜。

第二位代表人物是谁?西蒙·波伏娃。

波伏娃生于1905年(中国正处于清末),是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一个离经叛道的超级才女,她19岁时就曾发表“独立宣言”一“决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与他人意志!”她的女权著作《第二性》被西方女子奉为“圣经”。法国的两任总统(密特朗和希拉克)是她的铁杆“粉丝”,前者称赞她是“法国和全世界最杰出的作家”;后者认定她是时代的标志,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住的作家”。波伏娃是萨特的终身伴侣,之所以不说是妻子,是因为他们虽然保持了超过金婚时长的爱人关系,但并未结婚生育。

萨特大家都熟,这个创立了“存在主义”的法国天才,拒领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比波伏娃大3岁,跟拿破仑一般高,丑得很有个性。萨特从小厌恨继父,所以长大后,几乎跟所有的男人都闹翻了脸,包括加缪、热内等大师,但他对女性的态度很好,他只同美女交往(波伏娃也是个大美人),一生有过许多女人。

萨特在24岁时爱上了波伏娃——波伏娃当时21岁。刚认识,萨特就对波美眉摊牌说:我要脚踩几只船的。没想到波伏娃更酷,直接点头,对“萨天才”的“胡同赶猪”表示理解。在波伏娃的《萨特谈话录》里,详细地记载了她与萨特谈论女人的细节,包括萨特在巴黎、柏林、美国、巴两等地发生的许多风流事,萨特甚至一边与波伏娃旅游,一边沿途“猎奇”。很难想像,波伏娃在做上述访谈时,就像法医做笔录一样,丝毫不见心头的“醋瓶”晃荡。

波、萨二人虽然相伴白头,但经济上各自独立,在巴黎各有住处。暮年的萨特身体很差,糖尿病、尿毒症……麻烦不断,但波伏娃悉心照顾,毫无怨言,还常常因他的病情伤心痛哭。1980年。“自由的孤独者”萨特在巴黎去世,大约五万人前来送别大师,而且多数是青年。波伏娃在萨特火化的当日,因哀痛过度,从床上坠地,落地竟保持坐姿,口中喃喃论语。六年后,她的骨灰与萨特躺在了一起……

猜你喜欢
吴三桂波伏娃萨特
多尔衮巧降吴三桂
女权教母:成就放在当下,遗憾留给来生
你自己选择
波伏娃 羞涩的女权战士
波伏娃:在“双重生活”中追求独立与自由
吃货康熙定三藩
烦人的绰号
面对萨特死亡的波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