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寓言看领导智慧

2008-08-11 08:41东篱子
资治文摘 2008年7期
关键词:农夫猎人嘴巴

愚人买智VS冷静决策

从前有个又穷又愚的人,在一夜之间突然富了起来。但是有了钱,他却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些钱。

他向一位和尚诉苦,这位和尚便开导他说:“你一向贫穷,没有智慧,现在有了钱,不贫穷了,可是依然没有智慧。劝你进城里去,那里有大智慧的人不少,你出百把两银子,别人就会教你智慧之法。”

那人去了城里,逢人就问哪里有智慧可买。

有位哲人告诉他:“倘若你遇到疑难的事,不要急着处理,可先朝前走七步,然后再后退七步,这样进退三次,智慧便来了。”

“‘智慧就这么简单吗?”那人听了将信将疑。

当天夜里回家,他推门进屋,昏暗中发现妻子居然与人同眠,顿时怒起,拔出刀来便要砍下。

这时,他忽然想起白天买来的智慧,心想:何不试试?

于是,他前进七步,后退七步,往复三次,然后,点亮了灯再看时,竟然发现那与妻子同眠者原来是自己的母亲。

[解读] 任由头脑发热,怒火中燃,便会失去理智,意气用事,这是领导者做决策时的大忌。不妨做一下慢处理,比如先让自己从心里数到一百,再做决定。这样冷静决策,其结果可能截然不同。

[领导智慧] 冷静决策是最简单的领导智慧。

当然,冷静的决策能力是可以后天塑造的。成功的管理者大都是能够掌握自己心态并且善于“退让”的人。我们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就是不断塑造自己的过程。选择冷静的还是冲动的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幸的猎人VS沉默法则

一群人到山上去打猎,其中一个猎人不小心掉进了很深的坑洞里,他的右手和双脚都摔断了,只剩下一只健全的左手。

坑洞很深,又很陡峭,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只能在地面叫喊。

幸好,坑洞的壁上长了一些草,那个猎人就用左手撑住洞壁,以嘴巴咬草,慢慢往上攀登。

地面上的人就着微光,看不清洞里,只能大声为他加油。

等到看清他身处险境,嘴巴咬草攀登时,大家便忍不住议论起来:

“哎呀!像他这样一定爬不上来了!”

“情况真糟,他的手脚都断了呢!”

“对呀!那些小草根本不可能撑得住他的身体。”

“真可惜,如果他掉下去摔死了,留下那么多家产就无缘享用了。”

“他的母亲和妻子可怎么办才好!”

落入坑洞的猎人实在忍无可忍了,他张开嘴大叫:“你们都给我闭嘴!”

在这一刹那,他再度落入坑洞,当他摔到洞底即将死去之前,他听到洞口异口同声地说:“我就说嘛!用嘴爬坑洞,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解读] 猎人摔下去了,他能怪谁?只能怪他自己。为脱离困境而往上爬的是他自己,他不能堵住别人的嘴,但是可以决定自己对别人议论的态度。在一个团队之中,每一个决策即将出台或者出台之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议论,作为领导对这些议论当然要去听,从中获取真实的信息,了解、分析大家的意见,但做决策必须坚决,而且一旦确定,别人的任何言论都可以当做耳边风,让事实说话就是了。

[领导智慧] 沉默法则要求,无论在困境之中还是即将成功之时,都要紧闭嘴巴。

不回头的农夫VS勇敢放弃

一个老农夫肩上挑着一根扁担信步而走,扁担上悬挂着一个盛满绿豆汤的壶。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壶掉落到地上摔得粉碎,这位农夫仍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

这时,有一个人急忙跑过来激动地对他说:“你不知道壶破了吗?”

“我知道,”农夫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听到它掉落了。”

“那么你怎么不转身,看看怎么办?”

“它已经破碎了,汤也流光了,你说我还能怎么样?”

[解读] 领导者决策与实施的过程就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个阶段的成败得失全都扛在肩上,那今后的路你就没有办法去走了。所以,你必须丢弃过去的一些旧的东西,跟过去说再见,跟往事干杯!

忘记过去的事情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当前的工作,为了真正地做好管理工作,你应该不再考虑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难道打扫卫生或向一个员工问好是小事?召开一次战略规划会议、销售推介或者财务分析会就是大事?

从打扫卫生到开财务分析会,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重大的事件。我们连最微小的行动都无法预见其最终的结果。因此,每一个行动都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若你认为宏图大略才是当务之急,那么此想法将会诱使你相信所有的细节都不值得关注。与此同时,也将有一大堆“小事”带来一连串的麻烦,导致你的重大机会被破坏,直至化成泡影。

重要的是,所有已发生的都是小事,领导者需要关注的是未来。

[领导智慧] 领导者既要有正确的决策智慧,又要具备勇于承担责任和勇往直前的胸怀和风度。

(摘自《寓言领导》 东篱子编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定价:26.00元)

猜你喜欢
农夫猎人嘴巴
躺在树下的农夫
农夫和蛇
遗失的斧头
“贴嘴巴”游戏
不听劝告的猎人
为什么嘴巴会干裂起皮?
农夫卖猫
怪兽猎人③
我是“漏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