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16年:回顾与思考

2009-01-20 02:08陈海英李丽霞
关键词:趋势内容方法

陈海英 李丽霞

摘要: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转向“如何学”,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文章利用CNKI对国内16年(1993-2008)来的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从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研究发现国内二语学习策略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所采用的研究视角有了很大变化,在研究方法上逐渐出现了以实验研究、混合研究等为主的定量研究,但是我国学习策略研究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研究内容不断增多但未得到深化;第二,研究方法中问卷调查仍占了主体;第三,学习策略与教材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策略教材存在空白;第四,策略训练意识淡薄,训练方法和步骤亟待改善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策略;趋势;内容;方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112-05

随着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转向“如何学”,语言学习策略受到研究者们极大的关注。尽管学界对学习策略在语言习得中的归类尚存争议,但从理论上讲,学习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二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进一步了解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元认知、认知、社会

和情感过程,揭示学习者的内部认知机制和外部影响因素;在实践上,二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对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者普遍认为,英语学习能否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业成就,与是否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联系紧密。[1-3]

1975年Rubin发表了玏hattheGoodLanguageLearnersCanTeachUs的文章,标志着第二语言(L2)学习策略研究的开始,二语学习策略研究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在我国,外语学习策略(Foreign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简称FLLS)研究从1984年开始萌芽到1992年仍处于起步阶段,至1993年后策略研究全面启动,研究成果不断涌现。[4]全面启动阶段的研究成果丰硕,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文章以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我国二语学习策略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

一、研究方法

高一虹(1999)在《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把研究方法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三类。[5]基于这一分类,笔者利用CNKI对1993-2008年16年间国内1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二语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进行了检索,从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过去16年来国内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根据检索统计,最后确定了其中的22篇为理论研究、148篇为实证研究(表1),从研究的基本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这170篇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国内二语学习策略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所采用的研究视角有了很大变化;在研究方法上则以定量研究为主。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趋势

由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过去16年中,国内二语学习策略研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93-2000年间,共有36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占论文总数的21%,这一时期年均5篇文章发表,表明学习策略研究表明虽全面启动,但研究人数尚不多,覆盖面尚不够大;2001-2008年间,共有134篇论文发表,占论文总数的79%,这一时期每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基本上都在16至20篇之间,比前8年有了量上的飞跃,这一现象表明二语学习策略研究在国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折射出外语教学重点由“教”向“学”转变。

(二)研究内容

在过去的16年里所发表的有关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170篇文章中有22篇属于理论研究,占总数的13%;有148篇属于实证研究,占总数的87%。实证研究又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包括观念策略的偏爱与变化及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而微观上则包括听力策略、阅读策略、口语策略、写作策略、词汇策略等研究。

1.理论研究。针对我国外语学习的特点,研究者们从理论上对二语学习策略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对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学习策略的结构和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6-10],主要包括综述和理论构建两大类。在这些理论当中,文秋芳的策略分类理论尤其引人注目,该理论强调策略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突出了策略系统内部的层阶性。研究者还发现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受到如语言学习观念、学习者因素、年龄、性别、动机、心理类型、焦虑以及学习者的个人背景等诸多要素的影响。这些研究表明我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已经越过了“借鉴、模仿”阶段,进入了“融合、创新”阶段。[4]

2.实证研究。从观念、策略的偏爱与变化以及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等宏观层面来看,1993-2000年间仅发表了13篇,而2004-2008年间共发表44篇。这44篇文章与之前的文章相比在研究视角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袁凤识,刘振前,张福勇(2004)对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6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上都有显著性差异。[11]葛炳芳对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三者关系等进行了实证研究;[12]秦建华,王英杰从元认知策略入手,探求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入了策略培训;[13]张庆宗就外语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被调查的学生较多地使用元认知策略,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14]这些研究引入了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应该尝试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学任务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教学,用策略管理学习。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语言成绩关系的研究大多表明语言学习策略对语言成绩有促进作用,但至于哪些具体的策略对成绩有促进作用则有不同的结果,这可能与策略和成绩的测量工具以及被试的不同有关。当然其结果不同也和策略的分类不同有关,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必要的分类不仅能对学习者使用的语言学习策略有全面的认识,且有利于对其进行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所以进一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学习者的策略分类标准和分类系统、设计出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显得尤为重要。

微观层面见表2(内容栏中,1——观念、策略的偏爱与变化策略;2——策略与英语成绩的关系;3——听力策略;4——阅读策略;5——口语策略;6——写作策略;7——词汇策略;8——理论研究)所示,无论是听力策略、阅读策略、口语策略、写作策略,还是词汇策略研究成果在最近5年内总体上都在提高,多于过去11年发表的文章;变化尤为明显的是写作策略,从没人研究发展到6篇文章的发表;其次是口语策略,近五年的论文成果近乎于过去11年的3倍。这些突出变化表明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写作策略研究的缺失以及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另外,各个策略的研究正趋于平衡发展。这说明不管是在宏观方面或微观方面,我国对学习策略的研究真正进入繁荣时期。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国内已经在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上取得很大进展,可见我国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和借鉴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并开始结合国内教学着手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根据对论文研究方法的分类统计,在过去的16年里,国内学习策略研究中非实证性研究如思辨性的理论探讨和综述类的共占13%,而基于统计数据的描写性和实证性研究的文章共有148篇,占论文总量的87%,处于主导地位(见图4)。

研究方法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在148篇文章中,定量研究90篇,占文章总数的60.8%;定性研究的文章只有10篇,仅占总数的6.8%;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章48篇(实际上这些文章中,部分仍然以定量研究为主),占总数的32.4%。由图4可以看出,在2001年以后也就是在16年的后半个时期,三类研究形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发展趋势:定量研究迅速发展,以年均10篇的速度增长;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从2002年起开始以年均至少5篇的增幅明显攀升;定性研究在2001年骤然上升后缓慢发展。此图表明在国内学习策略实证研究中,定量研究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则在近几年得到关注;而定性研究则倍受冷落;同时也这一现象也说明了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在科研中已掌握了实证研究方法,并且也逐渐认识到单靠一种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在信度和效度上都远比不上使用多种方法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靠,所以在实际研究中,人们常常混合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15]

实证研究以问卷调查形式最多,实验研究也得到一定重视,2004-2008年5年间的文章数量比1993-2003年11年翻了一番,混合研究(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与试验等)是过去的5倍,这些数据都说明,我国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正向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三、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新动态

我国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自1993年以后全面启动以来,由过去的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数极少、研究对象单一、研究范围有限、成果不多一直到今天的蓬勃发展,研究由点到面,由表层到深层,逐步深入,研究范围和对象逐步拓宽、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化、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6]从学习策略的界定、结构分类、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到学习策略的使用与语言学习成绩的关系的研究都表明国内学习策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当前,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呈现出新趋势、新变化、新动态:第一、重视学习策略培训(为引进国际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南京大学于2003年8月12-18日举办了首次“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第二、学习策略呈现出从心理学、策略的发展变化过程、儿童策略的“利用缺陷”以及网络条件下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多视角、多学科进行研究的多元化特点;[17-19]第三、研究方法步入质、量化相结合的成熟发展阶段。

四、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第一,研究内容(从学习环节的研究转向较高水平的认知策略研究和情感策略研究;从探讨学习策略概念结构要素转变为构建由理论指导的科学的学习策略体系)不断增加,但未得到深化;第二,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近五年内综合研究、实验研究都有所增加,但问卷调查仍占了主体。第三,学习策略与教材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学习策略培训不能离开教材内容而单独进行,策略教材存在空白;第四,策略培训未得到广泛推广,师生策略训练意识淡薄,训练方法和步骤亟待改善等。

五、结论

16年来,我国外语学习策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今后的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扩大研究对象、研究地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向纵深方向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更加重视实验和应用等实证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注重策略应用,在教材编写上,要把语言内容和学习策略融为一体,从而使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和策略培训相结合;加强师生策略培训,增强策略使用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RODELLIS.Thestudy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4.

[2]STERNH.H.Fundamentalconceptsoflanguage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1):39-45.

[5]高一虹.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8-16.

[6]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1(5):586-590.

[7]黄旭.学习策略的性质、结构与特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0(4):85-92.

[8]魏声汉.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研究,1992(7):21-24.

[9]胡斌武.学习策略的结构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121-123.

[10]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袁凤识,刘振前,张福勇.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差异研究[J].外语界,2004(5):25-32.

[12]葛炳芳.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观念、策略关系的一项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1):14-23.

[13]秦建华,王英杰.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J].外语界,2007(2):73-81.

[14]张庆宗.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41-244.

[15]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6]王立非,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记全国首届“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班[J].外语界,2003(6):49-54.

[17]李菲菲,刘电芝,刘宝根.儿童策略的“利用缺陷”研究[J].心理科学,2005(2):272-276.

[18]林莉兰.网络自主环境下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研究——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J].外语研究,2006(2):39-45.

[19]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49-54.

猜你喜欢
趋势内容方法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用对方法才能瘦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