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小说”专题教学设计与评析

2008-10-07 11:34吴欣歆刘宇新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9期
关键词:京味成果论文

吴欣歆 刘宇新

编者按:开设选修课,可以说是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的一项大的改革。2008年9月起,选修课将开始大量进入课堂教学。

2008年的4月中旬,北京市顺义区教委就在顺义一中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经验成果展示、研讨活动,其中,吴欣歆老师就选修课的教学,做了“京味小说”选修专题的教学展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的刘宇新老师结合如何开展选修课的教学问题对这节课做了详细点评。

这里辑录吴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后反思以及刘宇新老师的点评,以期对教师们新学期的选修课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教学设计——“京味小说”专题教学设计

◆吴欣歆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利用必修阶段掌握的学习方法和养成的学习习惯学习选修模块;引导学生自主选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方式,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各个阶段学习的成果,使之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选修模块的学习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设计意图

选修模块的学习重点是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定的,学习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教师在选修模块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生有效解决。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设计学习流程,安排学习活动;二是发现问题,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三是将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新的学习资源,推进学习的深入。

三、教学过程

本单元的学习共用10个课时,每课时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方式如下。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

第一,自读“泛读导引”《京味小说别开生面》,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京味小说”?2.“京味小说”和“京派小说”有什么区别?3.“京味小说”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第二,梳理阅读心得:1.阅读“泛读导引”后,我最想了解“京味小说”的什么?2.阅读“泛读导引”后,我最想读的“京味小说”是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自主阅读专题(四)的篇目,以批注的形式记录阅读体会和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第三、四课时

学习任务:

自主阅读专题(四)的篇目,自主选择篇目,拟订学习主题,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写成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学习流程:

读书——思考、质疑——明确学习专题——拟订题目——查阅资料——完成小论文的撰写。

第五课时

学习任务:

阅读同学撰写的小论文,交流阅读体会,记录其中有价值的选题。

学习流程:

学生自愿结组(每小组10人),小组同学循环传阅小论文,用旁批的形式记录阅读体会,在笔记本上做好摘录。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随时介入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修正、提升,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解决。

下课前提交自己渴望继续探究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探究题目,将学生分成5个合作学习小组——人物组、语言组、文化组、“新京味小说”研究组、新旧北京变化研究组。

第六课时

学习任务:

在多媒体合作学习教室分组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边查阅边讨论、整理,并选择主要内容打印出来,为下节课的交流、讨论做好准备。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讲授搜集和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1.准确提取关键词使搜索更加快捷;2.比较同类资料,在搜索的过程中筛选;3.加工整理文字资料,以方便查阅。

第七课时

学习任务:

各组分别交流查阅的资料,继续分析、比较、筛选,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如果以论文形式呈现要进一步讨论论文的题目和内容提纲。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以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方案。

第八课时

学习任务:

按照讨论后的内容提纲,各组组员独立撰写小论文。

第九课时

学习任务:

各组组长组织交流组员的小论文,选出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整合成本组的学习成果,准备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十课时

学习任务:

各组汇报学习成果,同学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教师反思——转变教师角色,凸显选修特点

◆吴欣歆

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教师角色的变化带来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当教师关注的不再只是讲什么、问什么,而是如何设计合理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持”,使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自然得以实现时,选修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也就能够自然得以凸显。

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设计学习流程,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阅读经验

在选修阶段,教学设计的重点已不再是“教什么”和“怎么教”,而是“学什么”和“怎么学”了。因此,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上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学什么”,涉及到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要根据学生以往积累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向和学习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选题指导。

“怎么学”,最关键的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运用合理的学习流程一步步推进学习的深入。学习流程的设计与学习内容和学生旧有的知识背景、学习经验密切相关,合理的流程设计要尽力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连贯性,突出选修课“专题学习”的特点,基本思路是:积累知识,总体认识——整体阅读,整体把握——单篇研读,选题探究——展示成果,交流碰撞——整体研读,综合选题——呈现成果,解决问题——选择角度,深入探究。

从学习流程的设计上来说,学生在不断深入研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不断深入研读,研读与探究相辅相成,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知识和方法

在选修课上,自主、合作是主旋律,教师的“讲授”是学习过程的有益补充。教学内容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常常随机生成,在这种状态下,教师“讲”在学生需要时,教学内容处于“最佳呈现时机”,对学生的帮助作用非常明显。

例如,在各小组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向老师求教如何可以使检索更加有效,这虽然不涉及语文的知识,但涉及到针对语文专题学习的信息素养,教师就要讲授一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再比如,教师可能“预设”了引导学生选题的教学内容,但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能够自主选题探究,这个内容就只能“忍痛割爱”。

应该说,在选修课上,教学内容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呈现的,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状态不断调整以求“最佳呈现”,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三、介入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个别指导与集中讲授相结合

在突出学生自主性、选择性的同时,教师还要随时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修正、提升。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有共性的问题集中解决。

在学习京版教材选修(四)“京味小说”专题的过程中,教师个别指导的问题有:

1.在《过年》的美好中作者为什么要插入对沙尘暴的描写?

2.写《过年》,为什么要先写“六、七月”的父亲,这与“过年”有什么联系?

3.民国时期汉人和满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大家普遍存有疑问的问题有:

1.如何分析京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2.“京味小说”中的人物到底有哪些共同特点?

3.“京味小说”中的人物称谓表现了北京人的什么特点?

另外,针对学生在大量占有资料后普遍存在抛开作品只研究资料的倾向,教师可以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的基本思路:我在小说中关注到了什么?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搜集到了哪些相关的观点?最后形成的观点是什么?要用什么方式呈现?这样的梳理能够在讲清本单元的重点、核心的同时,保护学生拓展认知领域的热情。

个别指导和集中讲授的结合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促进探究深入,引导学生将阶段性学习成果转化为新的学习资源

选修课突出的是专题学习,一个专题探究结束,学生在呈现的学习成果中往往能发现一些可以继续深入探究的内容,这个内容将启动下一个轮次的探究,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就能在逐层深入的探究中深化阅读感悟,积累阅读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言语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基于这种认识,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都可以转化为新的学习资源,成为学习新的起点。教师可以“借力发力”,借助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探究的深入。例如,不同的学生在单篇研读中选择了不同的探究角度,展示这些学习成果,利用交流与碰撞,就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选题中建立起联系,为学生结合整个单元选题探究打好基础。

在选修课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像是在爬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爬到不同的高度,不同喜好的学生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应以帮助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身份站在学生身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指导,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这样,学生不仅能拥有选择权,还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地行使选择权。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专家点评——先行者的有益尝试

——评吴欣歆老师的“京味小说”教学

◆刘宇新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吴欣歆老师做了一节区级研究课,课题为“京味小说”。这一课题是语文新课程选修课中的一个内容。吴老师的这节课作为北京市选修课预实验研究的一部分,为日后选修课的开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吴老师的这节课,在以下三个方面带给人们有益的启示。

一、实现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自然衔接

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要在关注学生共同基础的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种“共同基础”和“个性特长”,体现了必修与选修的相互关系。吴老师的这节课就把“共同基础”和“个性特长”很好地衔接在了一起。在“京味小说”这一专题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吴老师运用到了北京版教材必修(一)至(五)中讲到的小说的相关知识,例如,小说的一些基本要素以及人物的描写、情节的安排等。“京味小说”的教学设计是在前面必修课完成对小说一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小说的特色发展。所以说这节课的实施,是在必修课打下的基础之上,继续提升学生对于小说特色的认识。这种“衔接”在推进选修课时必须要坚持。

二、有效地落实了语文学科的三种能力

在吴老师的“京味小说”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选修课可以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种能力,即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既是高中教学的基本目标,又是高中课堂教学的基本定位,同时也是高中教学质量的保证。吴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研究专题,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能力;让学生从几篇“京味小说”中去品味人物和语言,这无疑又是在培养学生的一种审美能力;最终又让学生自己撰写小论文,就更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这种选修课在培养学生的这三种能力上更有效。

三、恰当地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吴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新的角色定位。这种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很好地设计了一个围绕“京味小说”这个专题的教学流程。吴老师把围绕这个专题的教学设计为10节课,从第一节课指导学生了解作品,到第十节课让学生进行论文交流,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合理、科学、目标明确地进行教学设计,正是选修课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这个专题全过程的要求和组织更加细致,更加到位。教师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关注的不仅仅是一节课的内容,而且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前前后后,甚至是影响学生今后学习的方方面面内容。这比必修模块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了。三是在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去组织学生讨论,而是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进而达到一定的鉴赏目的。

在选修课的课堂上,教师到底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这是大家始终关心的一个问题。新课改后,教师们普遍困惑的是一旦采取了“专题”学习的形式,一旦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展示学习成果为教学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到底要干些什么?

在学习“京味小说”的课堂上,学生展示是主要形式,如果把课堂变成学生讨论发言的场所,那么跟我们所认识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发挥的作用恐怕就有点距离了。在吴老师的“京味小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给自己的定位不是简单地去组织学生讨论,而是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进而达到一定的鉴赏目的。

四、值得挖掘的新的生长点

当我们看到吴欣歆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时,同时也应当看到这节课还有值得挖掘的新的生长点。

第一,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在这种以学生自主探究,甚至是学生自主立题、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去提高探究内容的质量,去帮助学生最终提升探究、审美的能力,是我们应当继续研究的问题。

既然是教学,整个过程就不能是学生完全自发完成的。以“京味小说”的人物形象认识为例,学生能够概括出来“京味小说”中人物的三个特点——好讲究、要面子、讲礼数,而且能在小说中找到很多例子来分析这些特点,这说明学生的研究还是比较深入的,这是相当不错的。但这终归只是学生自发的,自己确定主题、确定专题、分析研究所达到的程度。对于如何深化学生的这种探究深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探究能力,教师还可以再做一些努力。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看北京人:“好讲究”主要是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要求;“爱面子”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场合里不失身份;“讲礼数”主要是与人交往时不亏待他人。到这个程度还不够,还要提升,北京人为什么要这样?这是北京人自怜、自爱、自尊的表现。这种优越感和自我意识又是怎么形成的?这与北京人特殊的生存环境有怎样的密切关系?这样一层一层深入下去,就是对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提升、一种归纳,就是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溯本求源。像这样,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是我们今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如何使汇报交流的方法更适合课堂教学。汇报交流是学习成果的一种有效的展示方法,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如何让它更适合课堂教学。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怎样交流,以便使课堂的交流更加有效。因为,学生都是分组完成自己的小论文的,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准备的都只是自己的专题,而现在要到课堂上交流。做小论文的人对相关的内容可能比较清楚,但其他人恐怕还不是很清楚。鉴于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如让听众向做论文的人提一些问题,或者让做论文的学生向听众提一些问题或者做一些解释等,以便使学生能真正在一定的层次上形成交流。二是交流些什么,使大家在交流中收获更大。每篇小论文都是集体完成的,是每个组员学习成果的整合,因此,小组成员可以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向大家汇报一下完成论文的过程。因为单看这篇小论文本身意义不是很大,更为重要的是看完成论文的过程,看这个论文呈现的结论是怎么形成的。这样,在汇报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全班同学也都有帮助。

第三,如何使汇报和交流的形式更加丰富。选修课上的学习成果汇报和交流的形式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宣读小论文、采用问答的形式或其他的汇报形式都可以,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小论文再做一些评注,然后让大家来谈一谈读这篇小论文的感觉。虽然一节课不可能采用多种形式,但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探索。

第四,如何建立起选修课的专题序列。研究选修课的学习专题,或者说建立起一个适合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专题序列,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实际上,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就是他学习的小专题。然而,怎么能围绕教材,围绕《课程标准》提出能力要求,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或教师设计的专题梳理出来,确定下来,这是我们在开设选修课之前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为选修教学的预实验,吴欣歆老师的“京味小说”的教学思路是正确的,应该继续深入下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发掘教学过程中新的生长点,进一步增加教学的实效性,让即将开始选修课教学的老师们从先行者的身上看到新的希望。□

(根据刘宇新老师的发言录音整理成文,并经过了其本人的审核确认)

编辑 杜 锐

猜你喜欢
京味成果论文
许恬宁:My Travel Plan
工大成果
《京味儿印象》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从电影《顽主》看京味喜剧片的低俗现象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