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吹响食品安保的集结号

2008-11-26 10:42陈元桥
WTO经济导刊 2008年11期
关键词:商人责任食品

陈元桥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最终导致了“毒奶粉”这一伤天害理事件的发生。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整治食品行业和摆脱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首要紧迫任务,更是我国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只要正确认识并深刻吸取毒奶粉事件的教训,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远的将来,“中国制造”定会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真正信赖。

当北京奥运会这一伟大盛事圆满闭幕的时候,举国上下为之欢乐、喜悦和自豪。可是,接踵而至的毒奶粉事件霎时间向全体中国人泼下了一盆巨大的凉水,让全体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都不寒而栗,谈“奶”色变。

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婴儿

据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仅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累计已入户访问的0-3岁婴幼儿219,894人中,就有超过28%的婴幼儿曾食用过含三聚氰胺的毒奶粉,而在北京地区医疗机构累计接诊筛查的逾18万自称有毒奶粉喂养史的儿童中,医生发现,确诊结石的3,000多个患儿中,多数是食用了污染三聚氰胺浓度过高的奶粉3-6个月后发病的。

该数据仅仅反映了受毒奶粉事件伤害的小部分人群,而更大部分受到伤害的人群可能不计其数,无法统计。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批不良商人和企业竟包括一些全国赫赫有名的大型乳制品企业,其有毒产品波及全国亿万家庭,甚至是全球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

“没良心”企业的堕落之路

在愤怒声讨和一致谴责不良商人和企业的同时,全社会都在对此事件加以深刻反思。笔者认为,对于毒奶粉事件,固然有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失效和外部监管不力的原因,但那仅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依此“诊断”进行“治疗”,也只会走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上去,恐将难保类似事件或更大事件不再发生。但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去审视和分析该事件,那么,我们便会清晰地看到,近些年来整个社会道德的普遍堕落才是企业愈来愈缺乏社会责任的深层次原因。

当企业家和商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堕落到“见利忘义、谋财害命、丧尽天良”的无耻境地时,毒奶粉事件或类似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怪了。难怪毒奶粉事件爆发之后,各种社会舆论均不约而同地一致将此归结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正如温总理所言,“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良心。”从温总理的讲话中,我们既看到了事件发生的表面原因,也看到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从“假冒伪劣”到“毒食品”的触目蜕变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国人的“假冒伪劣”产品就像长在中国社会经济肌体上的一块毒瘤总无法得到根治,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以至变成一种社会常态,让我们倍感无奈而麻木起来。可谁曾想到,近几年,不良商人早已由原来仅具一般侵权或危害程度的“假冒伪劣”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通过“不断技术创新”而迅速变异,升级为丧心病狂的、具有普遍社会危害性的“毒食品”制造者和销售者,不法商人的良心已堕落到连婴幼儿的生命都不顾忌的地步了。

从“苏丹红鸭蛋”到“胖头娃娃奶粉”,从“洗衣粉油条”到“毒水饺”,从“毒茶叶”到“毒罐头”,从“毒蜜饯”到“毒爆米花”,从“毒火锅”到“毒榨菜”,从“毒豆芽”到“毒韭菜”,从“毒腐竹”到“毒银耳”,从“毒海鲜”到“毒火腿”,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正说明了我国已从“假冒伪劣”时代发展到更为可怕的“毒食品”时代,不良商人已最终蜕变为不法之徒吗?

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迫在眉睫

为什么三鹿集团的1100道检测环节居然在毒奶粉面前形同虚设?为什么资金和技术雄厚并拥有质量属于“中国名牌产品”的中国第一大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也还敢大肆生产和销售毒奶粉?不难看出,“毒食品”绝不再是“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层面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不法商人和企业家的灵魂深处已完全缺失“良心”、“公德”和“责任”等深层次问题。

当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时候,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毒食品”也不再是“小企业、小作坊、个体商贩”的专利,一些名牌大型企业同样也会如法炮制,有时凭借其资金和技术实力反而比“小企业、小作坊、个体商贩”“制毒”更胜一筹,危害更大。

“谁也不会想到竟会在食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废料!”,“国家标准中也没有想到会去检测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谁会想到下一个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将会是哪一种有毒的化工材料!”,这些都是举国上下对毒奶粉事件在震惊之余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哀叹。这不正说明,仅单纯依靠建立更加先进、更加严密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体系,在面对普遍道德沦丧和缺乏社会责任的不法商人时,也将颇显乏力,防不胜防吗?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好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也不可能检测出所有已知的化学成分,即使能检测出来,但也未免颇为昂贵,以至普遍施行不太现实。笔者认为,治病需治本,要想从根本上医治“假冒伪劣”和“毒食品”顽疾,就只能首先从强化所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做起,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心”和“公德”的好转。唯如此,已轰然坍塌下来的广大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感才会慢慢恢复和重建起来。

“中国制造”扬名海外路在脚下

反思毒奶粉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它一方面使得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直接受到了巨大伤害,另一方面,又使得我国食品行业深深陷入到空前的安全信任危机之中,使得我国牛奶及乳制品业几乎受到毁灭性打击,损失极为惨重。更为严重的是,多年来“假冒伪劣”产品的肆虐本已使得“中国制造”打上了深深的“假冒伪劣”烙印,而本次毒奶粉事件无异于使“中国制造”的不良声誉更是雪上加霜。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的声誉及其产品质量安全信用如同企业的生命,也代表了整个国家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形象和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然而,正如罗马城不是一天就可建起来一样,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的建立也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

我们欣喜地看到,毒奶粉事件发生后,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倡导下,316家奶制品产销企业联合承诺: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血的教训使得中国企业乃至全社会开始真正意识到社会责任建设对于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意味着,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当前我国整治食品行业和摆脱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有力保障。

毒奶粉事件虽然让我们付出了巨大的惨痛代价,但也给整个中国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责任教育课。只要正确认识并深刻吸取毒奶粉事件的教训,真正踏实地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远的将来,“中国制造”定会以一个崭新的良好形象出现在全世界人们面前,并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真正信赖。

(本文作者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商人责任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食品造假必严惩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