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逸事

2009-02-10 03:26孟宪歧
六盘山 2009年1期
关键词:乡长花坛村主任

孟宪歧

路障

天外村竟通了柏油路,这让村民们激动了好长时间。大家把柏油路看得和自家的院子一样重要。村东头的根来成了义务扫路工,哪怕路上有一片树叶,他也要捡起来。

根来跟村主任说:“修这路,虽说国家拿了大头的,可咱个人也掏了钱的,就像自家的东西,要知道好好保护,爱惜才行。”

村主任夸他说:“你根来真不错,再评文明村民时,我一定投你一票!”

可根来却架不住夸。

没几天,他就在他家门口的柏油路上摆了两条木凳,占了柏油路的一多半。来来往往的大小汽车过不来了,都堵在了村东头。

有司机下车问:“大哥,凭啥挡道呢?”

根来说:“修路时,我家掏了五百块钱,我占的地方就是用那五百块钱铺的,让走不让走得我说了算。走也可以,但必需交钱,大车每次十块。”

大车司机说:“这不是乱收费吗?”

根来说:“爱交不交,反正,你也走不了。”

小车司机被根来放行了,根来对他们说:“我截的是拉矿石的车,跟你们没关系。”

村主任听说后,赶紧找根来,问:“刘根来,人家在咱这里开矿,是好事,咱不能这样做呀!”

根来说:“村长,我这是为咱村老百姓着想啊,你看,那大车装了好几十吨的铁矿石,严重超载,把咱这路都轧坏了。”

村主任说:“那也不能收钱啊,让人家传出去,咱村还咋当文明村啊?”

根来说:“文明村值几个钱?这光光的油路可是钱铺起来的,轧坏了,谁来管?”

村主任说:“这你不用操心,到时候自有人来管,你把凳子搬走,赶紧放人家过去。”

根来说:“村长,这事你甭掺和,我知道你们当官的都胆小,不敢惹有钱的有势的,我一个老百姓怕啥?如果他大车不超载,我就放行,可是,哪找不超载的车?”

正说着呢,铁矿的老板开着小车过来了。从车上下来两个彪形大汉,抄起根来的凳子就扔了出去,根来急了,想去抢凳子,一个大汉像抓小鸡般把他摁在地上,吼:“你小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啦,敢拦我们的车?”

根来被大汉摁着,挣扎不起来。就大声嚷:“我们掏钱修的路,凭啥你们来祸害?”

老板下了车,阴着脸对村主任说:“你得好好管教管教你的村民了,要不,可有人要帮你管了!”

村主任突然对老板说:“我的村民怎么管,是我的事,可你们车超载轧坏了路,总得有个说法吧?”

老板把手一挥:“这你们得找乡长说去,他当时答应我们无偿使用这条路,不信,我让他过来,你们问问。”

老板说完就给乡长打电话。

老板说:“你马上来天外村,我被他们把车挡了,越快越好!”

老板打完电话,对那个摁根来的大汉说:“你撒开手,让他起来,不信他能翻了天!”

不一会儿,乡长被人用摩托车带着赶来了。

乡长厉声问村主任:“怎么回事儿?谁敢挡道?”

村主任指着那些拉矿石的大卡车说:“他们超载,把我们村的油路轧坏了,根来要收损失费,他们不给。”

乡长愠怒地问村主任:“这是你允许的?”

村主任点点头:“乡长,是我允许的。”

乡长怒吼:“你简直是乱弹琴!”

根来猛然站在了乡长面前,挺直了胸膛,大声说:“乡长,这事跟我们村主任没关系,是我自己要干的!”

乡长没有理睬根来,他对村主任命令说:“你立即和村民做工作,保证公路畅通,不得有误!”

乡长说完,就上了老板的车,对老板笑了:“走,去皇都酒楼,一条龙服务!”

老板也会心地一笑,轿车朝城里开去。

剩下村主任和根来面面相觑。

村主任若有所思地自语:“看来,今年的文明村,怕是泡汤喽。”

根来说:“村长,你真够哥们,把事往你身上揽,是保护我呢,我得谢谢你。”

村主任无可奈何地笑着说:“你是为全村人争气呢,我咋能不管?”

村主任晚上挨家挨户串起了门。

第二天,就有四五家在油路上设了路障,所有村民都在油路上,看见超载的大汽车,就给扣下,一辆也不放行。

结果,老板派来的人和天外村的人发生了冲突,根来和几个村民受伤住进了医院。

乡长来了,县长也来了。

县长对乡长说:“要正确处理好老百姓和私营企业的关系,这路,也确实损害严重,企业是要负点责任的。”

乡长就找老板谈。

老板也怕把事闹大了,不好收场,毕竟是在人家一亩三分地上,就答应每年给村里一部分资金,做为维修油路的费用。

老板很大气地对乡长说:“你应拿的,我一分不少。以后,还要麻烦你。”

乡长马上说:“为企业服务,应该的,应该的。”

根来他们几个人出院时,村主任亲自开车把他们接出来,去了县里最好的酒楼,给他们压惊。

村主任说:“谢谢大家帮我做了应该做的事,没有你们,我什么也做不成。”

根来就哭了,根来说:“村长,你是好样的,我们受点皮肉之苦,心里甜着呢,有你这样的村干部,是我们修来的福分。”

天外村到底没有成为乡里的文明村。

但天外村的油路保护得最好,没有超载的大卡车通行。而其他乡村的油路,刚铺了不到两年,便千疮百孔,修了补,补了修,好像永远也修不完补不完似的。

习惯

天外村的山,好像都是宝贝似的,今天这个老板挖,明天那个老板挖,都挖出了能换钱的好东西。

天外村的人就渐渐富裕了。

村主任已经不满足于去乡里争个文明村回来,他的眼光盯着省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呢。

村主任按照省里新农村建设要求,对村容村貌做了统一规划。

天外村破天荒盖起了一栋栋标准住宅楼,很气派,也很漂亮。

村主任过去当过兵,有个早起的习惯,他漫步在宽宽的马路上,看着整齐划一的现代化村庄,心里也喜滋滋的。

可是,他发现了问题。

根来家住四楼,看他急匆匆的从楼里跑出来,村主任就问:“根来,慌慌张张干什么?”

根来答:“村长,我去解手!”

根来说完便不再答话,脚步越发快,看样子真憋得够戗。

村主任纳闷:“他家的卫生间是坏了?还是停水了?”

正想着,老磨家的媳妇也慌慌地从楼里跑出来。按年龄,村主任得管老磨媳妇叫嫂子。

村主任就逗她:“老磨嫂子,根来往厕所跑,难道你也往厕所跑不成?”

老磨媳妇大声说:“憋了一宿尿,往厕所跑没错吧?”

村主任又逗她:“我老磨哥就在你身上压了一宿?连尿尿的工夫都没有?”

老磨媳妇嘎嘎大笑:“哎呀,我说村长兄弟,你也太抬举你大哥啦,他要有那个能耐,我给他烧香磕头都愿意!”

老磨媳妇接着说:“我不跟你斗嘴,要紧办事。”

老磨媳妇说罢,就钻进了厕所。

根来从厕所出来了,村主任问:“你家卫生间咋啦?”

根来说:“没咋着呀。”

村主任说:“那你跑出来解手干啥?”

根来就笑了:“在厕所蹲惯了,在家里解不出来!”

老磨媳妇也出来了,村主任问:“你在家解手也解不出来吗?”

老磨媳妇嘿嘿笑着说:“可不吗,坐着就是解不出来,再说,出来解手还省水呢。”

村主任突然就有了新的决定:当时怎么就忘了拆掉村中心的公用厕所呢,不卫生,也不讲究。这回,该拆了。

村中心的公共厕所说拆就拆了,又在村外边盖了一处,离村远,没有人再出来解手。

秋天一眨眼就到了。村民们把大车小车的谷子大豆拉回来,全都堆在了宽敞的柏油路面上晾晒。多了,就影响了交通,还有危险。

村主任急眼了,他在大喇叭里喊:“请大家注意,立即把晾晒在公路上的粮食收起来,我们是省里的典型,要有省里典型的风范。”

村主任连喊了三天,也没有一家往回收的。

村主任便到外面雇了十个人,一辆大卡车,只用了半天时间,就都给清理走了。

村主任对前来找他理论的村民说:“按着村规民约,你们违反了若干条,这些粮食,村里准备作价卖掉,抵顶你们的罚款,不够的,还要你们以义务工偿还,不出义务工的,就扣掉你们应该分得的奖金。”

村主任接着说:“这回还要给你们每家摘掉一个星!”

就有人慌了,提出说:“村长,罚款就得啦,再多罚点也行,那个星就给我们留着吧,我儿子正处着对象呢,如果女方知道我家不是五星级文明户,还不吹了呀?”

还有人说:“村长,去年我们家就因为没给学校捐款,少了一颗星,孩子连学都不愿意上了,说同学笑话我们家不文明,今年说啥也不能再少了。”

村主任严肃地说:“你们啥也不用说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后一定要按村规民约办,不文明的事不做,做了就坚决改。星嘛,该摘就得摘。”

村中心修了几个大花坛,里面栽上了许许多多的花。

老磨老婆就喜欢花花草草的,便偷偷去花坛里挖了一棵栽在自家的花盆里。老修媳妇见了,也去挖了一棵,根来媳妇挖了,秋霜妈也挖了。你挖一棵,他挖一棵,渐渐地,那几个花坛就露了地皮,像漂亮的女人长了秃疮,难看死了。

村主任把所有挖花的女人男人都召集在村部里,村主任说:“你们家里美了,有花香可看可闻了,可那花坛却丑陋无比。现在,你们四家承包一个花坛,把花养好,到秋天由全体村民来决定对你们的处罚。”

到了秋天,那四个大花坛真是出息得葳葳蕤蕤的,红得像火,粉得似霞,黄得如金,白得比云,花香四溢,争奇斗艳。

村主任站在花坛边上,说:“他们虽然犯了错误,但他们改了,而且改得不错,大家说应该怎么样来处罚?”

有的说:“他们将功补过了,处罚就算了。”

有的说:“他们养的花,比村里养的好,拉倒吧。”

村主任最后说:“功是功,过是过,今年这事就算过去了,但明年的事却没过,村委会决定:明年的花坛,还由他们来负责,如果弄好了,就既往不咎,如果弄不好,再做处罚!”

来年一开春,村中心那四个大花坛就开始招蜂引蝶了。

可是,又有让村主任不高兴的事了。

村民住宅楼前的绿化带里,有人竟种了蔬菜,盈盈的嫩芽儿绿得可爱。

一问却是根来种的。

村主任问根来:“根来,你咋这糊涂呢?你想种菜有菜地,干嘛捣这个穷乱呀?”

根来嗫嚅说:“我看它闲着也是闲着,就种了点,离家近,好拾掇。”

村主任问:“你说该咋弄哇?”

根来说:“按村规民约十八条,交罚款五百元。”

村主任又问:“还有呢?”

根来说:“还有,还有,在村公开栏橱窗里张榜公布一个月。”

根来接着说:“村长,罚款我认交,这张榜公布,就免了吧,挺寒碜人的。”

村主任说:“既然是大家定的条款,我个人更改不了,哪样也少不了!”

村主任又说:“你记着,永远要让自己支配习惯,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村主任还说:“坏习惯,害死人,不改真的不行,可是,积习难改呀,大家还得好好努力。”

养猪

天外村的人住了楼房,用上了自来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似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可是,农村毕竟是农村,农民毕竟是农民,他们要种地,要打粮,要在田里劳作,要土里刨食吃。

大家都找村主任说:“我们守着那么多粮食,总不能老买猪肉吃呀,盖猪圈吧,一家一个。”

村主任想想也是,这农村没个鸡呀猪呀狗呀的,就没有农村的味道了。

每家出点钱,村里再补点,一处一处的猪舍就盖起来了,标准齐整,很有点养猪场的样子。有了猪舍,家家就都喂起猪来。这猪圈有远有近,全是村里统一抓的阉,谁也没意见。

这样一来,里面就有好多故事啦。

数根来倒霉,抓了离家最远的那一间。

但根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可埋怨的。相反,他还从中得到不少的乐趣。

每天,他提着猪食桶,从每一家的猪舍前经过,他的脚步轻轻的。他熟悉了谁家的猪长得快,谁家猪长得慢,谁家猪是黑色的,谁家猪是白色的。

看见人家提着猪食桶来喂猪,他问:“老窦,用啥饲料哇?”

老窦自豪地说:“最新科学配方,最快增长速度,百种混合饲料!”

根来就撇撇嘴:“你家猪长得跟气吹似的,猪肉好吃不了!”

老窦嘻嘻哈哈地笑着说:“你不知道哇,我和你嫂子都有高血压,哪敢吃肉呀?这猪快速育肥,一卖,咋也弄它个三五千的。”

根来又看见土豆来喂猪,就问:“土豆,喂啥饲料?”

土豆答:“不知道,反正是管爱肥爱长的。是我家老大从城里买回来的,比咱乡饲料站便宜一角钱呢。”

李三娃也来喂猪。

看见李三娃家猪圈里的那头黑猪,是全村身架最小的,根来问:“三娃,你家猪咋就不长个呢?”

李三娃自豪地说:“别看它个小,可它是精品啊!你没听潘长江说,浓缩的个个都是精品吗?”

根来有些不明白,就凑到李三娃面前,看看他猪食桶里的猪食,问:“你用的是什么牌子的饲料?”

李三娃神秘地附在根来的耳边小声说:“三娃牌饲料!”说完,李三娃便放声大笑。笑完,李三娃说:“我根本不用什么饲料,我喂这猪,是为了自家杀肉吃,喂的都是纯粮食,不信你看看,全部棒子面!”

根来突然问:“你家一共才三口人,也吃不了一口大肥猪啊!”

李三娃又笑了:“咳,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买一半,留一半,不就行啦?”

根来点点头说:“也是,也是。”

根来晚上去找老窦,让老窦帮他买饲料,是那种快速育肥的。

根来家的猪也跟气吹似的,一天一变样。

根来没啥事儿,总去李三娃的猪圈看他养的那头小黑猪,油黑的身子,肥头肥脑的,也挺招人喜爱的。

根来就看着这头猪嘿嘿笑,边笑边说:“嘿,小家伙,慢点长啊,等到腊月再猛长啊!”

秋天刚到,就有猪贩子来天外村收购活猪,全村的肥猪几乎都出栏卖掉了。

根来家的那头猪虽然也已经三百多斤了,但他没有卖,他要接着养。

李三娃家的小黑猪才长到不足二百斤。

卖掉猪的人家又都抓了一头猪崽,准备喂到腊月就宰。

现在整个村里只有根来和李三娃家的猪最大了。

李三娃看根来的猪大了,没有卖,就问:“根来,人家都把猪卖了,你咋不卖呀?”

根来说:“我要养到过年呢,我家亲戚多,一家几十斤,养小了怕分不过来。”

李三娃说:“也是,你光小姨子就六七个,一头小猪还真不够。”

快近腊月的时候,猪贩子又来了,这回他没有收购到别家的猪,只把根来家的猪收走了,一过秤,六百八十斤还出头呢。

根来数着厚厚一沓子钱,乐得合不拢嘴。

晚上,根来拿着钱来到李三娃家。根来数了两千元,递给李三娃。

看着三娃吃惊的样子,根来笑着说:“我家猪出了点毛病,不吃食了,万一死了,那损失就大了,只好卖啦!”

根来看着李三娃半信半疑的眼神,接着说:“这不,眼看过年没有猪肉吃啦,赶紧向你打招呼,先预付两千元定金,就买你家猪肉了,到时候多退少补。”

根来不等李三娃说什么,又说:“我知道,你不能看我家过年连猪肉都吃不上吧?”

李三娃非常不情愿地说:“你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还能说啥?本来,我是打算把猪杀了,一半自家吃,一半送我岳父家。这回……”

李三娃说到这里就不往下说了。

根来起身把钱使劲往李三娃怀里一塞,急匆匆走了,李三娃在后面追着说:“看你,乡里乡亲的,收啥定金啊,早晚把猪肉卖你得了呗!实在不行,我自己不吃,也得给你啊!”

伴着喜庆的鞭炮声,天外村的人把年过得红红火火。

根来用筷子夹起一块肥肥的猪肉,送进嘴里,一咬,满嘴流油啊。

他兴奋地对老婆说:“这肉,真香,还是喂纯粮食的猪肉好吃啊!”

老婆吃吃地笑,说:“你呀,为了吃上李三娃家的肥猪肉,把心眼都算计进去了!”

根来也吃吃地笑,笑中藏着点狡黠,说:“我不算计,他李三娃能把这么好的猪肉卖给咱们?”根来、老婆还有孩子就都把筷子伸向大碗里的炖猪肉了!

肉香弥漫了整个屋子。

[责任编辑:李敏]

猜你喜欢
乡长花坛村主任
感情强烈的叹号
一只鸡
一只鸡
一只鸡
冬日清晨
福利来了
不凑巧
美丽的花坛
高乡长爱扶贫
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