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启示录

2009-02-19 10:04王淑琴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质量观教职工校长

王淑琴

学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管理者在学校发展中充当关键角色。有人说,在学校的舞台上,校长是领跑者,校长跑得多快,老师们就会跟着跑多快;校长是船长,是掌舵的,要指挥学校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远航,达到理想的彼岸。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21世纪,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中诸多因素的作用,而在这诸多因素之中,校长又起着十分关键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不光是教育家有这样的认识,今天,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个好校长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那么,究竟校长在学校的发展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体会。

启示之一: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有正确的、科学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理论作指导,而这个理论便应当成为校长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校长的教育思想观念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前途。纵观名校长的治校历程,虽然他们所面对的校情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学校的一切工作,并把它作为是非得失的准则。上海中远实验学校杨安澜校长在报告中说:“尽管在不同的学校,关注的重点不一样,面对相同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但其中我总是感到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我前进。这种精神、这种力量来自于我始终‘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同时,也就是这种精神和力量,让我不管在任何时候,不管面对多大的压力,都会精神百倍地向大家展露自信的微笑。”就是这种力量使他改变了一所学校的命运。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力就是凭着“按最佳发展期设课,创最近发展区教学”的教育思想进行大动作的课程改革,在八年内使一所区薄弱学校跃升为上海市窗口学校并在全国都具有相当影响力。他们敢于在小学一年级不开数学课,把课时加到语文和英语两科上,这是符合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的,但却大违传统的课程设置规则,他们想得到、看得准、坚持得住,于是形成了品牌,催生了一所新型的课改示范学校。

这提示我们在办学方面,校长绝不能做一个墨守成规的经验型庸者,也不能做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而惟上级是从的行政型懦夫。各名校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先进的教育思想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其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政治思想的综合体现。因此,校长应自觉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抓住一切机遇,采取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把弱校办成强校,才能把强校办成名校,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启示二:校长的勤勉努力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再好的理念,如果不努力实践,目标也难以实现。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勤勉努力去影响教师,直接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进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具体说来:

首先是勤研究。校长要勤研究自己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学校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学校现在面对的问题、困难、优势。找准学校的问题与优势,就找到了学校发展的空间和问题所在。

其次是善规划。校长要善于在掌握学校情况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视野、改革的思路,对学校的发展做建设性的构想。同时要有清晰、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少长远规划并设计合理的支持、保障机制。

再次是多实践。实践是检验现实的最好的尺子。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学校的计划和目标,使之更加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形成学校发展的资源和力量,深化学校的各项改革,提高学校发展的层次。

第四是常反思。反思是校长个体发展的保障,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必要。作为校长只有不断地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反思,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这样学校的管理才具有提升、发展的价值。校长要在反思中更新,在更新中发展,为学校的发展作好导航和指导。

启示之三: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当我们还沉浸在应试教育的成功喜悦中时,教育质量观已应时代的要求与以往大相径庭,因此,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对推动学校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因此,办学就是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办学者,有着不同的“质量观”。“学生无论是就群体而言,还是就个体而言,都应该是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地、和谐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又有良好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的学生。”北京市四中邱济隆校长的教育质量观无疑是与时代要求相吻合的。四中所追求的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是与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完全一致的。它立足于“体”,而不是“点”;立足于“一辈子”而非“一阵子”,符合时代对人才所提出的高素质的要求。因此,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使学校发展拥有长足的生机,校长必须有符合时代要求的质量观,校长的教育质量观对推动学校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

启示之四:校长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一所学校成功的轨迹不尽相同,但校长高水平地管理必将带来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校长要管理好人,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情法并重、廉洁奉公、身先士卒。

1. 德才兼备是校长管理的内在根本

校长是学校教职工的表率,其自身的思想修养,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校长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为人大度,心胸广阔;要谦虚谨慎,务实肯干;要勇于自我批评,敢于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在教职工中树立威信,才能有感召力。另一方面,校长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才能和超群的业务才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同样,要想教师有一桶水,校长必须是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校长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作为校长,业务能力也不容忽视。校长虽然不能像教师那样上课,但也要经常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以便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基层的问题。校长还要带头学理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感染每一名教师,唤起教师的饥饿精神,有危机意识。

2. 情法并重,是校长管理的有力法宝

情、法本身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校长要与广大教职工建立亲密的感情,使其带着那种“士为知己死”的心情工作。校长要善于运用一个“情”字,要尊重教师,关心爱护教师,以情动人,诚恳待人。有一些校长,整天板着脸,不仅学生怕,老师看见还要绕着走。这样会给校长与教师交流造成障碍,校长与教师之间就很难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要让教师既觉得领导尊重自己,又觉得领导可亲可近,干起工作来就会倍加努力,尽职尽责。另一方面,健全的规章制度,又是校长管理好人的保证。常理说的好:“人管人,人难管;制度管人,人服管。”现代管理呼唤人性化管理、柔性管理,但必须是制度约束下的人性化管理。只有建立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大家才能齐心协力,才能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 廉洁奉公,身先士卒是校长管理的外在保障

廉洁是为官之大节,是树立领导者自身形象的道德支柱。只有校长自身廉洁,才能有凝聚力、号召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之威信源于廉,校长廉洁奉公就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对教师产生很强的自然征服力。教职工把校长看作为人的师表、行动的楷模。如果言行不一,对人对己不一,这样的校长很难令教职工信服。因此校长要身先士卒处处带头。要做到以情动人,以德感人,以勤召人,以绩服人。只有这样,校长在教职工心里才能树立高尚的楷模形象,才会时时激励着教职工急校长之所急,想校长之所想,群策群力,拧成一股绳,在校长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无数事实证明,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一名有事业心、综合素质高的校长,能带领一所学校步入健康、和谐发展的快车道,能成为当地乃至全省的一所好学校。因此,作为校长就要加倍努力,辛勤工作,使自己不断成长,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教育充满智慧,让教育充满希望,让教育充满活力。这样校长才是无愧于“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的领导者。

猜你喜欢
质量观教职工校长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基础教育质量观“三问”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机会公平问题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及其路径分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