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昨夜听冬雨

2008-12-09 03:32王若楠
安徽文学 2008年12期
关键词:金阁寺三岛院子

王若楠

雨是傍晚的时候开始下的,一听到雨打树叶的声音,人就立刻变得神清气爽起来,空气的温度也变得惬意起来。可隔壁的工地在雨天仍在“欢快地”工作着,各种建筑的噪音一直持续到快半夜里12点。

我是个习惯晚睡的人,凌晨两点刚刚要睡下,雨突然间下得很大,哗哗的声音像是黄河大合唱一般,让人难以入眠。于是去了凉台,坐在凉台上听这夜的冬雨声。雨声之下整个人是那样的清凉平静。其实,雨应该是让人感伤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三亚的雨总是让我愉快,也许是只有在这个时候,人在它乡的时候,最想念的是家乡的家人、朋友和家乡的雨。

记得小的时候,一到下雨天,就和院子里其他的小朋友一道,找一条下坡的街道,然后用泥巴围出一个“水坝”,穿着那双粉红色的塑料凉鞋,在“水坝”里和小伙伴们一起蹚着水,拍着手,唱着歌。被雨水淋湿的我们笑着、闹着,那种开心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也忘不了。可如今,那些童年的伙伴们已不知散落在天涯何处?在天涯海角,在冬雨之夜,突然的想起了他们,想起了那一张张稚嫩的脸,想起了单纯的童年。

雨渐渐小了,躺回床上,辗转之中,打开MP3,飘到耳朵里的第一首居然是齐秦的《冬雨》。听齐秦的那些深情的歌,总是让人失魂。在这样一个雨夜里,听着这首歌,嘴角含笑,梦回童年……

中秋

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节时候的情景。

那时候,尽管居住在城市里,可家家都有一个栅栏院子。到了中秋灯节,姥姥、姥爷便在院子里放上一张桌子,在上面摆上月饼、葡萄、苹果、西瓜、花茶等等,之后还在院子里用砖搭一个可以点篝火的灶台。然后一家人就坐在院子里聊天,等着月亮的出来。我们这帮小朋友就在院子里跳皮筋,眼睛不停地扫着桌子上那一大堆的好吃的,在平常,这些好吃的东西可不是一下子都能吃到的呀。现在可以了,但我们必须等待月亮出来,因为这些东西是要先给嫦娥娘娘 “品尝”一下的,这就是规矩。记得那个时候天应该是冷的了,已经穿上毛衣了,但我们这帮小朋友一个个都玩得热气腾腾的。

月亮终于出来了,院子里的那一堆篝火也被点燃了,那熊熊燃烧的火温暖着一院子的人。嫦娥娘娘品尝过桌子上的那些东西之后,就轮到我们这些小朋友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拿着月饼,然后笑着、跳着在篝火旁边边吃边玩。这时候,周围的邻居们也开始挨家的串门子了,院子的栅栏门是不用敲的,直接进来就行了。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最近的见闻,聊着别家的闲事。等到月亮升到中天了,天空里的星星更加明亮的时候,大人们便熄了篝火,撤了桌子,这时小朋友也都玩累了,回到家里,爬上床,做一个和月亮有关的美梦……

好时光真的一去不返啦。

如今再过中秋,已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没有了栅栏院,没有了院子里的那张桌子,没有了篝火,没有了跳皮筋儿,没有了来串门的邻居……尽管家里的月饼、水果已经泛滥了,但却没有人对月亮的期待了。而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嫦娥娘娘的年代吗?俯瞰人间的嫦娥娘娘,在月亮里怕是太寂寞了吧……

散步

最近一段时间,突然迷上了晚饭后去散步。

这两天,哈尔滨总是在下雨,而且基本上雨都是晚上才开始下,天气也变得凉凉的,爽爽的,很宜人。邻居家的女主人不舒服,散步就变成我一个人的事情了。拿了一把伞,怕真是半路被大雨荼毒,没人恋着,就得自恋哪,得爱惜自己。

因为刚下过雨,街上清清爽爽的没有灰尘。雨后散步,真的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心情很好。在心情很好中看到前面一对恋人在吵架,很激烈的样子,女孩子很漂亮(主要是瘦,我一直认为瘦就是漂亮),男孩子形象也不差,符合现在年轻人“中性美”的审美观。耳朵里飘进来他们吵架的理由,很搞笑,因为下雨路上有些积水的缘故,男孩子的裤脚全都变脏了,当然脏得也夸张些,T恤下边的边缘上也弄了些脏。女孩子责备他不稳重,连走路都不会。之后又衍生出“这点事情都不能自理,将来我还能靠你生活嘛”之类的观点。“中性美”的男孩子满脸通红,双手握拳,做愤然状。但我丝毫看不出男孩子攥着的拳头有什么“威力”。

与他们擦肩而过,我下意识地低下头看自己的裤脚,哦,已有些水墨画的味道了,便立刻加快脚步,深怕被女孩子看到,成为另一个“女版”的反面教材,实在丢人。

进到家门,把裤子往洗衣机里一丢,打开强洗档。听见洗衣机里哗哗的水声,我长出了一口气,证据终于销毁了。信奉“生命在于静止”的老公,看见我进门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只说了两个字:笨蛋。

金阁诗

三岛由纪夫是在中国最受争议的日本作家。他一方面向我们展示唯美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宣传他的天皇论和军国主义思想。三岛由纪夫在写完《丰饶之海》四部曲集(《春雪》、《奔马》、《晓寺》和《天人五衰》)后就切腹自尽了。第一次读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是在1999年,到今天已经整整九年了。人的记忆是可怕的,今天再想到《金阁寺》,除了还记得作品里那种潜藏在人心深处的让人打寒颤的欲望之外,记得的就不多了。

2000年的时候去鲁院进修,是和当时的同事小齐一起去的。他是大江健三郎的铁杆儿(如今是不是已经不太清楚了),而我因为看了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而成为三岛的粉丝。我们两个人同时赞美着自己的偶像,并且试图说服对方转投敌营,但结果势均力敌,谁也没能说服谁。后来,大家又同时转变了策略,开始向对方推荐各自偶像的书,我的推荐当然是《金阁寺》,小齐的推荐是《个人的体验》(这本书仍在我的书架里)。正应了中国的那句俗话:事实胜于雄辩,看过各自推荐的书之后,我们两个人几乎同时携带着自己的偶像转投了敌营。看来,好的作品是能够让那些爱争论的人停止口诛的。

九年过去了,这本1998年由译林出版社只印了五千册的《金阁寺/潮骚》已经不知哪里去了,或许是遗落在鲁院的某个角落里了吧。前几个月,突然想起这本书,这种突如其来的阅读欲望真是可怕,让人难以抗拒,便飞身去了哈尔滨最专业的学府书店,打算再买一本回来好好读一下,结果让人无限失望,这本如此经典的书在偌大一个学府书店里居然不能够占上一隙。从书店回来,心里一直想着那本书,坐在沙发上发呆。晚上同邻居家女主人(一位大学的英语讲师)散步,说了这件让人烦恼的事情。她说,我去学校的图书馆找找看吧。第二天的中午,邻居家女主人把从图书馆借来的《金阁寺》放到了我的手里。这本书的样子已经很斑驳了,封面用透明胶粘了又粘,书页也几乎散掉,可是,书里散发的那种深沉的魔力,仍让我无法自拔。

在《金阁寺》这篇文章中,三岛可谓是把“残忍之美”发挥到了极至。人对美在怀着的那种崇拜、赞美、向往的同时,也对美怀着嫉妒、憎恨和毒怨的情绪。那个口吃、羞涩、不善交际、内心丰富、沉于幻觉的小和尚在金阁寺美的重压之下产生了变态的人格,尽管他内心无比的憎恨金阁寺的美,但表面上却虔诚的顶礼膜拜。当他最后确定无法拥有金阁寺的时候,一把火将金碧辉煌的寺院烧成灰烬。不能拥有,便要毁灭,这也许是日本民族主义者骨子里的东西吧。

不过,小说就是有小说的好处,它能够通过一位优秀作者的笔,把隐藏在人世间的善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且把这种善恶放大,让人心生寒颤,让人重新检视自我。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在为三岛《盗贼》一文的序中这样写道:“三岛君早熟才华,使我感到眩惑,感到不忍。三岛君作品的新奇特异是难以理解的,正如对他本身,也是不容易理解,也许有人不以为三岛君是背负着许多创伤来完成他的作品,但也许有人已经看出,他的作品,乃由累累的重伤中产生,这是种冷酷的毒液,决不是希望人去啜饮它的,它具有一种强度,但却好比是脆弱的人造花那样,虽然带着鲜花的活生生的姿态,却不允许人们去抚摸碰撞……”

而此时的三岛不过二十岁的年纪。

三岛的军国主义倾向让中国人齿冷,但就作品而言是优秀的。

当一切沉寂

朋友说,博客也是时尚。我开博客的目的很庸俗——是给自己打上一个“时尚”的标签。但是“坚持”任何事情的都是一种功课,很少人能把这“时尚这门功课”做好。好在,日子一久任何“有魅力”的事情也会变得越来越淡,以至无味。

不知是怎么搞的,从今年开始,身体越来越差劲,这几天又感冒发烧嗓子疼了,同事推荐了一个中医按摩的地方。按摩师是位年超四十的“姐姐”,人不错,手法也好。按摩的时候我疼得要死,哎呀哎呀地叫个不停。姐姐说,外人不知道还以为我这里又“宰”了一个呢。按摩之后又拔了火罐。其实我不太爱拔火罐,因为拔过火罐的地方均呈黑紫色,整个后背没法看,也没办法穿露肩的衣服——这就是女人。因为这,心情糟糕透了。

哈尔滨的春天来了,虽然今年略显晚些,可还是来了,窗外的丁香花也都快开败了,盛夏就要到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几天因为身体的缘故,也看不进去什么正经的书,便开始研究起茶来。虽然在这方面我比不得专业人士,但看书这件事总是值得表扬的,读过《茶经》之后,觉得自己对古文的理解进步多了,明天政协有一堂关于茶文化的课,真的应该去听。

博客、按摩、茶……当这些事情还来不及细想的时候,人又开始低烧了,去吃药了,然后得好好睡一下,让世界安静下来……

我们在无意中热爱着生活

在如今这个年代,谁还会在乎自己热不热爱生活呢?低下头,自己也觉得话题满无聊的,生活嘛,热爱不热爱不都在生活!再说了,谁又真正弄得懂,生活究竟是什么,柴米油盐吗?结婚生子吗?事业有成吗?是阴谋与阳谋吗?是讨价与还价吗?是吵架和拌嘴吗?还是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幸福地投奔到佛祖的怀抱?

看到一只蝴蝶的时候,谁又会想到它的生命之路只有几天的时间,看着它在诺大的世界里曼舞,想到它从蛹到蝶痛苦的华丽转身,你怎知,在这个世界里曼舞,给这空间里多些曼妙,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奋力地展示着自己不是它的一种热爱呢。

我看到过许多穷苦的人家,他们省吃俭用,住在连楼梯都嘎吱作响的房子里,你可知道,他们是怎么来爱生活的吗?他们在房子里朝阳的窗台上,摆着几盆花,叶子翠绿,花朵诱人,在阳光射进破旧的窗棂的一刹那,我感受到了那种爱着的生活。

我几乎没听到过谁说,我热爱生活,我爱着生活,但是,放开你的目光,看看你周围的人,哪一个不是在热烈的爱着呢?她衣着整齐,在办公桌旁放一只小小的鱼缸,养着几条永不知倦的鱼儿;他们在装修自己的小家,不断地设计着如何才能更舒适、更健康;她在提着漂亮的小菜篮子计算着食品的营养;他在拿着小紫砂壶怡然地品茶;她在美景前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姿态,以期留下美好的回忆……

那些还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在他们的家中,你准会找到一抹最炫丽的颜色,虽然有时候那种颜色已经斑驳……

他、她、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无意中热爱着生活。

一瞬间,我厌倦了那些所谓的时尚,厌倦了那些电视里不切实际的现代剧,厌倦了那些无病呻吟的作品,厌倦了各种让人头晕的“流派”……

我需要镇静、冷静、平静。

我还要再好好想想……

责任编辑陈晓农

猜你喜欢
金阁寺三岛院子
孪生院子民宿
再见,童年的院子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厦门院子
暴烈与美
夏天就应该被吊在院子里睡觉
金阁寺
论三岛由纪夫《爱的饥渴》中的女性塑造和主题建构
镜中的表演者——三岛由纪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