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是应对经济萧条的有利工具

2008-11-26 10:42
WTO经济导刊 2008年11期
关键词:契约责任企业

近日,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中国区域主管刘萌女士接受本刊独家专访,向我们介绍了该组织的基本情况,分享了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认识,对中国企业推进企业社会责任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实际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全球契约首先是一种理念和价值观

《WTO经济导刊》:能否简要地介绍一下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基本情况?

刘萌:“全球契约”首先是一种思路和价值观,由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于1999年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讲话中提出,呼吁企业携手政府等公共机构,共同致力于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参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些世界性重大问题。

为将这一创新性的思路落实到联合国的实践工作中去,2000年在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美国纽约,全球契约办公室(UNGCO)正式成立。作为推广这一价值观的运营实体,全球契约办公室专门开展各项致力于紧密连接联合国与企业,推进企业公民建设的工作。

《WTO经济导刊》:全球契约是如何将自己的上述价值观在全球推行的呢?

刘萌:全球契约的一些特点可以用几个数字来简要概括,即“十”,“四”,“二十”,“五千”“六千”“一百三十”和“八十”。

看看我们怎样把这些数字串联起来:全球契约首先是一种价值观,它以十项基本原则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宣传包括人权、劳工、环境、反腐败四个方面的价值观念。全球契约的运营实体是全球契约办公室,此机构约有20名联合国雇员,其成员主体——企业成员将近5000家,若加上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劳工团体等利益相关方,全球契约的成员总数已超过6000这个庞大的数字。

这6000多个成员来自130多个国家,有限的20名雇员如何实现与来自13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成员的有效沟通?这决定了其第二个性质,即全球契约是一个网络,我们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当地的“全球契约网络组织”,利用当地的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帮助我们协调和管理与当地成员的关系和开展推进企业公民议程的各项活动。

全球契约目前已经在世界80多个国家建有(包括在建)网络,通过网络的发散作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2005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建立了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大力推进全球契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陈英女士是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全球契约理事会成员,积极参与全球契约办公室的重要决策。我们还与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中国生产力协会等机构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WTO经济导刊》:谢谢您对全球契约及办公室的介绍,企业社会责任在近两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国也日趋流行,企业家、经济学家、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有各自的定义。全球契约办公室作为联合国专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专职机构,您作为全球契约办公室的一员,对“企业社会责任”是怎么认识的呢?履行社会责任有哪些体现?

刘萌:谈到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我想结合全球契约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简单的阐述:

全球契约旨在在全世界推广涵盖人权、劳工、环境、反腐败四个领域的十项原则,任务是构筑一个包容的,可持续的全球经济。任何致力于以上四个领域的实践都是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体现。

当然,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又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企业遵纪守法自然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涉及跨国业务的企业不仅要遵守本国的法律,还要主动遵守其业务所在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

除遵纪守法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必要时,比如危机出现时,主动向社会提供援助。捐赠或援助多为企业针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决策,一般未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策略。而将环境、社会、企业治理(ESG)等要素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重要决策中,渗透到核心业务的开展中去的做法,则是企业更深层次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保障实现这一点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领导者强有力的支持和不懈的推动。

企业申请成为全球契约成员的操作流程中,需要企业最高管理者亲笔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做出庄重承诺的做法,便是联合国秘书长和全球契约对企业领导者支持态度高度重视的体现。

如今,更多的企业不只“独善其身”,他们兼顾广大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在企业上下游合作方中倡导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理念,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企业积极行动,这是全面推进企业公民建设的良好实践。

政府有力引导是中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特点

《WTO经济导刊》:您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中国区域主管,能介绍一下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契约的基本情况吗?

刘萌:全球契约在中国的成员大约有180多家,其中160多家是企业成员。这些企业中既包括国有企业,又包括私营企业;有大型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

近年来全球契约中国企业成员的数量在稳步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加入全球契约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宝贵价值,所以参与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

由于企业性质,规模和所在行业等实际情况的不同,企业的参与方式与内容也各具特色。

《WTO经济导刊》:能请您详细谈谈这其间的不同吗?

刘萌:举个例子,一些“走出去”比较早的企业,因其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和经营,面临不同的法律法规和风俗文化,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乃至危机。这样的企业忧患意识较强,对风险的概念也更加敏感。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企业主动加入全球契约,利用我们提供的国际化平台和在众多国家的网络资源,以协助其应对挑战的动机更加强烈。这样的企业能动性非常强,一方面以全球契约为框架和工具,有效地管理风险,实现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最小化;另一方面以全球契约为平台和契机,积极地打造商誉,实现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全球契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愿性的企业公民行动和权威的联合国机构,对有良好基础,以迈向国际舞台,打造国际品牌为目标的中国企业尤具重要价值。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全球契约成员企业不断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当然,全球契约绝不只是大企业的舞台,在全球契约成员中,有许多资金、人力等各种资源十分有限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可能是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的供应商,起初对全球契约闻所未闻,企业的词典里也没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概念。可能仅出于为了拿到合同,不得不应大客户要求进一步规范生产行为,加强劳工保护,提高环保标准等“被动”地参与。

比如施耐德电气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要求其供应商加入全球契约,积极宣传全球契约的理念和十项原则。其采购部制定了一个目标,即在2008年年底实现60%采购来自全球契约成员企业。

这些“被动”加入的企业加入后,拿到合同就到此为止了吗?我相信,由于外加压力和合作伙伴推动而加入全球契约的中小型企业会继续增加,全球契约办公室非常重视对这些在企业公民建设上刚刚起步的企业的引导和辅助工作。我们特别针对中小型企业开发了指导性出版物,就某些问题,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开发了辅导性材料等。

《WTO经济导刊》:基于您对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状况的清晰了解,您认为中国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哪些显著特点?

刘萌:除了刚刚提到的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同行或产业链推动等要素外,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政府的有力引导,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驱动力量。

今年1月份,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就是很好的说明。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政府积极引导企业的做法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的积极评价。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7月访问中国期间,在会见全球契约中国企业成员的座谈会上讲到:“今年年初,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将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对此倍受鼓舞。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推动所有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事实上,中国国资委的决定强调了这个共识:负责任的、可持续的企业行为对于其实现核心目标,包括提高创新能力、员工素质和企业声誉至关重要。积极主动地处理好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不仅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解决像贫困、气候变化这类世界性挑战的有效途径。”

秘书长这番话无疑是对中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评价。

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国际舞台上日趋活跃

《WTO经济导刊》:就中国企业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来说,您觉得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推广和总结?您有哪些建议给中国企业呢?

刘萌:政府的有力指导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企业在具体落实“社会责任”的行动上又分几个层次,我刚才已简要提及了几个方面,但想在这里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实践展开来谈。

一提到企业社会责任,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做捐赠,搞慈善。的确,在处理危机和应对灾难时,此举显得尤为重要。捐赠和慈善可以不只停留在表面上,还可系统化,深入化,与企业战略相结合,从而实现“战略性慈善”。

虽然企业慈善行为被一些学者定义为浅层次的社会责任表现,但这项工作却不可忽视。企业在印尼海啸、中国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等灾害发生后的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第三天,联合国全球契约最高领导乔治·科尔长官通过电子邮件,向全世界5000多家全球契约成员企业发出倡议,号召企业尽各种可能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进行人道主义援助。邮件发出后几个小时内,全球契约办公室就收到了将近40封回信。一些企业告知他们已经采取了各项援助行动,另外一些尚未行动的企业纷纷表示,将马上响应全球契约的号召,对地震灾区捐款捐物,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提供援助。其中全球契约中国成员企业的带头作用无疑是最为显著的。

中国的一些全球契约成员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领域已经开展了非常深入的理论研究,将最早从西方引进的理论与企业的实践很好地融合,形成了适应企业实情、独具企业特色的理论框架。

例如国家电网公司研究发布的履行社会责任指南,中远集团的包括500多个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就企业社会责任和全球契约的研究等,都是致力于加深理论基础,借以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做负责任企业公民的积极探索。

有了先进的理论支撑,如能在企业内部组织学习,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充分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自身权益的内容,则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同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不仅大型企业有能力这样做,规模略小的企业也可以做得很好。比如今年年初,中材建设有限公司组织企业内部各部门学习企业自发编制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全球契约”手册,并组织系统性考核的做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对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可以作为一种激励。

还有一些全球契约成员企业意识到了与不同国家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性,开始编写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别报告,比如中钢集团在非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

此外,企业可针对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有所重点地推进企业公民建设。如海上勘探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健康与环保,中海油集团公司在HSE方面的投入和工作的开展非常显著。又比如为什么宝钢集团、首钢集团编制环境报告,因为企业根据所在行业的特点,认识到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相关性。这都是社会责任实践和企业自身特点与需求结合的典型案例。

中国已经有一批先锋企业和企业领导者,开始有意识地更多参与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对话,增进交流与学习,并有预见性地积极参与到国际规则和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去。

例如,2007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全球契约领导人峰会”中,中国企业代表团人数多达100人,在整个参会的1000名代表中格外显著。中远集团魏家福总裁在大会上代表中国企业发言,介绍企业的优秀实践,提升企业国际形象。

今年9月份,联合国总部召开了由全球契约联合各机构主办的“第一届联合国——企业高峰论坛”。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先生,香港北京航空食品公司总裁伍淑清女士作为中国企业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百名企业首席执行官、首脑政要、联合国高级官员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共议企业如何助力推进千年发展目标等全球重大议题。

2008年10月20日和 21日,由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关注气候倡议签署企业年会”在瑞士日内瓦成功举办。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先生做了精彩的大会发言,介绍了中海油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最佳实践,并提出了对其他关注气候签署企业的建议和号召。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李正茂副总裁,远大空调有限公司的张跃总裁也向与会者介绍了企业的优秀实践,以及就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见解。

其实,中国企业做的工作不少,但在国际舞台上说的却不多。这就涉及到企业沟通与宣传工作。当然,这种“说”是要负责任的,在宣传的同时还要接受社会各界与广大公众的监督。值得肯定的是,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从2007年起,在社会责任的国际舞台上是越发活跃了。

2009年伊始,全球契约将与非洲联盟,联合在非盟总部所在地举办“聚焦非洲——世界企业高峰论坛”,本次盛会将聚焦企业社会责任在非洲的应用,将为全球契约成员企业提供一个与非洲政府领导人、非洲本土企业领导人交流对话的大好机会。

《WTO经济导刊》:您如何看待中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远景?

刘萌:从体制上来看,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认识到了“机制保障责任”的重要性,带头建立了社会责任专门职能部门,例如,国家电网、大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远集团等。

有人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较西方起步太晚,我认为,中国企业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在企业领导者立足长远的决策下,可以将社会责任工作推进得更加扎实。

其实从中国的文化渊源来看,我们有着更好的文化基础。温家宝总理在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所说的“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如何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摆脱各种诱惑,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经济危机是对责任创造价值重要性的警示

《WTO经济导刊》:最近仿佛多事之秋,国内近期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再度冲击了“中国制造”,导致消费者对市场信心的急剧下降。美国的金融业危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您认为市场重构的关键在哪里?

刘萌:我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如此特殊的世界大环境下,美国金融业的危机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消费者对资本市场信心的崩溃,其他行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门需要重建的是消费者对整个市场的信心。而企业社会责任和全球契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恰恰是一个有利的工具和有效的框架,是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信心的重建比一栋建筑的重建乃至一个城市的重建更具挑战性。以下几个因素我认为至关重要:

一是价值观问题。毒奶粉事件的发生是可悲的,令人愤怒的,但一味地指责一个产业或国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其实很多发达国家在以往的发展阶段也发生过类似问题,我们要看清的是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们主要看到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和蔓延的技术层面,但与此同时,未为人所察觉的更大问题是金融行业商业价值观的缺失。这种价值观需要不仅包含效率因素,还要兼顾道德准则。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在哪个行业,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全球契约基于各个主要国际公约的十项原则都可以为其提供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同时企业在履行全球契约各项原则时,又可充分结合具体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制度和各色文化,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第二个因素是企业的自身管理问题。企业无形资产的积累基于长期的诚实守信。企业的社会公信度和美誉度的建立不同于经济指标的增长,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维护,这便对企业管理的透明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是未来一个发展的趋势。

第三个要素即是有效的法律管制,为整个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球契约作为一种自愿性的行动倡议,是对强制性的法律的必要补充,对于企业自我约束,主动管理商业风险,创造长期价值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WTO经济导刊》:经济萧条会不会使企业减少对社会责任相关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在资产缩水和有限的经济资源条件下。

刘萌:针对危机主要影响的金融行业而言,本次危机更是一个就可持续发展、长期价值创造重要性的警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包括资产拥有者和大型机构投资者等,已经意识到将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融入企业战略发展和管理决策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性。

由全球契约和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发起的“负责任投资原则”,致力于号召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通过引导投资导向,从而提升被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目前,已经有来自各国的资产总额超过13万亿美金的投资者对“负责任投资原则”作出了自愿承诺,此投资者群体还在不断的增长中。

当下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刻,《金融时报》刊登了一位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话,“尽管经济形势下滑,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企业运营不变的核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傅成玉总经理在近期全球契约关注气候会议上发表演讲时呼吁:“在金融危机的时刻,企业不应该减少对环境保护、提高能效等领域承担社会责任的投入”。

我想这些企业领导人的话是对“金融危机和财产缩水会减少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此类担忧的最好回应。而且越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显得越发重要。

今天,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明天可能发生全球范围的气候危机,全面主动地应对这些长期风险和挑战需要企业长期的行动和改进。我在这里特别想号召能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全球契约,从企业领导人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承诺书的那天起,便是企业发出致力于不仅仅对股东,还对其他利益相关方负责的积极信号,是帮助社会公众建立和恢复市场信心的良好开端。

目前中国只有国家开发银行这一家金融机构加入了全球契约,并积极地与全球契约办公室沟通和参与各种经验分享与交流活动。我们期待更多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

全球契约愿为推进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不懈努力

《WTO经济导刊》:全球契约办公室远在美国纽约,针对中国企业,您的主要职责又是什么?

刘萌:我常驻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也就是全球契约办公室所在地。因职责主要涉及中国企业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企业的参与,所以与中国企业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非常期待看到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越发活跃,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与企业和企业领导的参与和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也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的成员企业整合各种国际资源,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中国的和谐发展和世界的繁荣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受全球契约最高长官乔治·科尔先生委派,我在今年的6月和7月,分别拜访了国家开发银行、中远集团、国家电网、中钢集团、大唐集团、华能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宝钢、首钢、中国铝业、中材建设、均瑶集团、华为、远大空调以及联想等国内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全球契约成员企业。

我很荣幸有机会会见了企业的领导人和社会责任骨干,使我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了这些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良好做法和实践经验。我在这里想特别感谢以上各家企业和企业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全球契约在中国的推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进步具有极大的潜力。全球契约办公室愿与中国企业和广大利益相关方携手,为共同推进中国的企业公民建设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契约责任企业
一纸契约保权益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