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整合相关理论综述

2008-10-29 06:49赵光德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8期
关键词:整合模式效率

赵光德

摘要:创新资源整合是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创新资源整合的概念、模式、配置效率等方面将较具代表性的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疏理、评析,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均强调国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导向作用;同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创新资源;整合;模式;效率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25-02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关于创新资源配置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由于科技资源是创新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者们对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资源的研究,并且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科技资源的内涵、以及科技资源配置的概念、模式、效率等方面。本文将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疏理、评析,以期对研究创新资源整合问题的学者们给予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一)创新资源整合概念的相关研究

创新资源整合的概念基础是资源整合,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过程中,基于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主要有如下提法:资源整合、科技资源整合以及创新资源整合等。

袁国华(2005)认为,所谓资源整合,就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优化投资环境,合理动员利用和科学有效配置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资源,增强相互之间的关联程度,使之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动态调节,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状态,产生整体聚合能动效应的行为过程。

刘丹鹤和杨舰(2007)认为,科技资源整合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合理利用和科学有效配置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组织等科技资源,增强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使之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动态调节、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状态,产生整体聚合能动效应。

李正风和张成岗(2005)认为,创新资源整合指的是在充分发挥市场这种无形力量配置资源作用的同时,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更改设计促进不同创新资源高效结合以提高创新绩效的各种活动,创新资源整合是创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二)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研究的主要观点有:计划模式,市场模式以及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三种,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以市场配置为主、政府配置为辅的混合模式观点;同时,学者们均强调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周寄中(1999)认为,科技资源配置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计划配置、市场配置、混合配置。他认为,在现实的科技经济活动当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国家从宏观上对全社会的科技资源进行引导,形成科技资源的合理布局;另一方面,大多数微观科技活动主体只有真正按照市场要求,从事科技活动,才能使科技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推动经济增长。

李立和邓玉勇(2002)认为,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模式。这种模式应当包括研发机构运作的市场化、科技经费来源的市场化、科研过程的市場化组织和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等四部分。

汪涛和李石柱(2002)认为,技术市场的不完善性无法靠其自身的功能弥补和矫正,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就成为弥补市场缺陷的一种必然选择。

(三)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相关研究

纵观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论证的。

1定性方面

宋宇(1999)分析了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专利悖论、信息悖论、契约悖论、市场悖论、商品悖论、产权悖论和机制悖论等若干无效率现象后,认为由于技术市场必然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单纯的市场配置机制不可能达到最优状态。叶儒霏等(2004)研究了政府配置科技资源效率低下的原因,最终指出其低效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政府固有弱性的膨胀。

2定量方面

对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定量研究是近几年创新资源配置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很多学者都在试图构建一个可行的评价分析体系来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进行分析。关于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方法很多,其中运用比较广泛、有效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较分析方法

马燕玲和马光威(2006)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设计,基于科技投入产出多指标对甘肃省的科技投入产出进行了分析。

(2)最优化方法

梅静娟、李石柱(2002)分析了科技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研究的投入产出特性,研究了科技资源投入与科技产出效益以及科技投入与经济效益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以科技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给出了科技资源配置阶段结构优化的理论数学模型。

(3)统计分析方法

李石柱等(2003)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要素进行定量分析,指出不同配置主体、不同产业均会影响各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同配置阶段和不同社会环境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李冬梅、李石柱(2003)依据投入产出法构建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果进行了分析。

(4)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运用DEA方法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评价主要集中于区域层次的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研究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孙宝凤等(2004)针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资源状况的差异性,运用DEA方法来评价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许治等(2005)利用DEA方法对我国1985~2003年科技投入相对效率进行测度。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的。

(一)关于宏观层面的创新资源配置研究

国外学者对宏观层面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主要是基于国家视角来进行的,他们认为,国家进行科技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来实施的。其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关于宏观科技资源配置的比较研究

R.R.Nelson(eds)(1993)采用指标(研发活动的配置、研发经费来源、重要的产业部门及企业的特征、大学的作用、支持和影响技术创新的政府政策等)对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世界上15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分为高收入的大国、高收入的小国和低收入的国家三组。

Steinberg,Rolf G.(1996)在分析美、日、英、法、德五个工业化国家在研发支出方面的配置效果时,应用OECD关于研发的统计分析指标并选取18个指标对上述五国在高技术领域的政策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

2关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的研究

Reynolds,Larry(1993)提出应当加强官产学合作,他认为,虽然更多的政府干预会破坏自由市场的决策过程,但是政府同公司的合作与支持是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ohen,Linda.(1994)认为,政府应对研发活动给予优惠政策,政府应对研发合作的风险给予补贴,补贴的形式从直接对私人计划进行补贴转变为对私人研发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包括提供国家实验室的所属专家和基础设施。

Daeey,George C.(1995)认为,进行国家实验室地位的调整和管理秩序的重构是国家技术优势转变最有效的方式。

Renaud Bellais(2004)提出由于公司较少对基础研究进行投资,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科技政策进行诱导,以形成广泛的社会化的科技投入机制。

(二)关于微观层面的创新资源配置研究

微观层面的创新资源配置研究主要是关于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来展开的,且关于企业内部创新资源配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人力资源配置、研发资金配置、研发成本控制、研发方案选择等方面,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对企业的研发资源配置进行了分析。其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Brenher等(1994),Sehmidt等(1996),KentF等(1999),Chun-Chu Liu等(2004)等人。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分析

通过对上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无论国内研究还是国外研究均强调国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导向作用。同时,国内外相关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外关于创新资源资源配置的研究在宏观层面上以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注重对各国研发数据的比较,从而强调在科技资源配置中政府政策的重要作用以及应采取的政策措施;而國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上,且注重对各地区研发数据的比较进而得出国家或区域为了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果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第二,国外关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文献主要集中于研发资源配置方面且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国内则强调整体的科技投入与产出且以区域研究为主。

[责任编辑张凌]

猜你喜欢
整合模式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永续债券探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