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08-10-29 06:49赵建强史友宽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9期
关键词:金牌优势影响因素

赵建强 史友宽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亚运金牌优势项目的发展走向,分析了影响我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影响因素。认为:田径和游泳项目是我国夺取亚运金牌的重要支柱。我国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和管理意识存在较严重的忽视和淡化。我国的经济基础、体育体制、奥运争光计划、金牌大项、传统优势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推广都是影响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建议:结合奥运夺冠计划,以年轻选手为核心,制定详细的亚运会夺冠计划。大力发展田径、游泳这两个基础项目,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发展格斗类同场对抗项目。充分重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应该选择上下协同发展的道路。撤出一部分项目的竞争,为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弱势国家留出奖牌余地,而在参与的项目上则要尊重对手,保证发挥出最佳水平。

关键词:亚运会;金牌;优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177-05

China's Dominant Status in Asian Gam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HI You-kuan,ZHAO Jian-qiang

(Instit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Sciences,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Henan China)

Abstract:The data, logic analysis, surve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China's Asian Games gold med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hina's dominant status in the Asian Games gold medal factors.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track and field and swimming to win the Asian Games gold medal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illar. China's non-Olympic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awareness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ore serious neglect and watered down. China's economic base, sports system, Glory for Olympics plan, the large gold,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projects and the promotion of non-Olympic events were affecting the Asian Games gold medal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commendations: to win the Olympic Games with plans to young athletes at the core, to draw up a detailed plan to win the Asian Games. Vigorously develop athletics, swimming two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have to be selectiv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field of fighting against the project. Pay full attention to China's non-Olympic project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non-Olympic events should choos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road from top to bottom. Part of the project from the competition, other Asian countries, especially vulnerable countries leave room for medals, and in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ject will have to respect the opponent, the best guarantee that the level of play.

Key words: Asian Games;gold medal;advantages; influencing factors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亚运会中国代表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文献。阅读有关亚运会、竞技体育史等相关书籍,查阅中国体育报上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本研究提供充实的材料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调查方法的有关要求,设计了“中国亚运优势项目影响因素专家调查问卷”。笔者查阅文献资料(论文、报道),对近年来对亚运会有深入研究或关注较多的专家发放问卷。笔者于2007年10月发放问卷51份,回收有效问卷39份,有效回收率76.47%。能够满足本研究需求。

1.2.3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对通过文献和调查问卷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常规统计处理。

1.2.4逻辑分析法对文献、统计结果等进行归纳、分类、比较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从德黑兰亚运会到多哈亚运会,中国亚运成绩的变迁┆中国队在亚运会上的金牌数除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格外显著,总体上看,呈持续爬升的态势,而银牌和铜牌数量在最近4届亚运会上基本稳定在80枚和60枚上下。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在这届亚运会上,武术被正式列为亚运会比赛项目,而取消了中国队薄弱的马术、保龄球和跆拳道项目。日本队最近几届的金牌数稳定在50枚上下,银、铜牌数量在保持在70枚左右,没有太大变动。韩国队除在本土举办的两届亚运会(汉城亚运会和釜山亚运会)上表现突出外,在其它几届亚运会上,金牌数在60枚上下浮动,银牌数稳定在50枚左右,铜牌数量不太稳定,浮动在52枚到82枚之间。

2.2中国各运动项目在亚运会上的优势地位分析

2.2.1奥运项目

注:1) 是否为奥运项目以雅典奥运会为标准。2) 空格表示该届亚运会没有设此项。3) 1994年10月16日,第12届亚运会刚刚结束时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队金牌数为137枚。亚运会后不久,日方宣布中国11名运动员尿样呈阳性。由于这些中国运动员多数为战胜日本运动员而获游泳冠军的选手,日本因此取代韩国上升至奖牌榜第2。1998年12月4日,亚奥理事会在曼谷重新公布了第12届亚运会的奖牌统计,中国队的金牌数为125枚。但是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没有发现还有哪一枚金牌被撤销,因此,该表的统计按126枚计。

2.2.1.1基础项目田径和游泳项目由于项目特点和金牌总量,往往被称为基础性项目。中国田径队的进步是显著的,近几年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从表4可以看出,最近两届亚运会上,我国田径运动员都获得了14枚金牌。尤其值得提及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田径选手获得了2枚金牌,分别是男子110 m栏、女子10 000 m。其中刘翔110 m栏以12.91 s的成绩获得冠军并平世界纪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宣告了中国人、亚洲人完全有能力在欧美选手长期垄断的男子短距离项目上夺得金牌,为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的2枚金牌只是中国代表团获得的32枚金牌的1/16,是雅典奥运会田径运动的金牌总数的1/23。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水平距世界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972-1987年,我国女子游泳总体竞技水平呈现持续直线式上升态势;1988年以后,成绩呈现波浪式、有规律上升态势,并且总体成绩的环比增长速度的提高幅度逐渐降低,下降幅度有逐渐加大的趋势。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子游泳成绩的波动性加大。与世界相比较,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在短距离项目上有一定的优势,而在长距离自由泳项目以及200m各单项上整体实力并不是很强。我国男子游泳总体竞技水平的发展呈现两头快、中间慢的态势:即在70年代表现出了快速、持续的增长态势,80年代成绩增长速度减慢,90年代又有所提高。

2.2.1.2我国优势项目我国优势项目有跳水、举重、射击、体操、乒乓球和羽毛球等。

中国跳水队素有“梦之队”的美誉,不仅在亚洲,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能与中国跳水队匹敌的队伍也不多。2006年第15届世界杯跳水赛上,中国队获得了所有10枚单项金牌和所有3枚团体金牌(男、女团体和混合团体)。

我国举重运动开展的较早,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是我国举重发展的两个高潮时期,文革期间急剧下降,80年代中期以后又开始稳步上期。目前是我国体育代表队在亚运会以及奥运会上夺冠的重点项目。

射击运动员为我国在亚运会上夺取金牌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第14届和第15届亚运会上都夺取了27枚金牌。我国射击运动水平具有世界级水平,在奥运会上也是争金夺银的优势项目之一。从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为我国在奥运会历史夺取第1枚金牌后,在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射击队都夺取了金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我国体操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腾飞阶段、文革前期的停滞阶段、改革开放期间的第二次腾飞阶段、优势保持阶段共4个阶段。为世界培养了以李宁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体操运动员,也为我国在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取金牌做出了重要贡献。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尽管国际乒联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队,但是我国运动员依然能够牢牢地站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最前列。在亚洲,韩国是乒乓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在亚运会以及其它世界大赛上都曾取得优异成绩,是中国乒乓球队的有力竞争对手。

羽毛球运动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羽毛球队经历了发展过程的低谷。1995年,中国队首次夺得苏迪曼杯,迈出了打翻身仗的第一步。从1997年开始,中国呈逐年递增趋势。2004年新的奥运会周期开始,中国队的上升势头更猛,到2006年达到了顶峰。从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中,一共产生羽毛球世界冠军82项,中国获得49项,占据了近60%的份额,而印尼仅占23.17%,韩国仅为854%,可见,中国队是名副其实的羽球强国。1世界羽毛球强国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和韩国都是亚洲国家,因此亚运会羽毛球比赛也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因此,在亚运会上,中国羽毛球队的成绩有一定的波动,第14届亚运会,中国队仅获得2枚金牌。

2.2.1.3三大球项目男足被视为亚运“皇冠上的宝石”,就单枚金牌而言可称“亚运第一金”。韩国、伊朗、日本都是足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国家,中国女足也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但是随着近年来朝鲜女足的进步,中国女足有下滑趋势。中国女排依实力在亚洲可“一览众山小”, 即使在中国女排最艰难的20世纪90年代,在亚运会上也有夺冠的实力。男子排球方面,来自韩国男排的压力一直较大,甚至出现了多年的“恐韩症”。中国男篮在亚洲水平最高,尽管韩国男篮实力不俗,但是面对中国男篮近年来的强劲势头,依然难以登顶。与男篮相比,中国女篮所处的环境更为宽松,由于女篮运动的开展无法与男篮相提并论,因此,中国女篮一直能在亚运会上登上霸主地位。

2.2.1.4其他项目自行车 尽管我国一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但我国竞技自行车运动水平却不高。为加快中国自行车运动水平的提高,国家体育总局实行了支持优势项目优先发展的战略,在自行车运动中重点支持女子短距离项目的发展。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这项措施正在发挥有效作用。第15届多哈亚运会上的6枚金牌,有4枚来自女子短距离项目。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厚望的选手均未能在金牌上取得突破。

网球 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球运动在我国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喜爱网球运动的人们越来越多,网球人口和场地设施也在逐年地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中国网球公开赛、大师杯、巡回赛的举办,尤其是中国女选手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以及在世界上的排名上升,中国网球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如果透过各种大赛的比较,不难看出,中国网球的竞技水平和世界网球的竞技实力仍有相当的差距。从2005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及法国网球公开赛来看,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国女网和世界女网第二集团也有不小的差距,而中国男网的水平则相差更远。即使在亚洲,我国网球运动水平也尚未进入领先水平。

拳击、柔道、跆拳道和摔跤 由于受传统文化、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格斗对抗类项目长期以来是我国运动员的弱项。但是近年来,我国在这些项目上都有所发展,为我国亚运代表团贡献的金牌数逐年增加,且在一些级别的比赛上达到了国际水平。尽管柔道、跆拳道是日本和韩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但是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仍分别获得了1枚和2枚金牌。

赛艇、帆船、皮划艇 赛艇历来是欧美国家的强项,中国队一直在亚洲一枝独秀,在亚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非常可观,中国队还获得过世界杯赛和世锦赛的多枚金牌,但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只是银牌。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赛艇场地投入不断增加,成绩进步显著,在一些项目上已经具备了与德国等赛艇强国抗衡的实力。帆船帆板运动尽管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进入我国,但是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尽管该项目在亚运会上也为我国增添5枚左右的金牌,但在国际大赛上一直没有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有研究表明,我国帆船帆板运动存在战略思想不明确、地方积极性未充分发挥、理论基础薄弱、教练员素质不高、训练基地设施不完善和经费缺、参赛少等一些类问题。[1]现代皮划艇运动是于1930年前后传入我国的。1974年我国加入国际划联,1975年皮划艇被列为第3届全国运动会正式项目,同年我国开始参加世界锦标赛。从此,皮划艇运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皮划艇运动与我国传统的“划龙舟”十分相似,我国在该项目也一直在亚洲保持着一定优势,我国还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了一枚皮划艇金牌,实现了皮划艇运动的新突破。

棒球、垒球、曲棍球、手球、水球 棒球和垒球项目属于典型的西方工业文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棒球的文化是与美国的文化息息相关的”[2]目前,我国的棒球和垒球运动都开展得不好。女子曲棍球和女子水球是我国能在亚运会上夺冠的项目,其中女子水球的发展潜力很大。因为世界女子水球运动起步较晚,各国都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体系,也没有哪个国家在竞技水平上占据绝对优势。查阅资料可以看到,自2000年女子水球运动项目正是列入奥运会到2006年的世界杯赛,世界女子水平前8名国家的排列变化一直较大,处于群雄争霸的阶段。[3]

此外,射箭、击剑、马术、现代五项和铁人三项在我国的开展都相对较晚,且群众基础较差,在亚运会上很难夺取金牌。

2.2.2非奥运项目

由于多种国情因素影响,我国多年来的工作重点一直着重在奥运项目的发展和管理,而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和管理意识存在较严重忽视和淡化。我国非奥运项目与奥运项目相比,在享有国家资金投入、新闻媒体宣传、比赛奖励额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而在管理上,我国非奥运项目还更多地具有奥运项目的特殊管理色彩,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不利于它们真正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表4看,我国在参加亚运会的非奥运项目上,除武术外,很少能够获得金牌。2006年多哈亚运会,台球所取得的3枚金牌,一枚是丁俊晖斯诺克个人,一枚是丁俊晖和田鹏飞斯诺克双人,一枚是丁俊晖、田鹏飞和梁文博斯诺克团体。可以看出,这3枚金牌都有“台球神童”丁俊晖的参与,而对于丁俊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认为,丁俊晖的出现带动了很多人参与到台球运动中来,但不能由此认为我国台球运动的水平已经发展到很高的阶段。

2.3中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影响我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16个影响因素,通过问卷的方法让专家进行打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基础、体育体制、奥运争光计划、金牌大项、传统优势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推广都是影响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其得分均超过4分。而本应该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亚运会夺冠计划”,得分仅为3.4,介于“比较重要”和“一般”之间。“参加亚运会的体育官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态度”是另外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得分甚至高于“亚运会夺冠计划”。来自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竞争被认为影响因素不大,如果按照这个结果来分析,可以认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基础上,在我国现有的体育体制指导下,我国完全有能力确保亚运会的优势地位,这一地位是其他国家无法撼动的。如前所述,亚奥理事会赋予东道国的权利能够影响亚运金牌的走势,但是在本文的被调查对象看来,这一权利对我国亚运金牌的地位影响很小,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在亚洲的领头羊地位。

2.3.1经济基础和民族文化这两个因素尽管在得分上有一定差距,但是都属于基础性的影响因素,这两个因素不会出现大的变动,且对亚运金牌走势发生直接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体育依赖经济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达,竞技体育水平就越高,这样的观点已成为共识,在世界上的一些顶级赛事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往往都是经济强国,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地位是不可质疑的。竞技体育运动的场地设备、科技支撑、人才投入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做基础,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正是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才有条件全面开展竞技体育工作。亚运会三强中、日、韩都是有着雄厚经济基础的国家,较好的经济条件也使得这三个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竞技体育发展计划。

世界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与竞技体育是相通还是相悖直接影响着各种世界竞技体育中的成绩。在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上,中国在射击、跳水、体操等技巧型项目上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隔网对抗类项目上也有突出表现,而在篮球、足球等同场对抗类项目上,在拳击、摔跤等格斗类项目上,在田径、游泳等力量型项目上的表现却总是不如人意。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对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轻视强健的体魄和体力、追求中和、淡泊名利等观念与相当一部分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理念是不一致的。

2.3.2举国体制和奥运争光计划可以说,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是建立在举国体制之上的成功,没有举国体制也就没有中国体育健儿在世界大赛上的辉煌成绩。举国体制是指我国政府为发展竞技体育,提高我国运动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国际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奥运战略目标,当前正在贯彻实施的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系列理论观点、方针、政策、措施和发展方式的总和。[4]简单地说,举国体制就是全国一盘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体育体制。目前,国内对举国体制的正反两面看法都较中肯,无论是建议尽快取消举国体制还是建议继续推行举国体制的学者,都是从我国体育发展的整体利益来考虑的。本文认为,我国长期采用举国体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各种权利和利益博弈的结果。由于各利益主体不会突然消亡,因此举国体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不会消失。也正是由于这种举国体制的作用,我国在包括亚运会在内的国际赛事上才能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奥运争光计划是举国体制的最高体现形式,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方针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具体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意味着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是以现代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在各级国际体育大赛上争金夺银的计划。奥运争光计划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希望能够做到投入少、产出多,争议少、覆盖广的战略措施。因此,奥运争光计划也意味着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竞技体育项目是以奥运项目为主的,即国家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和政策措施等各个方面都要有限发展奥运会项目,对发展奥运会项目实施政策倾斜。正是由于奥运争光计划的存在,我国在亚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是必然的。显而易见,亚运会的竞争与奥运会的竞争相去甚远,我国在奥运会上尚处于第一集团,在亚运会上实现总分第一名自然轻而易举。这也是为什么该选项对我国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影响分值最高的重要原因。

2.3.3非奥运项目的推广和竞技实力如前所述,非奥运项目对于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非奥运项目的存在,使得亚运奖牌的分布更为分散,亚运奖牌的竞争更为激烈,亚运会才因此充满了活力和发展潜力。目前,非奥运项目的金牌数已经占到亚运会金牌总数的1/3左右,而且提高非奥运项目比例的呼声在亚奥理事会上不断传来。而我国在亚运会非奥运项目上(除武术外)基本不具备夺冠优势。而很多亚运会非奥运项目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相对于田径、射击、击剑、举重、跳水来说,壁球、健美、保龄球、藤球、卡巴迪等项目更具有符合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因此,不仅有可能在群众体育活动得到开展,而且与我国开展的全民健身计划是吻合的。但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存在,在资金上限制了非奥运项目的开展。当然,非奥运项目也不仅仅局限在亚运会所设各项上,其他如放风筝、体育舞蹈、空竹在我国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因此我国的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应该选择上下协同发展的道路,即国家有选择地资助非奥运项目民间协会,把民间作为普及非奥运项目和提高非奥运项目竞技水平的汪洋大海。

2.3.4参加亚运会的体育官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体育态度亚运会对于大部分中国的体育官员、教练员和运动员来说是一次多科目的“中考”,是年轻选手积累比赛经验的“过路石”,是为奥运会培养人才的“练兵场”。人民日报记者汪大昭在《中考之后的思索——第十三届亚运会述评》一文中阐释:“综合实力最能代表亚洲水平的中国、韩国和日本,都把曼谷亚运会当作悉尼奥运会的模拟考试。……中国代表团中久经‘考场的老将在运动员总数中的比例较历届都低,他们是为顺利完成队伍的新老交替而来到曼谷的。……虽然金牌榜只排到第三位,与韩国的差距似乎从来没有这么大,不过,许多项目大量起用年轻选手,在三强之中队伍最为年轻化,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真正把目标确定在悉尼奥运会。”[5]

我国代表团的体育态度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 直接影响金牌数的多少。以曼谷亚运会为例,亚洲的自行车项目发展不平衡,中国有好几个小项实力不差。但是直到比赛结束后,领队和教练都发现,泰国选手的进步并不在中国队的意料之中。类似的情况在田径的女子中跑和游泳比赛中屡屡出现。[6]由此可见,对于体育情报的获取即使在亚运会这样的“中考”中也是相当重要的。2) 在缺少竞争、摘金难度不大的项目上动力不足,不能踏踏实实地比赛、兢兢业业地备战,影响了亚运比赛本身的观赏性,降低了亚运金牌的含金量。《中国青年报》特派记者慈鑫说:“世界冠军和业余选手同场竞技,(多哈亚运会)体操赛场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是世界顶尖选手展示高超技艺,另一方面是为尽量完成动作而努力。“在这样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中国队谁摘取金牌就像在自家院子里摘苹果,结果可想而知了。”[7]3)影响我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形象。多哈亚运会12月5日中国队对约旦队的女足比赛,中国队以12:0获胜。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员在镜头前表现出一副哀愁状,而约旦队员则一个个眉笑颜开。王明娟夺取了48 kg级举重金牌,却被认为是“意志品质有问题”[8]的孩子。这种对金牌的刻意追求显然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尤其是我国作为亚洲体育最强国,在亚运会更应该展示出大国风范。

如果仅仅从金牌数上考虑,亚运会对于中国人已经失去了悬念。但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考虑,今后的亚运会,应该如何保持它的吸引力和竞争性?如何使亚运会在国际体坛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国代表队的地位在亚运会上举足轻重,中国代表队的参赛理念也必然能够影响亚运会的发展走向,因此反思我们的亚运成绩和亚运理念,必然能够推动亚运会的健康发展。正如卢元镇先生所说:我们不能把亚运会作为奥运会的中考,也不能把亚运会办成全运会,我们要把亚运会办成亚洲人的亚运会。

3结论与建议

1) 中国在亚运会田径和游泳项目上的进步是显著的,是我国夺取亚运金牌的重要支柱。此外,我国的优势项目有跳水、举重、射击、体操、乒乓球和羽毛球等。我国赛艇运动尽管在世界上难以获得优异成绩,但在亚洲仍然一枝独秀。在三大球项目上,我国男女篮和女排实力最为雄厚,男排和女足也取得过优异成绩,男足的发展则不尽人意。其他项目如拳击、摔跤、皮划艇、水球等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多种国情因素影响,我国多年来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和管理意识存在较严重忽视和淡化。在亚运会非奥运项目上的成绩也不理想。

2) 我国的经济基础、体育体制、奥运争光计划、金牌大项、传统优势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推广都是影响亚运金牌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其得分均超过4分;“亚运会夺冠计划”的得分仅为3.4,介于“比较重要”和“一般”之间;“参加亚运会的体育官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态度”是另外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得分高于“亚运会夺冠计划”;来自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竞争被认为影响因素不大;亚奥理事会赋予东道国的权利能够影响亚运金牌的走势,但这一权利对我国亚运金牌的地位影响很小。

3) 结合奥运夺冠计划,以年轻选手为核心,制定详细的亚运会夺冠计划,充分利用亚运会的“中考”地位,在确保金牌优势地位的同时,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年轻运动员。

4) 大力发展田径、游泳项目,稳定在现有优势项目的领先地位,在射箭、自行车、艺术体操、花样游泳、帆船、赛艇、皮划艇等与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类型较一致的项目上加大开发力度,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发展格斗类同场对抗项目。

5) 充分重视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应该选择上下协同发展的道路,即国家有选择地资助非奥运项目民间协会,把民间作为普及非奥运项目和提高非奥运项目竞技水平的汪洋大海。

6) 改变我国体育官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正确认识,把参加亚运会的理念统一到奥林匹克精神上来,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对教练员、运动员人文关怀的体育理念,体现我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亚洲事务一体化的决心。一方面,我国要撤出一部分项目的竞争,为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弱势国家留出奖牌余地;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参与的项目上尊重对手,保证发挥出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1] 系列文章:亚运回顾[J].体育文化导刊,1990(2)-1990(5).

[2] 系列文章:黄毅.亚运风云[J].当代体育,1990(1)-1990(12).

[3] 系列文章:亚运会小知识[J].中国学校体育,1990(2)-1990(5).

[4] 筱文.亚洲雄风——亚运会主要会员国体育实力简谱[J].辽宁体育科技,1990(7):16-21.

[5] 金大陆.得到的远不止是金牌——关于亚运会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1990(4):7-8.

[6] 熊斗寅.论亚运会与体育意识[J].体育与科学,1990(4):4-6.

[7] 师马.略评前六届亚运会[J].体育文化导刊,1990(3):25-30.

[8] 韩君生.新中国与亚运会[J].辽宁体育科技,1990(7):10-11.

猜你喜欢
金牌优势影响因素
金牌搜笑王
画与话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