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航空公司运营效率分析

2008-10-29 06:49黄阳平踪家峰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8期
关键词:航空公司中国

黄阳平 踪家峰

摘要: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通过构建具有2个投入项与2个产出项的C2R与BC2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分析了中国主要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报酬变化以及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研究发现,中国主要航空公司的技术效率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此期间主要要空公司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MPI>1,生产力水平提高。

关键词:中国;航空公司;DEA;MPI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18-04

一、引言

自从Chames,Cooper与Rhodes(1978)提出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R模型以来。DEA已经成为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理论上Banker,Chames and Cooper(1984)提出BC2模型,Chames,w.Cooper,Golany,Seiford和Stutz(1985)提出的生产可能集不满足锥性条件的模型,近年来的随机DEA模型等。更多的是将DEA模型作为经济系统评价方法做实证研究,评价领域包括金融、保险、制造、卫生等,产生大量研究成果。详见Gabriel Tavares(2002)的介绍。对于交通运输业尤其是民航运输效率的研究,1980年代的如Caves,D.W.L.R.Christensen and M.W.Tretheway(1984),1990年代以来的如Schefczyk(1993)、JHA,R.And B.S.Sabni(1992)、Distex-he and Perelman(1994)、Semenick,I.(1994)、Good,Nadifi,Roeller。and Sickles(1995)、Mahdy I.AI-Jazzaf(1999)、Fethi(2000)等。

Schefezyk(1993)提出一个DEA模型来测量航空公司的运营绩效,投入因素为3个。总周转量(ATK)、运作成本和非飞行资产,产出项为两个变量,旅客公里收入(RPK)和非旅客收入,测量的是1990年国际上15个最大航空公司的效率。4个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香港国泰)。Federal Express(联邦快递),Singapore Airlines(新加坡航空)and UALCorpo-ration(美联航)相对效率值为1,4个欧洲的航空公司BritishAirways(英航),Iberia,KLM(荷兰皇家航空)and Lufthansa(德国汉莎)没有效率,其相对效率值均小于1。

Distexhe and Perelman(1994)为了评价放松规制对航空公司技术效率和生产率的影响,时间跨度为1977到1988,样本为亚太、欧洲和北美的33家航空公司。投入变量两个,劳动(飞行人员数量)和资本(总的可获得性飞行能力TAAC),产出变量为总周转量(ATK),研究发现,平均的技术效率20世纪80年代高于20世纪70年代,欧洲航空公司技术效率低于亚太和北美的航空公司。

Good.Nadiri.Roeller,and Sickles(1995)研究了美国和欧洲航空公司效率的差异,他们利用的是1976--1986年间美国8个最大航空公司和欧洲8个航空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美国航空公司比欧洲航空公司的效率大约高15%~20%。Fethi(2000)利用17个航空公司的1991~1995年间的面板数据分析欧洲航空公司的绩效,并解释影响绩效的诸如集中、产权、专业化程度、航线网密度、放松规制的原因。投入产出变量类似Schefczyk(199)。研究发现集中和补贴政策对效率有损害,政府所有并不阻碍效率的提升。由于技术效率的提高,MPI在1993~1994年度增加了,而在其他年度MPI值降低。在整个时间段内,小航空公司的MPI值降低,而大航空公司之MPI升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绩。与1978年相比,2004年总周转量增长近78倍,旅客周转量增长了近55倍,货物周转量增加了近77倍多。中国的航空公司已經引起越来越的研究者瞩目,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但是,综观对中国航空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航改革和战略、价格规制和放松、航空公司的收益管理运作上。利用DEA的方法对中国的航空公司进行效率评价成果还很缺乏。这方面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缺乏数据是其中重要因素,如最为权威的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的民航统计年鉴《从统计看民航》,仅有各航空公司的周转量等数据,缺乏航空公司的财务数据,甚至每个航空公司的职工人数也没有提供。我们的研究恰恰能弥补这一空白。我们的样本选取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下面简称国航)、南航集团公司(下面简称南航)、东航集团公司(下面简称东航)、海航集团公司(下面简称海航)等4家航空公司比较具有代表性,因为中国的民航产业的高度集中,这4家公司的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邮周转量等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占整个民航的90%左右,在整个民航居于支配地位,而且其资料比较齐全,比较容易收集。

我们的论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是说明写作动机和进行文献的综述;第二部分模型与数据,主要介绍DEA的模型和数据来源;第三部分实证结果分析,主要分析航空公司的技术效率和MPI;第四部分为结论。

二、模型与数据

我们采用DEA分析中的C2R模型、BC2模型与MPI来测量中国航空公司的效率。DEA模型对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投入产出变量是进行DEA分析的关键。然而,影响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众多,不可能在分析时考虑所有的因素。考虑到航空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投入变量两个,即员工人数和固定资产,产出变量两个,即总周转量和营业收入。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DEAP2.1软件分析C2R与BC2求解出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见表2。利用该软件Malmquist模式,求出技术效率变化EC,技术变化TC,纯技术效率变化PEC,规模报酬变化SEE,Malmquist生产力指数MPI,见表3、表4、表5。

(一)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分析

1总体分析

从整体上看,4个主要航空公司的技术效率2000~2004年分别为0.938、0.850、0.786、0.920、0.963,显示出民航的技术效率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技术效率更年度均值都小于

1。将技术效率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现纯技术效率5年之值为0.993、0.965、1.000、0.983、1.000,规模效率5年之值为0.945、0.883、0.786、0.936、0.963。纯技术效率值说明4个主要航空公司的投入项目有2年达到有效利用,而规模效率5年值都小于l,说明投人与产出不适应,没有达到最佳规模。而且从图l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技术效率的变化主要来自规模效率的变化,二者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82。

2单个航空公司的效率分析

从单个航空公司来看,2000年国航与南航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都达到了1,海航的纯技术效率达到1,而东航的各项指标均小于1;2001年与2000年类似,只是海航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降低了;2002年,南航的三项指标为1,而国航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降为0.823,而东航的纯技术效率达到l;2003年,国航和南航三项指标都恢复和维持1.0的状态;2004年的情况在5年中最好,国航、南航、东航的三项指标都达到了1,海航的纯技术效率也达到1。对于技术效率CRSTE=1,2000年为2家、2001年为2家、2002年1家、2003年2家、2004年3家;对于纯技术效率VRSTE=1,2000年为3家、2001年为3家、2002年为4家、2003年为3家、2004年为4家。对于规模效率SE=1,2000年为2家、2001年为2家、2002年为1家、2003年为2家、2004年为3家。

1MPI分析

2001年与2000相比,主要航空公司Malmquist生产力指数MPI都大于1,表明4家航空公司的生产力都提高了;2002年与2001年相比,生产力指数MPI都小于1,说明主要航空公司的生产力都有所下降;2003年与2002年比较,国航的MPI大于1,而其他三家均小于1,只有国航的生产力提高了;2004年与2003年比较,4家航空公司的生产力指数MPI均大于1,说明生产力都提高了。以2004年与2000年相比较(表3),整个行业的MH>1,显示出4家公司整体上生产力上升了。从分年度看,整个行业有2个区间之MPI>1,两个MPI>1,呈现出两头大,中间低的状态。

2EC、TC、PEC、SEC分析

表4显示出4家公司的2004~2000年间,所有指标都大于1,即EC>I,TC>1,PEC>1,SEC>1,说明各项指标都得到了改善。而从分年度看,各项指标之值有所不同,2002~2001年三项指标均小于1(EC<1,TC<1,PEC<1),一项指标大于1(SEC>1)。更为详细而言,就效率变化EC而论,以2001年与2000年之比较为例,技术效率进步(EC>1)的航空公司为1家,技术效率不变(EC=1)为2家,技术效率降低(EC<1)的为1家。考察其原因,技術效率变化又来源于纯技术效率变化PEC与规模效率变化SEC,2001年与2000年之比较,纯技术效率改善(PEC>1)的有0家,不变(PEC=1)的有3家,恶化的(PEC<1)有1家,规模效率改善的(SEC>1)有1家,不变的(SEC=1)有2家,恶化的(SEC<1)有1家,如海航急需提升规模效率。

四、结论

我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通过构建具有2个投入项与2个产出项的C2R与BC2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分析了中国主要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海航)的2000~2004年5年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报酬变化以及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发现民航的技术效率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种变化与各航空公司的规模效率高度相关。发现,2000~2004年,整个行业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说明从4家主要航空公司在此期间生产力上升了。从分年度看,整个行业有2个区间之,两个,呈现出两头大,中间低的状态,这也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化相似。我们的研究仅仅涉及中国的4个主要航空公司,时间跨度仅为5年,因此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本研究只是得出了主要航空公司的效率与生产力的数值,对于其影响因素仅涉及了投入产出4个变量,而其他如公司的规模、营销、战略、规制等因素都没有进行研究,这是本研究的缺点,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责任编辑冯胜利]

猜你喜欢
航空公司中国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柬埔寨筹组新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