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男女国民体质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2008-10-29 06:49李立敏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9期
关键词:变化特征比较研究体质

李立敏

摘要:依据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成年男女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相关指标均值的变化特征进行科学的比较与分析,旨在为了解和掌握我国成年男女体质变化特征的相异性,为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这一年龄群体的体质健康特征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成年男女;体质;变化特征;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19-04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s of Changes of Chinese Adults' Physical Constitution

LI Li-min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5, Zhejiang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second gazette of Chinese national physical constitution tes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change of the average index of Chinese adults' physical morphology, physical function and fitnes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hange trend between the men's constitution and women's, and to propos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making policies for health of these age groups.

Key words: Chinese; adults; physical constitution; characters of change, comparative research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年男女面临了社会、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英年早逝”、“早衰”现象证明了这一事实。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在京联合公布了“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以下简称第二次监测公报)”,监测结果显示“成年人体质除优秀率比2000年增加了2.7个百分点外,良好率和合格率比2000年减少了3.5%,不合格率比2000年增加了0.9%”。监测结果说明,成年男女的体质健康的整体趋势在下降,这一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本文依据第二次监测公报中成年男女(20~59岁)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的相关指标均值,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成年男女体质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旨在为了解和掌握我国成年男女体质变化特征的相异性,为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这一年龄群体的体质健康特征制定科学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全国总工会10个部门联合在全国31个省近3 00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行政村抽取和测试了494 524人,其中成年人163 448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家体育总局网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检索cnki网体质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和有关书籍。1.2.2建立数据库依据“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建立成年男女体质监测数据库。

1.2.3数理统计法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的统计功能,对成年男女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处理。

1.2.4比较分析法依据统计结果对所需的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依据第二次监测公报中成年男女20~59岁的完整监测指标数据,分别对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14项指标均数进行分析统计。

2.1成年男女身体形态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2005年第二次监测公报中成年男女的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和腹部皮褶厚度6项身体形态的连续性均值指标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与论证。

2.1.1身高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1中的成年男女身高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1。

表1和图1分析:1)成年男女随着年龄增长,身高指标整体变化呈波浪形逐年下降的变化特征。每个年龄组的男性身高均高于女性;2)成年男女身高最高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170.4 cm,女性为158.7 cm),两者最低值均在55~59岁(男性为166.8 cm,女性为155.6 cm);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20~24岁(男生高于女性11.7 cm),其次在25~29岁(男生高于女性11.6 cm),差值最小在40~44岁(男生高于女性10.9 cm)。

2.1.2体重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1中的成年男女体重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2。

依据表1和图2分析:1)成年男女随着年龄增长,体重指标整体变化呈逐年上升,至一定年龄后呈缓慢下降抛物式的变化特征。每个年龄组的男性体重均高于女性;2)成年男女体重最高值分别在40~44岁(男性为68.7 kg)和50~54岁(女性为59.3 kg),两者最低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63.7 kg,女性为52.3 kg);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25~34岁年龄段(男生大于女性12.8 kg),其次在35~39岁(男生大于女性12 kg),差值最小在55~59岁(男生大于女性8.1 kg)。

2.1.3胸围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1中的成年男女胸围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3。

依据表1和图3分析:1)成年女性的胸围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成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至40~44岁后呈基本平稳的趋势特征。每个年龄组的男性胸围均大于女性;2)成年男女胸围最高值分别在40~54岁(男性为91.4 cm)和55~59岁(女性为88.2 cm),两者最低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86.3 cm,女性为81 cm);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30~34岁(男生大于女性6.6 cm),其次在25~29岁(男生大于女性6.4 cm),差值最小在55~59岁(男生大于女性2.9 cm)。

2.1.4腰围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1中的腰围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4。

依据表1和图4分析:1)成年女性的腰围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成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至40~44岁后呈基本平稳的趋势特征。每个年龄组的男性腰围均大于女性;2)成年男女腰围最高值分别在40~44岁(男性为84.3 cm)和55~59岁(女性为81.5 cm),两者最低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76.1 cm,女性为 69.4 cm);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30~34岁(男生大于女性9.2 cm),其次在35~39岁(男生大于女性9 cm),差值最小在55~59岁(男生大于女性2.7 cm)。

2.1.5臀围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1中的臀围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5。

依据表1和图5分析:1)成年女性的臀围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成年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至40~44岁后呈逐年缓慢下降的变化特征;20~49岁各年龄组的臀围指标为男性大于女性,50岁后为女性大于男性;2)成年男女臀围最高值分别在40~44岁和55~59岁(均为93.3 cm),两者最低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90 cm,女性为 88 cm);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25~29 岁(男性大于女性2.8 cm),其次在30~34岁(男性大于女性2.7 cm),差值最小在45~49岁(男性大于女性0.2 cm)。

2.1.6腹部皮褶厚度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1中的腹部皮褶厚度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6。

依据表1和图6分析:1)成年男女的腹部皮褶厚度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女性呈逐年上升的变化特征,男性至40~44岁后呈逐年缓慢下降的变化特征。除30~34岁年龄组男性腹部皮褶厚度略高于女性外,其他年龄组均为女性高于男性;2)成年男女腹部皮褶厚度最高值分别在40~44岁(男性为23.6 mm)和55~59岁(女性为29.8 mm),两者最低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17.4 mm,女性为 20 mm);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55~59岁(女性大于男性7.1 mm),其次在50~54岁(女性大于男性6.7 mm),差值最小在24~29岁(0 mm)。

2.2成年男女身体机能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第二次监测公报中成年男女的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和肺活量4项身体机能的连续性均值指标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与论证。

2.2.1安静脉搏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2中的安静脉搏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7。

依据表2和图7分析:1)成年女性安静脉搏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缓慢下降;成年男性随年龄增长呈波浪形平缓趋势的变化特征。在30~34岁前各年龄组女性指标高于男性,在30-34岁后则男性高于女性;2)成年男女安静脉搏最高值分别在25~29岁(男性为78次/min)和20~24岁(女性为78.7次/min分),两者最低值分别在55~59岁(男性为77.4次/min)和50~54岁(女性为76.3次/min);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50~54岁(男性高于女性1.3次/min),其次在45~49岁(男性高于女性1.2次/min),差值最小在30~34岁为0。

2.2.2收缩压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2中的收缩压指标数据,经整理和统计处理得图8。

依据表2和图8分析:1)成年男女收缩压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性整体上升速度较为平稳,女性至40~44岁后呈现增长幅度较男性更快的变化特征。各年龄组的男性收缩压指标高于女性;2)成年男女收缩压最高值均在55~59岁(男性为125.1毫米汞柱,女性为122.1 毫米汞柱),两者最低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115.1毫米汞柱,女性为 106毫米汞柱);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24~29岁(男性高于女性10.2毫米汞柱),其次在30~34岁(男性高于女性9.7毫米汞柱),差值最小在55~59岁(男性高于女性3毫米汞柱)。

2.2.3舒张压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2中的舒张压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9。

依据表2和图9分析:1)成年男女舒张压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呈现女性至40~44岁后增长速度高于男性的变化特征。各年龄组的男性舒张压指标高于女性;2)成年男女舒张压最高值均在55~59岁(男性为80.5毫米汞柱,女性为77.7毫米汞柱),两者最低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73.5毫米汞柱,女性为 69.2毫米汞柱);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30~34岁(男性高于女性6.1毫米汞柱),其次在35~39岁(男性高于女性5.8毫米汞柱),差值最小在55~59岁(男性高于女性2.8毫米汞柱)。

2.2.4肺活量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2中的肺活量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10。

依据表2和图10分析:1)成年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活量指标整体变化呈波浪形逐年下降的变化特征。各年龄段男性肺活量指标高于女性;2)成年男女肺活量最高值均在25~29岁(男性为3 687.8 mL,女性为2421.8 mL),两者最低值均在55~59岁(男性为2 885.4 mL,女性为1 949.4 mL);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25~29岁(男性高于女性1 266 mL),其次在20~24岁(男性高于女性1 240.3 mL),差值最小在55~59岁(男性高于女性936 mL)。

2.3成年男女身体素质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第二次监测公报中成年男女的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选择反应时4项身体素质的连续性均值指标进行科学的比较分析与论证。

2.3.1握力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3中的握力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11。

依据表3和图11分析:1)成年男女随着年龄的增长,握力指标整体变化呈先上升再下降,曲线变化趋势趋相一致的变化特征。各年龄组男性握力大于女性;2)成年男女握力最高值分别在30~34岁(男性为47.5千克)和35~39岁(女性为28.6 kg),两者最低值均在55~59岁(男性为41.2 kg,女性为25.2 kg);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25~34岁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19.2 kg),其次在35~39岁(男性高于女性18.5 kg),差值最小在55~59岁(男性高于女性16 kg)。

2.3.2坐位体前屈指标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3中的坐位体前屈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12。

依据表3和图12分析:1)成年男女坐位体前屈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年下降的变化特征,男性随年龄增长比女性下降幅度更快。各年龄组女性指标高于男性;2)成年男女坐位体前屈最高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9.7 cm,女性为10.8 cm),两者最低值均在55~59岁(男性为2.9 cm,女性为8.3 cm);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55~59岁年龄段(女性高于男性5.4 cm),其次在50~54岁(女性高于男性4.6 cm),差值最小在20-24岁(女性高于男性1.1 cm)。

2.3.3闭眼单腿站立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3中的闭眼单腿站立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13。

依据表3和图13分析:1)成年男女闭眼单脚站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波浪形逐年下降的变化特征,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几乎相似。各年龄组男性指标均略高于女性;2)成年男女闭眼单腿站立的最高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40.7 s,女性为40 s),两者最低值均在55~59岁(男性为14.9 s,女性为13 s);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24~29岁年龄段(男性高于女性2.2 s),其次在55~59岁(男性高于女性1.9 s),差值最小在35~39岁(男性高于女性0.6 s)。

2.3.4选择反应时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依据表3中的选择反应时指标数据,经统计处理得图14。

依据表3和图14分析:1)成年男女选择反应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波浪形逐年上升的变化特征。各年龄组女性指标均高于男性;2)成年男女选择反应时的最高值均在55~59岁(男性为0.58 s,女性为0.64 s),两者最低值均在20~24岁(男性为0.44 s,女性为0.47 s);3)成年男女差值最大在50~59岁年龄段(女性高于性男0.06 s),其次在35~49岁(女性高于男性0.05 s),差值最小在20~24岁(女性高于男性0.03 s)。

3结论

1) 我国成年男女身体形态变化特征表现为:(1)成年男女的身高变化趋势较相似,最高值与最低值均出现在20~25岁和55~59岁,两者差距最大在20~24岁,差距最小在40~44岁;(2)成年男女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和腹部皮褶厚度的峰值期所表现的年龄段(男性为40~44岁、女性为55~59岁)不尽相同,说明男性较女性更早“发胖”;(3)除30~34岁年龄组男性腹部皮褶厚度略高于女性外,其他年龄组均为女性高于男性。

2) 我国成年男女身体机能变化特征表现为:1)成年男女的血压和肺活量的最佳值均在20~29岁年龄段,最差值均在55~59岁;2)成年女性的安静脉搏随着年龄的增长缓慢下降;男性基本趋于平缓,最高与最低之差值仅为0.6次/分;3)成年女性的血压在35~39岁后增长速度加快,至55~59岁接近成年男性。说明成年男女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成年女性在35岁后要更关注血压的变化趋势。

3) 我国成年男女身体素质4项指标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1)握力指标整体变化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而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腿站立指标呈逐年下降的变化特征,选择反应时指标呈波浪形逐年上升的变化特征;2)随年龄增长,成年男女坐位体前屈的差距越来越大,表现为男性下降速度大于女性;3)成年男女的握力、选择反应时和闭眼单腿站立的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且后者两者差距甚小。说明成年男女身体素质不同时期逐年下降。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R/OL].http://www.sport.gov.cn/.

[2] 吴丽君,郭新明.山西省成年人体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4,24(3):47-50.

[3] 杨阳.福建省成年人体质现状及特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巴义名,闫保庆,王志强.2000年贵州国民体质身体形态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规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18-221.

[5] 周晓东,杨阳,阮竖磐,等.2000年福建省国民体质现状及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6):16-19.

[6] 赵洪中,俞涛,许国利.山西省忻州市成年人国民体质监测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135-137.

[7] 张建华,陈健,雷富荣.2000年福州市国民体质及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4):23-27.

[8] 孙飙,王梅.成年人形态体质指标变化的年龄特征[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2(2):1-4.

[9] 谢亚龙,等.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10] 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体育测量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1] 权德庆.体育统计[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

[12]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变化特征比较研究体质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务川县气候变化特征
伊宁市旅游客流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及旅游发展对策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