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个人所得税法的第五次修改

2008-04-15 10:54杨茹敏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08年2期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法薪金工资

杨茹敏

【背景材料】

2007年12月29日上午9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以149票赞成、1票反对、6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获表决通过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将从2008年3月1日起由目前的每月1 600元提高至每月2 000元。

本次修正是自1980年9月10日个人所得税法获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以来的第五次修正。此前,个人所得税法曾于1993年、1999年、2005年、2007年6月29日修正四次。

【知识链接】

一、经济常识

1.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这次个人所得税调整中受惠最大的群体,是收入处于中间偏下的工薪阶层,此次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3.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2008年3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将按照新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征收,也体现了税收的这三个基本特征。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并为提高效率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哲学常识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变化等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一决策必将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此次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1 600元调到2 000元,充分考虑了消费物价不断攀升、房价上涨和房贷利率上升以及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因素。同时,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这都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3.适度的原则。

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将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600元提到2000元,这一调整是适时适度的,过低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高会造成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造成收支矛盾。

4.认识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一个方面、一个层次、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整个世界在时空上是无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据了解,本次修正是自1980年9月10日个人所得税法获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以来的第五次修正。此前,个人所得税法曾于1993年、1999年、2005年、2007年6月29日修正四次。今后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还可以按照立法程序适时再作调整。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次个人所得税调整中受惠最大的群体,是收入处于中间偏下的工薪阶层。据权威部门统计,按照新的纳税扣除额,国家将减少收入300亿元。这是执政者贯彻以人为本、藏富于民的具体举措。

三、政治常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正反映了这些内容。

2.体现了国家的经济职能和政治职能。

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既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秩序,又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个人所得税法的调整有利于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

3.体现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能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跟踪练习】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上午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 600元提高到2 000元。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说明()

A.税收的强制性受到挑战B.税收并不具有固定性

C.税率不能永远不变D.税法修改后有的人就可以逃避纳税义务

2.由上述材料可知()

A.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B.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工具

D.税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3.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

4.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修改有利于()

①缩小贫富差距 ②构建和谐社会 ③调节个人收入 ④增加财政收入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2007年12月29日上午9时,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以149票赞成、1票反对、6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获表决通过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将从2008年3月1日起由目前的每月1 600元提高至每月2 000元。

(1)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修改有什么经济意义?

(2)运用哲学的知识说明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修改的依据。

(3)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说明我国进行个人所得税修改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1)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提高,是分配政策的一种调整。它会使一部分中低收入者得到实惠,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家庭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因而能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体现了再分配中的“兼顾公平”。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调整,能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利益,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因此要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进行改革。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关系人民切身利益,体现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妥善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③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次个人所得税调整中受惠最大的群体,是收入处于中间偏下的工薪阶层。这是执政者贯彻以人为本、藏富于民的具体举措。

(3)①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国家必须履行经济职能、政治职能,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②对人民负责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国家必须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服务,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猜你喜欢
个人所得税法薪金工资
基于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探析
遣怀
浅析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改革路径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
工资 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FLY ME TO THE SKY
生意太差
税务总局放宽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扣除口径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