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备课评价”浅析

2009-02-19 10:04吕跃君勾德汇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精力教研组教案

吕跃君 勾德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对本校的几十位任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是教师在整个备课过程中,20 %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 %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而且 90% 的教师对现有备课评价方式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

我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三种:一是备课管理过分地注重教案篇幅、字迹、格式和数量,而忽视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的过程(主观因素),使得教师们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书写教案上。加之教材稳定,同一教材用了几遍,教师重新撰写教案的兴趣减弱;教案汇编之类的出版物越来越多,也确有一些可借鉴、可选用的;显然,这样的备课现状,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二是教师任课门类多、任务重,也限定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致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参考备课手册(教案范本)和以往教案(客观因素)上。三是教学管理上的某些规定(如要求教案格式整齐划一,要求教案内容越详越好,等等),并且与教师津贴挂钩,使得一些教师不得不用有限的备课时间来抄教案,以应付检查。上述三个因素决定了教师备课精力的 “一九开”。

二、改进的建议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依照学科特点先后有序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是备课的一个流程,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然而,这条流程在新形势下该如何进行?

1. 提倡“师师互动”。近年来,“合作教学”的一些主张,已被大家所认同。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颇受重视。与此相适应,课前准备环节,也应提倡“师师互动”。拟定教学计划、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学方案、编选习题作业等,都可以采取“师师合作”的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形成互补结构,发挥群体优势,提高整体备课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信息的多元组合与思想的碰撞,为教学设计的创新提供条件。至于合作备课具体措施,可以因校制宜。

2. 提倡形式多样。与其他教学问题一样,教案的书写形式也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教师和所有课题的固定模式。教案的撰写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综合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在脑海中对实际教学情境的设想过程,是教与学活动的构思、预演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带有教师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将这种鲜活、生动的个性化思维结果,削足适履地塞进一个刻板的教案模式之中。

一些学校试行备课与教案撰写的改革以来,教师的智慧与潜能得到了释放。事实上,仅就教案的形式而言,除了采用课本满天星式、单元整体式、活页式、提纲式、表格式、框图式之外,还可以有随笔式和备忘记录式。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内容的创新需要辅以形式的变革,加以更好的表现。因此,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的目的,就是在于促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3. 提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某些工作方式。教师备课、撰写教案,也可以而且应该使用计算机,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重复备课时,使用计算机方便修改,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有条件的学校,或者说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教师使用计算机进行备课,并改变那些形式主义的教案检查规定,使教师从重复抄写中解脱出来,集中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的创新。

进一步,教师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常用的教案格式,作为“模板”、“样框”,储存在电脑里,使以后撰写教案时的一些常规项目,只需填空即可完成。

4. 提倡教后札记。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固然重要。但教然后知困、知不足。因此,教案实施之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教学札记,或者说教学随笔,可以不拘形式。课后有什么感受、认识,或发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新的教学设想,就写什么。可以一课一记,也可以几课一对比、一小结,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教学札记,有助于知教知学,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记取,对于改进今后的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没有个性化的教师,哪有个性的学生?连教案写作模式都不创新,不敢创新,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改革备课评价模式

科学的管理方法应将备课、上课、测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三者的结合让教师树立整体意识,知道备是为了上,上是为了学,而要让学生学好。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备课质量要高,从而激发教师增强备课质量观,淡化备课的应检性。

1. 从集体备课看备课。重视教研组的功能,教研组组织教师在开学初学课标、教材,每周教研活动期间进行集体备课,展开互评讨论活动,并记录在案。

2. 从课堂看备课。组织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四人听评课小组,推门听评课。关注教师课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知识衔接、教材过渡的情况,设置分等量表。

3. 从教学媒体运用看备课。教师课堂是否恰当运用媒体演示,化解重难点,运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

4. 从效果看备课。检查作业通过率,测评合格率。

5. 从课堂创新尝试看备课。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尝试创新。

6. 从教育科研看备课。学期下达硬任务,按月检查教研笔记,督促教研进度,强调成果表达。

根据职业教师生命周期理论区别对待备课要求,营造和谐、民主的学术氛围,这样才符合认识规律,才能挖掘教师的潜能,焕发教师的创造才能,才能使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精力教研组教案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触摸春天》教案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立定跳远》教案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