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训练课教学节奏设计刍议

2009-02-19 10:04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训练课形体课堂气氛

李 丹

我国古代《礼乐记》中谈“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可见,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比喻为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过程。借用到教学中来,节奏是指课堂进程的缓急张弛,节奏艺术则指课堂进程如何运用缓急张弛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形体训练课更是如此,它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手段来改善形体的状态,提高人体良好形态的控制能力和表现能力等的基本素质训练,也是精神文明教育和美的教育。它在全面调理身体形态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师生之间知识的传授、思想的交流、感情的传递……始终都是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节奏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就能有效地推进或抑制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密度、智力能力训练的难度、思维活动的紧张度,对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心理学及运动心理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思维、注意、意志、情感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接受能力表现最为突出。因此,对低年级学生教学节奏要多变化,不能长时间停留在一个环节上。那样他们会感觉到新鲜劲一过,没有再学或再练的必要了,马上会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倦心理;这时,我们可利用教学节奏的变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他们自控力较强,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较稳定的节奏,练习内容也可相对较固定,达到自练的目的,然后再可以变换教学节奏。

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

形体训练内容包括多方面,有基本形态练习,基本素质练习,有单人练习、双人或多人练习,有协调性练习、健身练习及舞步练习等等。形式也各异,动作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节奏的安排也要因内容及训练速度要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单人的形态练习、基本素质练习,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控制,使身体在某种姿态保持一定的时间,这样的练习,教学节奏要缓慢,让学生通过对训练过程的体会,来达到心理承受能力、自制与坚持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感知力的培养。而双人或多人的群组练习,除了必须的基础形体素质练习以外,还要进行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把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的和谐美展示出来。这时的教学节奏既要适合同学间的默契训练,又要利于形体美的表现。对于协调、健身等一些练习,其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动作连接可以先缓慢然后再加快节奏,使其有一个过度阶段即适应过程。而对于一些套路练习,或一些简单的流行练习形式,则可以快节奏进行,激发其练习兴趣,同时也可不同程度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既健美又强身,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

三、教学要求的不同体现

不同的教学任务其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安排教学节奏时,也要有所差异。复习内容的教学节奏,要加快,以提高学生的动作熟练性,达到巩固的目的。新授课衔接内容的教学节奏要放慢些,让学生悉心领会更好的掌握及当堂消化吸收。

四、课堂气氛和情绪的变化

一节训练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在课堂中情绪的变化也影响着教学节奏,教师要特别注意通过调整教学节奏,来调动课堂教学气氛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多数学生练习跟不上,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课堂气氛沉闷下来,动作也相应迟缓,这时教师就要放慢教学节奏,降低难度;如果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练习兴趣不高,就应考虑加快节奏,或者提高动作的难度;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或神态表现出疲惫,教师就应该及时改变教学节奏,穿插一些生动的调趣内容,使学生的注意重新集中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般说来,一节课的节奏要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疏有密,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短短一节课之内,每一个环节都要很清楚,环环相扣,并且要有目的性。课的开始要有激情,调动学生兴趣,节奏发展逐渐提升,高潮应迅速集中,结束应紧凑。在学生兴趣尚浓中收尾,使之回味无穷,寓教于乐。

课堂教学节奏应以实际需要为依据,富有变化,缓急张驰,交错起伏。练习节奏有慢有快,快慢交替,与学生形成“心理共振”,才能塑造出形态优美的体形,真正达到形体训练的目的。

猜你喜欢
训练课形体课堂气氛
将课堂互动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之中的重要性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被偷听的训练课
思维策略训练课与语文学科教学课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让训练课独好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走出作文教学困境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