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2008-10-30 05:24任树怀盛兴军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年4期
关键词:协作图书馆空间

任树怀 盛兴军

摘要在介绍信息共享空间向学习共享空间发展的基础上,以协作式学习模式在高校兴起为背景,论述了大学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支持学生协作式学习和研究的必要性。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新阶段和重要分支。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等几大方面阐述了建构学习共享空间的基本原则和应思考的问题。表明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和引人入胜的实体环境是其构建的基础,基于社区生态特征的虚拟协同环境是其构建的重要部分,跨学科和跨部门协同的支持环境是其构建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协作式学习协同学习环境人力资源

1、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

自从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开放了命名为“信息拱廊”的信息共享空间之后,这种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目标的全新服务模式,在北美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诞生和流行,起初侧重强调为读者提供开放获取和交流的场所以及参考咨询和信息技术的一站式支持,后来随着读者对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需求的不断变化,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和服务目标,信息共享空间向着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以及全球信息共享空间等不同方向发展。学习共享空间强调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促进协同式学习;研究共享空间侧重于对研究人员学术和协作研究的支持;知识共享空间强调对知识获取、共享和创造活动的支持;全球信息共享空间则突破了信息共享空间作为一种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范畴,拓展为更广阔的信息共用和思想共有,强调基于虚拟网络环境支持人们对知识随时、随地、随需的获取与共享。

在信息共享空间诸多的发展方向之中,学习共享空间可谓是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协作式和探究式学习理论在大学教学中的盛行,更加强调信息共享空间对大学生群体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也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整个校园,许多大学以学习共享空间或学习中心来命名信息共享空间。起初,许多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许多文献或网站上对两个名词也等同混用,许多信息共享空间实施案例中也具有学习共享空间的功能,但后来为了进一步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在概念和内容上赋予学习共享空间更多的内涵和期望。事实上,学习共享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的进一步发展和聚焦,早期的信息共享空间侧重于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和信息技术支持,强调参考咨询、信息技术和现场交流的一站式服务,强调图书馆作为学习与社交场所的角色;而现在的学习共享空间除包括前者所有的内涵与功能之外,则更加强调对协同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强调对小组交流、协作和指导的支持。

学习共享空间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变化,其愿景、内涵和功能等方面都有了针对性的发展。可以说,学习共享空间是校园内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是一个引人入胜、充满活力与温馨、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以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配置促进个人及小组学习与研究的协作空间,把图书馆服务及环境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通过图书馆与校园内的教学、指导、写作、技术和咨询等不同机构或部门的共同合作,在来自不同部门员工与教师(包括图书馆员、信息技术人员、学院各科教师及其他服务人员)的共同支持下,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和写作技巧,支持学生利用学术资源、交流经验和分享思想,促进学习、研究和知识创造。

2、协作式学习需要学习共享空间

所谓协作式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教育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理论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流派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高校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灌输式行为主义和近代顿悟式认知主义向现代协作式建构主义变革的过程。建构主义是继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之后的一种新兴教育与学习理论体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模式的主流。建构主义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互动性和社会性,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如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效果不但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取决于学习情境、群组协作、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学习工具和资源的利用,以及学习环境等因素。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与问题解决的活动中,运用多种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在一起相互交流、合作、支持和探究的场所。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核心要素。①情境:是指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包含景象、场景和环境,以及人物、情节、情绪和内心境界等多种喻意。它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②协作: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伴及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只有通过协作才能对认知对象有全面和深刻的解释;③会话:会话是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研讨、协商和启发等活动。会话与协作是密切相关的,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④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现象的概括,以及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构建协同和交互式学习环境是实现协作式学习的前提条件,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课外和社会学习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

3、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尽管学习共享空间可以延伸到整个校园,然而大学图书馆作为校园内的知识中心、文化中心和学术与社会的交融区,是构建协同和交互式学习环境的理想场所。学习共享空间遵循以读者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开设支持个人及小组学习的空间,整合空间资源、信息资源、学习资源、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多种资源,建立便于读者、教师和馆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符合现代协作式学习和研究模式的特点。也为确立图书馆在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的中心地位,强化图书馆在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综合优势,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契机。就其总体架构而言,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一样由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三大部分组成,但其构成元素及其功能则更侧重于对协同学习的支持。下面从三大方面论述构建学习共享空间应考虑的问题。

3.1学习共享空间实体环境的构建

实体环境是读者学习、交流、合作和活动的物理场所。一般由协作学习空间、开放获取空间和社交与休闲空间等几大部分构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学习共享空间包括支持开放获取的上网区、群组计算区、

专业计算区、大小不同的讨论室和研究室、写作指导室、技术指导室、多媒体制作室、电子教室、电脑咖啡吧和休闲区等。在这些区域中依据功能的需要,配备利于学习、交流和协作的现代技术装备与设施,比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多媒体制作设备、快速互联网、无线网络、咨询台和技术支持台等。

在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中,根据规模不同,学习共享空间可以是图书馆内的一个局部区域、一个楼层或整个图书馆大楼。比如南加州大学和密歇根州大学的学习共享空间都是一个独立的大楼。构建学习共享空间实体环境在许多方面与信息共享空间相似,不过在其布局和功能方面比信息共享空间更加强调对小组协作学习中交流、协作与指导的支持。比如,2001年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开放的信息共享空间主要划分为咨询台、开放获取区、残障人员电脑区、个人计算区、学习中心、数字化制作区和小组学习区等七大区域。其中,学习中心有两个用透明玻璃分割的电子教室,配42台电脑,定期举办计算机应用、上网冲浪及专题检索等各种培训;小组学习区有多个配备电脑可以预约使用的学习室。而皇后大学Stauffer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在信息共享空间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支持学习活动的区域、设施和人员:比如①学习策划工作室。由学习策划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习技巧、考试技巧、学术目标规划、学习安排等方面的指导与训练;②写作工作室。设置适合于大学生和研究生阶段的相关写作课程,由写作中心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写作指导;③残障服务中心。提供适合残障读者使用的各种技术资料和预先制作好的表格,以便于有残疾的学生获取;④学生指导室,对一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⑤计算机技术指导室,由学生助理为读者提供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知识的指导与训练,比如软件工具使用方法、电子表格使用技巧、演讲稿制作与演示等;⑥图书馆参考咨询室,由图书馆负责提供图书馆使用方法、数据库检索技巧、网上资源获取、学习资料参考指导等服务。

构建实体环境应遵循以读者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灵活适应、促进协作和社区生态等原则。环境布局应合理、舒适、优雅、无障碍、引人入胜,并充满文化韵味。空间设计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为主旨,不能只考虑管理的方便性,由于它是学生课外学习、交流和共享知识与思想的场所,也是学术和社会活动的融汇点,所以既要考虑营造学术氛围,又要兼顾社区生态,应使学生感到舒适、放松和愉快。功能区域分隔应选择合适的设计策略,既视野宽阔又隔音离噪,既能使学生自律行为又能相互激发学习热情。学习空间要利于促进学习,要考虑协作、合作与自主的融合。家具和服务设施的配置要考虑其灵活性和适用性,并能够根据学生不同时期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互联网接人点和无线网络应覆盖整个服务区,并尽可能多地提供电源插座。信息资源配备应考虑纸质与数字的结合,便于读者随时获取。要充分体现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核心要素的特征。

3.2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的构建

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是在互联网络平台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构建的学习、交流、协作及共享思想和知识的虚拟场所,是联结实体环境与数字环境的纽带,是支持学生、教师和其他人员之间协作与互动的桥梁。虚拟环境构建的主要目标是整合数字信息资源、在线学习资源和课程,为学习者提供虚拟学习社区和社会网络环境,提供无缝接入和交流互动的在线工具,提供在线指导和帮助,支持读者跨越时空的协作与交流。

尽管不同的学习共享空间其虚拟环境提供的功能不尽相同,与图书馆门户网站结合的紧密程度也不一样,但其构成可以分为虚拟空间、在线交流与学习工具、数字资源与学习课程等几部分构成。虚拟空间包括虚拟学习社区、兴趣社区、实践社区、知识社区和社会网络等多虚拟社区。具有共同兴趣、共同爱好、共同理念和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可以跨越时空汇聚在一起,与教师、馆员、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共同形成学习和交流协作的虚拟组织,通过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分享思想等形式,实现协作学习和研究的目标;在线交流与学习工具包括在线学习软件、通讯工具软件、信息共享与获取软件、多媒体工具、搜索引擎、知识导航以及其他网络软件,这些是实现协作学习的必要手段。数字资源和在线学习课程包括数字图书馆资源、网上资源、学习知识库、在线学习和培训课程等,这些资源是学习者建构知识框架和学习情境的源泉,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必备条件。

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的构建可采取多种方式,可以单独建立学习共享空间门户网站整合分散的资源,也可以与图书馆或学校其他服务部门的网站和功能融合在一起,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结合自己的特点与实现目标,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比如,加拿大马尼托巴湖大学运用Web 2.0技术专门建立了一个虚拟学习共享空间,分为社区、工具和资源三大板块。其中,社区板块又细分为大学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工具板块细分为作业管理、在线写作辅导、在线帮助、日程安排、参加讲习班、网站地图、在线智力游戏;资源板块细分为初学者指南、一年级必修、计算机学习、图书馆资源、学习技巧、时间管理、各类写作等部分。每一细分类目又以云图导航的形式层层深入。整合了学校许多部门提供的服务,其内容非常丰富,比如类似于Faeebook和MySpace的网络社区,基于共同兴趣的各种活动,学习技巧与论文写作在线辅导,计算机技术及软件工具学习等等。参与服务的核心部门包括图书馆、学习技术中心、eTools网站、学习辅导中心和研究生院等。而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的学习共享空间则将虚拟环境与学校门户网站整合在一起。起初他们有建立一个独立学习共享空间网站的打算,后来经过大量调查之后却改变了主意,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学校里的网站太多了,更希望能在一个地方解决所有的问题,从而把学习共享空间虚拟环境作为学校网站的一部分进行了集成。

构建虚拟环境的原则除了与实体环境相同之外,还要强调群体不限、社区互联、校内校外网际无边、课堂内外、共享资源等特征。虚拟环境不像实体环境有时空限制,互联网无边无际,无论到不到实体空间里来,无论在校内或校外,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和协作,所以服务对象是学校所有读者。可以不分身份,不计专业或学科,只要兴趣相投都可以同区聚首、共享思想。

3.3学习共享空间支持环境的建构

学习共享空间的支持环境包括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文化与精神几大部分,通过三者有机融合和共同作用来支撑和驱动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信息技术是构建学习共享空间和支撑系统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驱动力,信息技术的每一步变革都为系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组织与管理是学习共享空间的人力资源与制度保障,人力资源包括起协调作用的员工、参考咨询馆员、技术支持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助理等,制度保障包括管理制度、服务

规范、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服务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文化与精神是构成系统各个环节全体人员所认同、遵守的社会价值观念、服务准则、工作作风、职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的总和。

3.3.1信息技术环境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离不开信息技术,构建主义协同学习理论的实践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所驱动的,学习共享空间的真正意义不限于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与知识,而是借助信息技术强有力的驱动力来促进学习者协同学习的全过程,近年来出现的Web 2.0技术和图书馆2.0之共同参与、双向交互、开放获取、集体智慧、协作共享的理念,与构建主义协同学习的理论达到了完美的谋合,以博客、播客、维基、即时通讯、RSS聚合、标签、民间分类等为代表的软件工具,以及各种学习社区、兴趣社区、社会网络服务社区等知识共享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参与、交流、交互、个性化体验、发挥集体智慧的平台和技术手段,为构建内容丰富、功能强大、以网络社区为显著特征的学习共享空间环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3.3.2学习共享空间人力资源环境

人力资源环境是支撑学习共享空间运行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中包括人员构成、组织结构、服务规范、运行制度、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人力构成涉及信息服务、技术支持、教学与学习等学生服务工作的许多方面,环境构建需要校内许多服务部门的共同支持与合作。根据不同的构建模式,组织结构也有所别,在国外的许多案例中,参与服务的机构或部门通常包括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学习技术中心、学习辅导中心、多媒体中心、写作指导中心等。由于部门的多元化,组织结构的复杂化,不同人员的专业背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别,跨部门间的联盟、合作与协同,员工间的分工与互助,就成了人力资源环境构建的关键问题。

协同的实现首先体现在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上,在充分思考学习共享空间运行与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运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明确各参与部门及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与职责范围,制定明确的服务协定和完善的服务规范,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与信息素养教育,健全工作通讯手段和报告流程,畅通读者信息反馈渠道,才能保证系统在协作的方式下正常运行。

其次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沟通渠道和协调关系上下功夫。密歇根大学艺术与工程图书馆馆长Michael D.Miller在介绍其学习共享空间运行十年来的经验时写道:“你也许认为,建立一个大型现代化学习共享空间环境或建立引人入胜的实体环境最大的挑战是怎样采用合适的技术,其实最大的挑战是怎样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系统来实行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经验表明,跨部门间的协作关系是一件很脆弱的东西,越能未雨绸缪和注重人际关系,特别是高层领导能从细微之处促进员工间的相互理解,则跨部门问的协作也就越容易”。他们的学习共享空间主要由图书馆、计算机辅助工程网络部和数字媒体共享中心三个部门参与运行,各部门的员工、工作目标和资金预算相对独立,部门间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三个部门的负责人都直接受命于分管信息技术的副教务长。经过长期磨合和几次调整,终于找到了协调关系的好办法,现在大家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中工作。他们的有些做法很简单,但对协调关系及促进和谐很奏效。比如,三个部门领导和所有员工共用一套行政办公室,天天见面创造了许多沟通的机会,日常问题随时可以解决,三个领导间互相谅解的言行也直接影响者手下的员工,使彼此能够友好相处和相互帮助。他们还从各个部门抽人成立了一个促进员工沟通的小小委员会,每年举行多次娱乐活动,比如野餐烧烤,高尔夫球赛等,有意拉近员工间的距离。每个学期三个领导还共同举办一次全员大会,分别介绍各自的详细计划,使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工作任务与目标,以便于相互配合与合作。

3.3.2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评价体系

服务是学习共享空间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服务评价体系,积极邀请用户参与评价、监督与管理是系统健康运行的主要保证,是实现闭环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质量跟踪体系,拓宽员工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渠道,正确地了解、分析和评价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感受和要求,对改善服务设施、改进工作方法、制定培训计划和提高服务质量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评价内容包括物理设施、数字资源、服务质量、技术支持、管理水平和用户感知等内容。在评价方法上,日常信息反馈、问卷调查、网上调查、问卷和网上调查相结合等方法都可作为常规性的学习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密歇根大学学习共享空间的经验表明,通过学生顾问委员会建立沟通渠道也非常有效。学生顾问委员会由来自各校区的学生代表组成,每学期与学习共享空间各部门的领导和员工代表一起举行两次会议,学生对学习共享空间服务作出认真评价和建议,会后将沟通情况带回学生群体中去,并通过正式渠道定期评价改进情况。目前“感知与期望”评价工具,可通过网络对服务质量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从用户的角度了解影响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重复测试来监控和检测服务质量改进的实效,为构建评价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手段。

4、案例研究:加拿大皇后大学的学习共享空间构建

加拿大皇后大学斯托弗(Stauffer)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从2003年4月开始规划与建设,计划总投资480万美元,分两期完成。第一期花费158万美元于2005年9月建成并开放运行,第二期建设正在进行中。开放以来的结果表明,该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充满魅力、引人入盛的协作学习环境,倍受读者欢迎。

4.1规划愿景

学习共享空间将是一个引人入胜、追求理想和共享思想的协作场所。其中心位于斯托弗图书馆,在这个内涵丰富的学习环境中,整合工具、资源和服务,支持学生的学术体验。通过联合单独指导、专题讨论、同辈辅导、协作研究等各类工作人员,对学生获取与研究数字资源,促进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学习共享空间有助于吸引学生在皇后大学体验独特的教育经历。参与学习共享空间的合作部门包括图书馆、学习策划中心、写作中心、残障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

4.2实现目标

为适应高校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革命,基于培育信息素养、促进课程学习和培养学习型社区的需要,学习共享空间将实现:①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广泛支持数字资源的快速传递和便捷获取;②提供特定场所。通过整合各种学习与研究空间、计算机设施和技术支持满足个人及小组学习的需要;③提供综合的学习环境。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指导和参考咨询,帮助和强化信息技术的利用,进而促进和培养多层次的信息素养。

4.3运行状况

4.3.1统计数据

●空间与馆藏利用。2005~06年度到馆人数与上年同比增加23%,开放不到1年内到馆人数超过一百万人次,2006~07年同比增加34%。在数字资源增长、纸质资源下降的大趋势下,2005~06年度纸质资源使用量比上年上升了7%。

●信息咨询台帮助。2005~06年度与上年同比增加了103%,馆员解答18558次咨询,学生助理解答7349次咨询。解答咨询总数达到25907次。

●信息技术支持。起初由于信息技术中心的工作方式没有明显改变,只是少量增加巡视量,因此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效果改进不大。后来,在一个服务台上融合信息技术、图书馆研究和学生助理支持为一体,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期望和效果明显增加。

●学习策划工作。2005~06年度与上年同比,到学习策划工作室的读者增加15%,然而请求学习策划咨询的人数有所减少,请求研究技巧帮助的人数有所下降。以前这种情况发生在学生住处和晚饭时间,主要是一年级新生。

●写作中心指导。在秋季学期,写作中心的老师共进行了1737次一对一的指导,与上年同比增长19%,在2005年9~10月间有718名学生登记等候,11月21~26日有125名学生登记等候。2005~06学年共有3260名学生接受写作中心的指导。

4.3.2学生的评价

在2006年度持续进行了数周的网上调查,回答问卷的学生共有278名,结果表明,对学习共享空间的满意度非常高。95%的读者认为这种一站式的服务对不同学习和研究风格的人均有很好帮助。在回答来学习共享空间的目的问题上,62%的读者为研究空间或座位而来,35%为小组研究室而来;29.5%为服务而来,29.5%为社交氛围而来,22.6%为研究帮助而来,17.5%为研究室而来。在学习共享空间有效性评价方面,大多数人提到希望提供更多的计算机和舒适座位。并对高峰期如何保证公平合理地使用空间和服务设施提出了改进要求。

4.3.3员工的评价

2006学年末,针对学习共享空间对各部门的工作影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和物理设施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问题,在参与合作的各部门员工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学习空间的不断扩大和计算机可用性的增强,整合多种学术性服务为一体,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所有员工都觉得学生们都十分满意。除信息技术与以前提供现场支持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没有太大变化之外,其他所有员工都认为他们的服务内容和数量都有很大增加,服务质量和价值都有很大提升。认为图书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希望在促进协同与合作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对配备学生助理的问题,都认为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要对学生助理提供服务和技术上的培训。此外,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服务设施的更新有很大影响,不同学科的学生需要不同帮助,是否考虑对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读者应该区别对待,在如何评估服务质量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5、结论

协作式学习在高校的兴起对大学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共享空间正是为满足学生对协同式学习环境的需要而兴起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新阶段和主要分支之一。除具有信息共享空间所有的特征和功能外,它更加强调对协同式学习过程的全面支持。国外案例表明,学习共享空间顺应了现代高校学习模式改革的新趋势,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值得国内大学图书馆来尝试。就其总体架构而言,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一样由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三大部分组成,但其构成元素及其功能则更侧重于对协同学习的支持。构建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和引人入胜的实体环境是其构建的基础,基于社区生态特征的虚拟协同环境是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跨部门跨学科协同的人力资源组织及其管理是其构建的关键。

猜你喜欢
协作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团结协作成功易
图书馆
协作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