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错误性资源

2009-01-18 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条船误导差错

何 蓉

有些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很有价值,往往可以“将错就错”“借题发挥”,挖掘出很深刻的东西来。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却发现,这些东西被一些教师错过了,感到很惋惜。下面举个例子。

案例:“错就错了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题目:两个老师和44名同学一起去春游,每条船最多可以坐5人,请问最少要租几条船呢?

很多学生都会先算出总人数2+44,再列出算式46÷5=9(条)……1(人)。在回答时候,往往回答成“至少需要9条船”。

其实当学生说出错误答案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将错就错”,说:“好!我们就按照你说的办法去租船。”和学生一起当场演示:5人一条船,9条船把45个人都运过去,还剩下1个人,咋办呢?学生齐声说:“再租1条船啊!”这样,学生的错误认识就在一片爽朗的笑声中被揭示出来了,课堂气氛还因此而显得十分活跃。我想学生以后再遇到此类题目时,一定会记得这样爽朗的笑声,也一定会知道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去选择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深度的思考,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告诉学生什么是错误的方法。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方法的错误性,要舍得让学生经历错误的过程。当学生在错误的圈子里转了一圈后,终于找到正确的道路,那种苦尽甘来的喜悦与兴奋是教师无法给予的。

面对学生这样的错误,我感慨颇多,反思如下。

一、什么是错误性的资源呢?

我觉得错误性的资源就是在课堂中出现的部分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必须有个共同的特点,必须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者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所出现的错误或者有争议的言语、行为等必须是他们真实意愿的表达。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疑难或者模糊不清的认识等就是错误性的资源。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问:“2009年上半年有多少天?你打算怎样算呢?”有个学生说:“用全年的天数除以2!”学生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是他把“半”和“二分之一”的含义混淆了。这就是一种模糊不清的认识,就是一种错误性的资源。我立即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查字典。学生一查才明白,原来“半”有三个意思:①二分之一:比如半米布、一吨半;②在中间:比如半路、半途而废;③不完全的:比如半透明、半脱产。很显然,“上半年”中的“半”不表示二分之一。

二、面对差错,我们如何对待?

通过上述案例,我明白了——差错,正是被忽视而又亟待开发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教师的义务。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该冷静分析,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是否可以把这个错误转变成为可利用的资源。我们不能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而是要针对错误本身。

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接班之初先讲数学家、科学家等一些大人物对待差错的故事,告诉学生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自己的错误,掩盖自己的错误。比如我会讲这样的故事给我的学生听,例如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让学生看到差错的价值,这样他们就不惧怕错误了。我鼓励学生要吃一堑、长一智,不能犯同样的差错。最主要的是,我先拿优秀生“开刀”,先展示、分析优秀学生的差错,因为我觉得优秀生的耐挫力要强一点。这样再逐步展示中等生、学困生的错误,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做到差错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能很从容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了,而不是惧怕错误,遮掩错误,谈“错”色变了。

三、是否可以促进错误性资源的生成呢?

我想,看过华应龙老师复习课《审题》的教师都知道,华老师是很“刁钻”的,故意“误导”学生,而学生呢,还说华老师“坏”。我觉得华老师“坏”得好,“坏”得有价值,“刁钻”得好,“刁钻”得可爱。在华老师的课上,学生是那么从容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在又“刁钻”又“坏”的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收获了多么好的习惯啊,这就是华老师“误导”的作用。华老师的“误导”不就是在促进错误性资源的生成吗?所以,我赞成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误导”。

我们知道高速路为什么要设置很多的弯道吗?高速公路因过于平坦、笔直,高速行车时发动机的声调一成不变,司机因缺乏感官刺激,逐渐产生精神疲劳,速度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会随之减弱,所以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再者,司机的眼睛长时间地看无限远方,会产生一种视差,对安全极为不利。

同样,学生学习过程太“顺利”,他们就会“麻木不仁”,注意力就会降低,所以适当来个“急转弯”,吊吊学生的胃口,是很有效果的。在笔直的大路上走进个“死胡同”,再返回大道,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后又回到正确的路上,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顿悟是快乐的,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有质的飞跃。正如歌德所说的:“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综上所述,我觉得课堂上要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思维,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己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课堂上学生出现了任何情况,教师都不要慌张,而要沉着面对,要冷静分析、对待学生的错误的回答,学生的错误被教师有效地利用了,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课堂的错误中汲取营养,这样的课堂才是共生的、“双赢”的课堂,也是我追求的高境界的课堂。所以,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平日里应该勤反思、勤钻研,善于抓住错误性的资源,善于催生错误性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错误性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让错误性资源服务于我们的课堂。

猜你喜欢
条船误导差错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算法多样化教学分析
误导孩子的20个坏习惯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误导牌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盘点影视剧中的那些医学误导
层层推进逐步建构数学模型
——《应用问题(二)》教学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
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