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层”参政制度化的重庆探索

2008-08-11 08:41王维博
资治文摘 2008年7期
关键词:重庆市委统战部社会阶层

海 风 王维博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群体,因其相对较高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政治诉求越来越强,而新专联的成立,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

中国首个新社会阶层专业人士联合会(简称“新专联”)4月11日在重庆成立。

这个由重庆市委统战部推动成立的联合会被称为“党和政府联系新的社会阶层的桥梁和纽带”,它将“由民间组织向人民团体转变,成为中产阶层表达政治诉求的新平台”。

“新专联”首期会员共有166名,其中团体会员8名,重庆市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资产评估师协会等专业人士的行业协会位列其中。另有来自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和中介组织的158名个人会员。

在个人会员中,高学历者占多数。三分之一以上拥有研究生学历,在职业构成上,则以律师居多,所占比例为个人会员总数的31%;其次是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师,占总数的17.7%。

5月5日,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个产生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群体,因其相对较高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政治诉求越来越强,而“新专联”的成立,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序参与政治的渠道。

悄然崛起的新群体

重庆市三联广告公司总经理、“新专联”理事杨东厚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用“星星之火”形容在民主政治进程中,对新阶层政治诉求重视的意义。

从事广告行业15年的杨东厚回忆,20世纪90年代初,全重庆只有100余家广告公司,而现在已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几万人。

“目前中国新阶层人数已接近7500万,掌握或管理着巨额的资本,这批自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阶层,在个人财富有了一定积累后,必然有越来越强烈的政治诉求。通过发出自己的声音,使政府了解、关注自身行业发展。”重庆大学教授蒲勇健说。

据重庆市统战部统计,2004年底,重庆共有新社会组织4689个,而目前已达6845个,有从业人员近12万人。

如何为“新阶层”开辟参政议政渠道,在其他地区尚处于试验之中。2007年,翁杰明,这位“思维活跃,做事敢于突破常规,和大家有共同语言”的统战官员提出,建设以引导型、服务型、创新型人民团体为目标的联合会,为全国探路。

当年底,重庆市委统战部向中央统战部报告了想法。中央统战部的回答是,“想法可取,鼓励探索”。

制度化突破

2008年4月11日,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翁杰明在“新专联”成立大会上发言说,“新专联”不是一般意义的联谊交友,而是要以联合会的形式把新社会组织、机构和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专业代表人士纳入统战工作主渠道。

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李长明当选首任会长,被视作为该组织的发展添上了不平凡的注脚,表明“新专联”已不仅是单纯的民间组织。

4月21日,李长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立“新专联”而不是联谊会,就是为了解决这些人的政治诉求。“犹如工商联为非公经济人士提供政治引导和社会服务,‘新专联功能相同,中介组织性质不同而已。”

李长明认为,“新专联”影响的对象较联谊会范围更大,不仅能吸纳个人作为成员,同时可以吸纳中介组织;此外,“新专联”具有政治服务的特性,能构建专门的政治诉求表达渠道,联谊会则很难做到。

“重庆计划用较短时间来改变其性质,最终使其成为工商联的兄弟组织。”李长明称,“以民政登记方式注册是个过渡,让组织合法。因缺乏先例,又面临解决编制等问题,很难实现成立即是人民团体的愿望。”

根据重庆委统战部的计划,如果探索取得成功,将尽力实现“新专联”的性质转变。

党员也在吸纳范围

“新专联”注册完成,争论就出现了——是否将属于新的社会阶层范畴的党员也纳入其中?新阶层中的党员,已拥有通过党组织实现政治参与的途径,而统战对象通常为党外人士。

李长明认为,有反映政治诉求的途径,并不代表途径能够有效、畅通。以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例,直到2006年,协会还只是建立了党总支,在121家事务所中,建立党支部的不足半数,能有效开展活动的就更少了,所以“党员也有纳入新专联的必要”。

不仅如此,李长明说,只要政治上可靠、专业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在本领域内有影响的新的社会阶层专业人士,都可以申请加入新专联。

重庆市委统战部承诺以五种方式,为新专联成员搭建表达自己和本阶层政治诉求的平台。这些方式包括:推荐进人大、政协任职;推荐加入民主党派或共产党;通过党派渠道参政议政;担任政府顾问或特约参政人员;到政府及职能部门、司法机关任职。

还有这样的渠道:通过“新专联”内部大会,向重庆市委递交参政意见。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16期)

猜你喜欢
重庆市委统战部社会阶层
社会公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
毛泽东给表侄文九明的信
六盘水市委统战部开展走访退休老同志活动
吴刚同志简介
统战部11年后再设正局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