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除“营养盲” 健康你我他

2008-06-19 11:31许寒山等
祝您健康 2008年6期
关键词:营养学营养

许寒山等

[编者按]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持的“你是营养盲吗?”公众营养调查统计报告公布。结果显示:对“摄入充足的营养是指包括宏量营养与微量营养在内的多种营养物质”,公众的认知率最高,为64.37%;但对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婴幼儿时期营养缺乏的关系认知度仅为33.10%……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营养知识严重缺乏的占40%,具备一定营养知识的占59%,仅有1%属于营养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其结果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目前“营养盲”多于文盲,营养知识的公众知晓率低。对此,您有何看法?您的营养知识储备如何?对于“提高公众的营养知识水平”,您有何高招?

公众的营养知识亟待提高许寒山

“营养盲”这么一个词,我是从最近一期《祝您健康》杂志上看到的。杂志上说。由国家相关部门调查公布,“营养知识严重缺乏的占被调查者的40%……我国目前‘营养盲多于文盲。营养知识的公众知晓率低”。说实话,看到这一则消息,我是受到一些震动的。

就以我个人来说,受教育程度不算低,且已有高级职称。但在营养学方面的知识,究竟储备了多少呢?我自己心里有数——其实,我并不真正了解营养,对营养的概念相当模糊。我还觉得。相关部门的这份调查也是有局限性的,营养知识严重缺乏的人群应该远远不止40%。

从字面上来说。“营养”,本是谋求、寻找养生之道的意思。一个人不论身份高低、金钱多少,都应该重视这件事。然而,长期以来。这么一个本该受到重视的问题却在大范围里被忽视了。以至很多人出现了营养摄入失衡,导致某些疾病多发的问题。现在,的确是到了全面提高公众营养知识的时候了。

首先。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否应该尽早在中小学设立营养学这一门课程?最近听说,京剧已经进入了一些试点城市小学生的课堂。对此,我很赞成。我想,既然京剧能试点,为什么营养学这么一个真正关系到全民健康的课程就不能从娃娃抓起呢?

其次,政府的体育、卫生、食品、药品等相关部门应该就这个问题进行积极的宣传和正确的引导。或许,和在某一次竞技比赛中多拿几块金牌相比,和改进一些医疗单位的硬件设施相比,这件事不大容易看得出成效,然而,谁也不会否认,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再次,说到底,老百姓自身要对这个问题提高认识。不要以为文盲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而“营养盲”则并不妨碍生存。要通过多渠道主动学习,补上营养知识这一课,从而改善我们的食物营养结构,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国民营养工作应列为基本国策刘海

我国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1400多2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2亿多人贫血、1.6亿多人血脂异常、6000多万人肥胖、1.6亿多人患高血压、2000多万人患糖尿病等。如按每类疾病每年每人平均消费1000元医疗费用估计,全国每年需耗费6200亿元左右。而且,近年来,上述疾病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即我国正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双重挑战的严峻形势。

目前,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但与膳食营养有关的一系列疾病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曾经的速度与威胁。例如,我国目前肥胖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高血压病人越来越多,病死率位居世界第二:糖尿病的发病人数已位居世界之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各类慢性疾病榜首,死亡人数已达全球的1/5;脂肪肝已成为我国居民又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与膳食有关的癌症已占所有癌症的60%以上。我国去年的卫生资源消耗达6500多亿元,因疾病、伤残等造成的损失大约8000多亿元,两项合计接近15000亿元。有关研究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每投资1元,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依此分析。对于目前肥胖症、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的4亿患者,如通过膳食营养科学指导,初步估算可节省食物费用2000亿元左右,减少医药费用4000亿元左右,以及减少环境资源浪费1000亿元左右。同时。由于营养增进健康,从中还可以多产出10000亿元以上。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由国务院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国民营养改善之基本国策,并尽快实施,以指导全民营养健康与社会经济科学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建议内容为:

(1)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国民营养与国家农业、教育、扶贫、卫生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科学的、和谐的可协调发展。

(2)把我国居民营养改善和营养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我国食品农业、食品工业结构进行科学指导、合理布局、循序发展。

(3)坚持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尽快进行对我国粮食营养强化立法工作。

(4)重视抓好少年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等三个重点人群的营养改善工作。

(5)重视抓好贫困地区人口、最低生活保障人群的营养扶贫与营养脱病工作。

(6)重视抓好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富贵病”人群的食物减负与营养改善工作。

(7)以营养科学为指导,开拓食品工业发展的新领域,以发展奶类、大豆、食品营养加工三个重点领域为基础,重视营养强化食品、富营养食品、营养补充剂等营养产业的发展。

营养学应成为一门课程黄智生

营养学知识在我国没有普及,确实“营养盲”多于文盲。就笔者而言,大学本科毕业,又是中学的高级教师,应该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但对营养学却知之甚少。我们六十几岁的人是经过苦难的,特别是二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过肚子,大多数人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例如买菜,什么菜便宜就买什么菜,认为能节省就节省点儿,只要吃得饱就行了,根本就不考虑营养。过去买肉困难,又没钱,如今有了钱,肉类供应又充足。于是,便多吃肉。结果,吃胖了,病也跟着来了,我的糖尿病就是这样得的。

笔者认为,普及营养学的知识是完全必要的。笔者曾买了《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蔬菜养生篇和水果养生篇)一书,大开眼界。这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先生的后人编写的。只可惜有的地方有毛病。比如,水果养生篇里说猕猴桃中钙的含量是苹果的17倍。但看营养成分表,100克猕猴桃中钙的含量是32毫克,而100克苹果中钙的含量是11毫克。这样自相矛盾。使笔者很扫兴。营养学是一门科学,普及营养学的图书应该严谨周密,天衣无缝,经得起读者的推敲和时间的检验。

除了图书外,像《祝您健康》

这样的保健杂志,也应该开辟普及营养学的专栏,让读者源源不断地从中吸取甘甜的乳汁。

普及营养学知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善事。国民健康强壮、精力充沛,就能更好地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添砖增瓦,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好更快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于国于民善莫大焉。而普及营养学知识,除了图书专著和杂志,最好的办法是在中小学里开设一门营养学课。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营养学,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必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而开设这样的课程,教材和师资是关键。要请营养学专家来编写教材,要确保教材的质量:建议在师范院校里开设营养学专业。以培养合格的专业教师。

提高公众营养知识任重道远沈玉轩

别说普通人了,就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的人,其营养学知识也不是很丰富。目前,我国设立营养系的高等医学院校只有中山医科大学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只有公共卫生系和预防医学系设有营养学课程,其他如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大部分做临床医生)都没有开设营养学课程。临床医生每天面对病人,应该是传播营养知识的主力军,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无法指导病人如何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虽然在农业、商业等的高校有营养系,但它们的毕业生是从事食品研究开发、加工等方面的工作。不是针对人群做营养工作的。

布置几块展板、张贴几张宣传画、设立几个橱窗,这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开展科普教育的方式。但想通过这种方式使公众增加营养知识,实在是杯水车薪。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连这些也几乎看不到。其实。做营养宣教可利用的手段很多,发达国家的宣教工作是全方位的,已经渗透到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在食品包装上不但有营养成分表,各种营养素的含量也标注得清清楚楚,还注明食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什么人不适宜食用:超市为避免顾客排队不耐烦,在收银柜处设有供顾客观看的电视。也播放营养宣教内容,这样。人们便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许多知识。现在。我国有些城市的大超市里也有电视,但播放的都是商业广告。另外。在媒体上做有关营养的公益广告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电视机家家都有,广告的威力又是人所共知的,有关部门应该利用起来。

我国公众对营养知识是非常渴求的,有关部门应该抓住机会,大力开展营养宣教。如果百姓不能获得正确的营养知识,就可能被谬误的东西所误导。现在,社会上有相当多的有关营养的科普出版物,装饰精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很受读者的欢迎,但其中错误连篇。根本不是专业人士编写的。这样的读物在读者手中传递。只会传播错误信息,不但起不到提高公众营养知识水平的目的,还可能阻碍其接受正确的知识。

注重营养的“八字方针”孙志慧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致使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注重营养,恢复原有健康的膳食结构,增加身体必需的食物种类。把握好每日进食量与消耗的平衡,才能有效地降低上述疾病的发病率,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注重营养的“八字方针”是:调整、维持、控制、增加。

调整:调整饮食习惯,例如:把饭后吃水果改为饭前吃水果。饭前吃水果有许多好处。首先,饭前空腹吃水果的吸收率远高于饭后吃的吸收率。这样,有利于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吸收。其次,水果是低热量的食物,先进食就比较容易把握总的摄入量。第三,先吃水果可缩短其在胃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其氧化腐败程度,减少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维持:维持高纤维素摄入,提倡食物多样化。近年来,城市居民膳食中蔬菜的进食量下降,谷物的供能明显低于合理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和粮农组织特别推荐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提出“天天五蔬果”的口号,即每天争取吃5种水果和5种蔬菜,维持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和食物多样化的良好习惯。

控制:控制肉类、盐的摄入量。中国营善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油脂的摄入量为25克,而全国调查显示。人均每日摄入44克,超过合理的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6克,而我国居民的人均日摄入量为12克,超出整整1倍。所以,控制肉类及盐的摄入量势在必行。

增加:增加水果、奶、谷物及薯类食物。美国有句俗话叫:“每天吃一个苹果,不用找医生瞧病。”所以,要使水果成为食物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且极易被身体吸收。谷物和薯类的摄入,可以使营养成分互补。

吃的学问不浅张毅

我认为,每个人对食物营养认知度的高低,都反映在“吃”上面。吃是一门学问,而且学问还不浅。

人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聪明的人,是讲究营养地吃,“吃出健康”。相反,则“吃出疾病”。

在吃的问题上,难就难在人体是一个“化工厂”。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个个体在他(她)生命长河中,吃的侧重面都不同。高脂肪、高胆固醇,是导致现代文明病的“敌人”。吃的学问,是配比的学问,是化学变化的学问,是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关系的学问。

因为人们重视健康,所以人们重视吃。因为太重视吃,所以出现很多“吃”的偏激:偏激之一:听说某种食品对防治心脑血管、糖尿病有益,就拼命吃那一种,如豆制品;偏激之二:吃得太理性,违背了人的本能,什么“卡路里、脂肪、矿物质、维生素”,量化到了家。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须知:看着想吃、吃得香,是人的本能。如果在食欲大开时总想着“卡路里、碳水化合物”的问题,还能易于消化吗?偏激之三:过量吃。“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天死活。吃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不能自己委曲自己。然而,如果你稍微节制一下自己的嘴,也许你的明天会更美好。

在“吃”面前要注意的是:①食杂:混杂、杂食其优越性大于食品的单一性。②高脂、高蛋白、高胆固醇饮食不要放在晚餐。③少吃加工食品。④进食食品2:8,也就是鱼、肉、蛋这类酸性食品占20%,蔬菜、水果、豆制品等碱性食品占80%。

活过百岁的陈翰生老人,有这么一句话:“不到时间我绝不吃饭;吃够了绝不再多吃一口;晚上饿了也不吃夜宵。”这对人们的“吃”,是很好的启迪。

注意生活细节远离不安全食品孙津

提醒一:尽量不食近海鱼类。据抽样调查,近海海水和海底的农药、多氯联苯、二恶英等的含量,要远远高于远海。由于一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如鱼体)内易发生生物蓄积。并且会沿着食物链逐级放大。近海鱼类,特别是含脂肪高的鱼类、食用小鱼的大型鱼类。体内往往积蓄着高浓度的污染物。

专家建议:人在食物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因此,应尽量避免摄入染物含量高的食物。尽量不食用近海鱼类,将有益于健康。

提醒二:控制食用肥肉和乳制品。无论是鸡、鸭、猪、牛的肉,还是乳制品,都可能受到环境中污染物的影响。首先是饲料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有相当一部分难以排出牲畜体外。其次,受环境中二恶英污染的农作物也会随着饲料进入牲畜体内。专家指出,一些污染物不会因牲畜长大而从体内消失,而是跟着上了人们的餐桌。禁止食用肉类是不现实的,但是控制食用肥肉和乳制品,却能起到相当的防御作用。

专家建议:乳制品中乳脂肪和肥肉一样,最好加以节食。值得注意的是,动物的肝脏含有很高的营养成分,但也是污染物最容易积蓄的部位。

提醒三:不用塑料容器加热食品。市售的包装食品的塑料薄膜分为氯化材料和聚乙烯材料。氯化材料薄膜在用完后作为垃圾处理时,会产生二恶英。同时,由于生产氯化塑料薄膜时,需要添加稳定剂、增塑剂、阻燃剂等。当用微波炉加热时。有害物质就有可能被熔解出来。

专家建议:如果买回来的食品是用氯化塑料薄膜包装的话,注意不要在带包装状态下加热。特别是油性的食品。

提醒四:多食用食物纤维。二恶英进入人体以后,想要将体内的二恶英的50%排泄出去,至少需要7年半时间。可是,二恶英遇到食物纤维以后,相对来说,要排泄得快一些。因为,二恶英排泄的途径是随着体内循环到小肠,再随大便一起排出体外。医学上推荐用食物纤维来预防大肠癌和动脉硬化,就是这个道理。

专家建议:不要让动物性食品统占你的餐桌,多吃些蔬菜,适量吃些粗粮。

提醒五:合理饮用净水。自来水来源于河川水库,这些水来自雨水、山林和农田,其中可能含有有机氯农药残留等污染成分。经自来水公司处理以后,这些化学物质还有多少含量,目前,尚无科学定论。值得注意的是,自来水为了消毒去污,都经过氯化处理,而这必然在水里残留致癌物质——氯仿、溴氯甲烷、二溴氯甲烷等。为了饮用相对干净的水,应选用性能好的净水器。

专家建议:目前的净水器一般都可以去除氯气味,但难以完全消除有机氯化合物,因此有条件的请饮用矿泉水。经济一点的方法。是将净水器过滤后的水放入麦饭石浸泡一些时间后饮用。

(编辑祝健)

猜你喜欢
营养学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精准营养学时代营养学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眼睛需要营养吗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玉米皮膳食纤维酸奶的工艺优化及营养学评价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2010年《动物营养学报》审稿专家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