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科若干基础概念辨析

2009-01-12 08:42肖正昱
科教导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国际关系

肖正昱

摘要国际政治学科从创立至今不足百年,在中国的发展就更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其理论大厦不像其他众多历史更悠久的学科那样雄伟,甚至连许多重要的基础概念也尚待理清,众多学者都致力于这一工作,本文旨在对本学科最基础的几个相关概念做初步的辨析,以便对该学科有基础性的准确把握。

关键词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全球政治、世界政治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 “国际政治”综述

这是该学科最为通用的名称,也是该学科的重镇美国所称呼的。该学科的开山宗师摩根索作了如下的定义:国际政治是大国、强国为追逐权力而进行的斗争。他认为:“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在摩根索的体系里,国际政治只是各国在国际相互交往时发生的大量行为(如法律、经济关联,慈善、文化交流)中的一种。他和他的学生肯尼斯·汤姆逊强调,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国际政治,而国际政治的主题是主权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

马丁·怀特也认为:“权力政治乃口语中的国际政治。”这直白的阐述指出了国际政治是一国行为主体采取某种方式手段对另一行为主体施加影响的努力。

中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梁守德有自己精彩的论述:“行为主体间,特别是主权国家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整体。它包括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强权与民主、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战争现象政治关系。”“指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的对外战略和相互作用形成的政治活动的总称。国际组织主要表现为国家间政治,但不等于国家间政治,因为其他行为主体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独立活动。国际政治离不开各国外交,特别是大国外交,但不是各国外交之和,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战略和主权利益。”

在广义上,“国际政治”是指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可以归结为政治的事件和关系,泛指任何跨国问题。其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而在关系种类方面,则包括国家间双边和多边政治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如经济、军事、文化、法律等)。其中,政治关系最为关键,也最灵活。而就其狭义概念而言,仅指主权国家之间在政治安全等高层领域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2 “国际关系”综述

1789年,边沁在《立法原理和道义概论》中首先使用“国际关系”一词。

中国学者倪世雄认为国际关系“通常仅指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政府、人民之间的关系……是涉及拥有固定领土的各政治团体之间的关系。”它还指处于世界体系内各主权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集团、国家、跨国公司、区域共同体、国际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和多维性关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斯坦利·霍夫曼认为,国际关系“可以看做是国家之间发生的实际关系,或看作是我们所拥有的关于任何特定时期里这些关系的知识实体。”

张季良在其主编的教材中有如下清晰的阐释:“和其他社会关系一样,其实质是各种国际行为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广义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系,而以政治关系为主。广义看,主权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都是政治关系,其中建立外交关系、互相访问、举行会谈、缔结条约等,这些重大事件,集中反映了各个国家多方面的利益要求和相互关系内容。”

综合以上学者的阐述,“国际关系”概念从广义上可以总结为,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一切相互关联的关系,涵盖了跨越国界而发生的一切利益关系的总和。

在对“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两个概念做了分别的总结后,我们可以较易得出二者的区别。区别有二,其一是强调的重点不同:国际关系突出“关系”,指各国际主体跨越国界发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或某种性质的联系;国际政治则强调“政治”,以国家实力、权力为核心,突出的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其二是行为主体的差别:国际关系主体和国际法的主体是一致的,指具有独立参与国际关系并能承担国际法权利与义务的集合体,其中,国家是完全主体,国际组织是派生性主体,而民族解放运动是过渡性主体;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较为广泛,除了以上的行为主体,还包括跨国公司、非政府国际组织、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组织等,甚至连一些利益集团、社会运动、精英分子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个人和人群也能成为国际政治的主体。

3“全球政治”综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新现实主义中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派为代表的学者开始使用这一概念。西方全球政治学的先行者认为,人类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的民族国家时代,主权国家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

近数十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其他各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交流不断增多,因为工程科技和信息科技的发达使得空间和时间都被压缩,地球已经被称作地球村,全球化步伐不断迈进,世界各个角落之间的联系也空前加强,国际社会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特征。然而,全球化的程度还不是很深,而且也主要局限于经济层面。全球政治概念揭示的是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世界各行为主体的未来图景,指向了人类社会关系发展的未来道路。 (下转第75页)(上接第70页)

戴维·赫尔德认为,全球政治描绘了政治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扩展与延伸,以及政治权利和政治活动跨越现代民族国家的界限而无处不在的一种现象,全球政治概念对传统的几个区分的对子提出了挑战,如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内部政治与外部政治、领土政治与非领土政治。

德国学者乌·贝克的理解是,全球政治涉及一种生产状态的政治,不能理解为民族国家正在的延伸,因为它在内容上扭转了民族国家的利己主义和地方主义,坚持自己独特的跨国立场、价值和决定,反对各种民族偏见。

安东尼·吉登斯从领土政治的角度来分析此概念。他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始于它们从模糊的“边疆”发展处的明确“边界”,而全球化浪潮让当代国家的边界又逐渐变回边疆。

马丁·阿尔布劳是从全球主义的价值和意义来阐述全球政治。认为全球时代的政府关系无所不包,是一种全球性关系,主权国家所处的范围内已经有更多的空间是在全球的语境下进行解读,因而全球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时期,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向各个层次的人开放而没有一个权威的中心,各国是人类行为的条件而非限制,所以地球变成了人类新的参考系。

俞正樑认为全球政治形象地描绘了政治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与延伸,形成复杂的政治决策和政治互动全球网络。全球政治已分化为全球市场、国家、全球民间社会三大独立自主且又相互作用的人类生存的组织领域。

王逸舟强调全球政治是一种同时涵盖了传统的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低级政治和高级政治、国家间政治和非国家间行为体政治等多个对子的大政治范畴。

从以上学者的综述中,可以得出,全球政治是全球层次的政治学,站在全球角度,以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的主体、规模、规则、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着重强调全球利益、全球关系和全球价值,试图探索主权国家之后的世界秩序和模式。

4 “世界政治”综述

冷战以后,因为美苏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美国一超独大的局面,美国在众多国际事务中都奉行一种单边主义的方式,认为全世界的事务都与美国有关,在国际政治理论和外交实践理念方面,也萌发出“世界政治”的概念。该概念强调打破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唯一性,为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相应的机制、议题能进入国际关系的事业和议程提供论证和说明,但它侧重于对零碎的各种国际政治现象的描述,本质是一种拼盘式的国际政治。

全球政治与世界政治相比,强调在世界政治的图景或拼盘里,政治生成这种以全球为本体和向度的新型政治,这种政治的主体、范围、架构以及理念都锁定于全球性,从而超越了国家中心主义,也超越了扩过主义,在理论上完成了从国家政治、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向全球政治的跃升,真正实现了政治向全球的扩展。

注释

[美]汉斯·摩根索著.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35.

[英]马丁·怀特著. 权力政治.宋爱群,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1.

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48.

刘金质,梁守德,杨淮生.国际政治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9,20.

倪世雄,金应忠.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5.

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

[美]斯坦利·霍夫曼著.当代国际关系理论.林伟成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8.

张季良.国际关系学概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7,8.

[英]戴维·赫尔德著.全球大变革.杨雪冬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9.

[德]乌·贝克著.全球化与政治.王学东,柴方国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38.

安东尼·吉登斯著.第三条道路.郑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134.

马丁·阿尔布劳著.全球时代.高湘泽,冯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92.

俞正樑,陈玉刚,苏长和.21世纪全球政治范式.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78.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8,9.

蔡拓.全球政治的要义及其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4).

猜你喜欢
国际关系
以全局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浅析中日关系之间的文化交流
浅析中日关系之间的文化交流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的均势思想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宗教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浅议英联邦诸王国的主权沿革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新媒体视野下国际关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