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对策

2008-08-23 10:58靳亚钦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8期
关键词:家长孩子教育

靳亚钦

“少年儿童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培育下一代是全人民的重大责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做好。”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宋庆龄对少年儿童的期望,也是一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和发达的事。如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是现代社会中每位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认真思考和面临的现实问题。

今天,因为社会的竞争,因为我们的梦想,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因为教育体制,因为……许多原因集中起来,至使今天的教育走入了误区,使孩子无法健康成长。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ヒ弧⑵谕过高

ハ纸锥危因为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因此绝大部分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家长的价值观念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近些年来,家长将期望的重心由原来较多的关心子女的健康状况和行为规范转移到关心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甚至出现重知识轻道德的偏向,不惜重金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开发智力。据调查,有将近40%的家长为孩子请过或正在请家庭教师;有58%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进特长班学到更多的东西;89%的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时间不让孩子干家务活。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家长为孩子设计的蓝图很高,过高的期望导致家长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活动,造成保护过多、控制过多的局面。

二、过度溺爱

爱子乃人之天性,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只要爱的恰到好处,父母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但是爱的不得法,把孩子置于保险柜里,生活在安全圈里,不但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还会使孩子养成种种恶习,甚至毁了孩子。例如,现在的家长在对孩子的培育上不计代价,孩子要什么给什么。76%的家长在家里或饭店给孩子举行过“生日宴会”,93%的中学生不会洗衣,不会做饭,74%的小学生不会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这种爱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家长却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俎代庖。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才会出现以下这样的事:云南大学一新生,因无法适应离开父母的大学生活而自动退学回家。该生吃不惯饭堂的饭菜,每天只能以面包、饼干充饥,每日以汨洗面,后来就偷偷买火车票回家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份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

三、缺少沟通

人的先天素质是千差万别的。但是,目前有许多家长却不顾孩子的先天生理素质,不根据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因材施教,而是单凭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这就可能扼杀孩子的个性,甚至酿成悲剧。沈阳有一位父亲,单凭自身的意愿,要把独生子培养成“钢琴家”,便省吃俭用买来一架钢琴,规定五岁的孩子每天要练好几个小时钢琴。孩子对琴不感兴趣,也承受不了每天长时间的练琴,便毁了钢琴,并喝下敌敌畏,倒在琴旁。

四、方式简单

不少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缺乏科学性、原则性和灵活性。要么过分溺爱,孩子要啥给啥,无原则地答应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的性格;要么一味责备,只要孩子做错了什么,不问青红皂白,非打即骂,使孩子整天生活在担心和责骂中;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赏识无度,使孩子不能学会正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五、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有些家长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不足,更有甚者,出口成脏,极端利已,心胸狭窄,沉迷赌博,不学无术,试想一下,这样的家长在他们孩子的心目中形象如何会高大?他们的教育话语又如何能有分量?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家庭教育中,相当多的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他们的行为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孩子,妨碍了孩子的健康、和谐、主动成长。那么,应该如何走出教育的误区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想方设法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一个星期七天的时间都在学习,应该休息调整的时间都被“剥夺”了。弄得孩子头昏脑胀,这样的精神状态又如何能应付下一星期的学习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扼杀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容易使孩子长时间过度紧张,产生厌学的情绪,以及造成孩子内向、压抑、情绪焦躁。我班有个学生王某,他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温顺、聪明、非常守纪、上课不走神、下课不追赶、字体端正、从不欠交作业。有一天傍晚,大部分的学生都已经走了,我发现平时准时5∶30分回家的他,竟然呆呆地、像出了神似的、拿着刚发下去的成绩单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我觉得很是意外,便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一问,他便呜呜地哭了起来。后来他跟我说,他不想回家,因为这次的数学测验他考差了,只拿到班上的第八名,他不敢回家,不想让妈妈失望。看到他的样子,我觉得很心痛,一个14岁的孩子本是一朵娇艳欲滴、含苞待放的花蕾,却要过早地承受如此之重的压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教师和家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因此教育孩子绝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状态。

ザ、不要把孩子培育成温室中的弱苗

ゼ彝ナ桥嘤孩子的地方,但教育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家庭只是孩子走向社会的起点。因此,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能做或经过指导能够做的事情,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他们才会健康地成长。在一次家长会上,有一位家长说过这样一段话:“明明我有条件让孩子吃山珍海味,偏给他粗茶淡饭,明明我有条件每天给孩子20块零用钱,却只给他2块;明知道让孩子扫地,他扫不好,事后我还得再来一次,可是我偏让他扫;明知道孩子洗衣服不干净,家里又有洗衣机,我还是让他去洗……”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许多家长都明白,可惜的是,太多家长没能把它落到实处。对孩子的溺爱只能养成他们的懒惰思想,并大大削弱了他们的进取心。我们的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独立意识的拥护者和保护者,应该给孩子一个自我锻炼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这一环境中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

ト、要善于和孩子沟通交流

ヌ感模就是进行思想交流。家长在日常的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应单凭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应多听孩子的意见,多给孩子机会,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将孩子的一切想法和行为都予以否定。只要是合理的、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培养的建议和行为,就应该大胆的让孩子去实践。家长应该主动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与孩子适时、适量、真诚地谈心,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ニ摹⒂σ哉面引导和鼓励为主

ス糯“孟母断织”的故事中孟子的母亲教育教导孩子的方法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的典范。现代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没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表现出的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一个孩子为了给妈妈庆祝生日画一张画,在画画时不慎将颜料弄到了墙上。孩子的爸爸回家看到了,没头没脑地把孩子批评了一通。“谁要你把颜料弄到墙上的,把墙搞坏了,谁要你画画的”等等,这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个损伤。很显然这位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他应该先表扬一下孩子,然后告诉孩子应该讲卫生,做事细心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同时还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五、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孩子生活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可能影响到子女的一生。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反应出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揭示的也是这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勤奋学习,而自己却整天沉溺于麻将、电视、歌舞厅中;要求孩子有礼貌、讲文明,而自己却脏话连篇;要求孩子诚实、守信,而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说谎……我们应该明白,不少教育问题,如果我们只着眼于教育本身,往往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问题其根源在家长身上。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只有通过各种各样方式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每位家长都能走出教育的误区,采取切实可行地对策,有效地提高家教水平,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孩子才有美好的明天。

ィㄗ髡叩ノ唬汉颖焙馑市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家长错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