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制造型企业如何选择供应商

2009-03-14 06:59李松庆
物流科技 2009年1期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殷 萍 李松庆

摘要: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商的选择对制造型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制造型企业的供应商选择工作更加高效且成本更低,文章在已有供应商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制造型企业,首先分析了供应商的分类,然后建立了一个制造型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制造型企业选择供应商的基本流程。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供应商选择;选择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9)01-0142-03

Abstract: Supplier selection is important to a manufactory in the environment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t firs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suppliers and establishes a supplier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n devises a basic process of supplier selection for manufacto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endor sele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through these research the paper try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 in the works of supplier selection to manufactory.

Key words: manufacturing; supplier selection; process of selection

0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大、竞争程度不断加剧,迫使企业不得不超出组织边界来寻求和掌握更多的资源来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供应链管理正是这样一种能够突破组织边界帮助企业整合资源的管理模式。相关研究表明,能够成功建立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选择敏捷的、有竞争力的和相容的供应商。

对于制造型企业,要建立供应链、实施供应链管理,如何使用合适方法选择到符合要求的供应商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在制造型企业中,采购成本占了销售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采购的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决定了制造型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增值情况,同时对整条供应链的绩效有直接影响;供应商在备货、服务等方面可能具有很大的波动,原材料质量、价格、交(验)货、订单处理等方面都会给制造型企业带来生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努力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制造型企业的供应商选择问题作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

1供应商分类

现实中供应链管理应用很成功的企业并不是和所有供应商都建立相同档次的伙伴关系,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和发展战略结成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因为同很多企业行为一样,合作伙伴关系的开发与维护也存在着一定成本,并且伙伴之间相互合作和依赖的程度越高,其所需的选择和维护成本也会越高。尤其现在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的供应市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寻最佳供应商,而这些因素在给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可能增加企业采购成本。因此,在开始选择供应商之前,对供应商作一个合理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对供应商进行有效分类,既可避免在以后选择工作中出现重复,又能降低采购成本,并且有利于以后管理和维护。对于不同类别供应商,制造型企业可以采取不同标准和方法来选择。由于制造型企业采购业务主要集中于原材料/零部件,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制造型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根据企业所需采购物品的分类,对相应所需供应商进行分类。

1.1采购物品的分类

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采购物品分类方法是模块分类法。该方法是对产品的供应市场风险和成本价值比重两个因素进行组合后,把采购物品分成四类:成本价值比重和供应市场风险程度双低的称为常规物品;成本价值比重高而供应市场风险程度低的称为集中采购物品;成本价值比重小而供应市场风险程度高的称为瓶颈物品;成本价值比重和供应市场风险程度双高的称为战略物品。其中,供应市场风险程度是指采购物品及时、充分、保质供应的情况以及物品间替代成本的高低,供应市场风险程度小说明采购企业比较容易获得产品并且对供应商有较强的谈判力和控制力;采购物品成本价值比重是指其在企业产品中成本价值的比重,比重大说明企业可以通过对这一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来控制其产品的成本。

1.2与采购物品相对应的供应商的分类

常规物品大多为标准化的、充分供应的物品,对企业产品的增值贡献能力较低,通常具备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企业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强,且对某个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不是很大。因此,可以把该类物品的供应商定位为一般交易伙伴。

集中采购物品是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基本物品,需求量较大,在采购成本中占很大比重。此类物品的市场差异化程度小,供应商往往愿意通过让出一部分利益或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吸引采购企业。制造型企业在与此类供应商建立关系时,具有相当程度的主导权和较好的讨价还价能力。又因为企业对此类物品通常需求量大并且稳定,所以可以把此类物品的供应商定位为持续交易为主的竞技性/技术性合作伙伴。根据所采购物品的重要程度,这类供应商也可以发展为较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战略物品从短期来看会让企业付出较大代价,但从长期来看却保证制造型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采购管理的重点。因此,企业有必要和此类物品的供应商建立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

瓶颈物品由于其供应风险较大,而企业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又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品。为了防止其可能的供货中断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所带来的风险,应该尽量和此类物品的供应商建立重要的战略伙伴关系。

将供应商作了以上大致分类后,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对选择标准和程序作适当简化处理。

2供应商选择的流程

2.1需求分析

制造型企业往往面临着某种原材料/零部件是购买还是自制的问题,这时首先要进行核心竞争力分析,以识别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在非核心业务方面考虑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可以用SWOT分析法来进行分析。

2.2确立选择目标

建立与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供应商选择目标,以便以后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时有据可依,同时也是节点企业围绕共同目标进行的一次业务流程重组。

2.3成立评价小组

企业需要专门成立一个小组来评价拟选择的供应商。成员主要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高度与供应商密切合作的部门。每位成员必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并且组建的评价小组必须能够获得制造商和供应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支持。

2.4制定评价指标

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反映企业自身和经营环境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的各种不同属性的指标,按一定的隶属关系、层次结构组成的有序集合。企业要根据全面性、科学性、稳定性、可比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可扩充性的原则,建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选择不同合作层次的供应商时,所设计的评价指标是不一样的。例如,在选择一般交易关系的伙伴时,采购企业不需要关注供应商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能力,而主要关注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是否具有单位价格优势等传统的采购指标。这时就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指标来评价供应商,简化供应商选择工作来合理控制采购成本。但是对于重要战略供应商的选择,由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战略关系紧密,建立评价时就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时就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复杂的指标体系。

另外,为减轻选择合作伙伴的工作量,制造型企业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可分成初步筛选指标和评价指标两部分,初步筛选指标是供应商要达到的基本条件,对其设置一定的阈值。当备选合作伙伴的某个指标达不到这个规定的阈值时,直接进行淘汰,不再继续进入后续选择流程。

按照上述制定供应商评价指标的思路,参考相关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制造型企业选择供应商的指标体系见表1。

在表1中,将供应商评价指标划分为三大类:基本条件、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水平、企业外部合作能力,把每一大类再进一步细分就构成了准则层,最后细分为可度量的指标,构成指标层。其中,基本条件中所包含的指标是所有供应商都必需要达到的条件,作为初步筛选指标,制造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每个指标设置一个合理的阈值。只有当备选企业的这些指标都能达到所设置的阈值时,才能进入下一个流程。而对于另外两大类的指标,企业可根据最开始对供应商的分类,灵活选择应用后进入下一个步骤。

2.5选择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按照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调查、收集有关供应商的信息,在合理收集供应商信息的基础上,采用一些数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价,选出合格的供应商,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合格的供应商可选,则需要调整供应商选择目标,重新开始选择流程。目前,可以应用于供应商选择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主要分为三类: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有公开招标法、协商选择法、ABC成本法、线性规划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神经网络法、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成分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集成应用法等,制造型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方法加以应用。

2.6实施供应商合作关系

在实施供应商合作关系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市场需求、企业间对比不断变化,制造型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供应商评价指标,或重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重新选择供应商的时候,应事先通知旧的合作伙伴,给其以足够的时间应对变化。

参考文献:

[1]Srinivas Talluri, Baker R C. A Quantity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Efficient Business Process Alliances[C]//IEMC96.Managing Virtual Enterprise,1996:656-660.

[2] 李松庆. 第三方物流论:理论比较与实证分析[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 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1-173.

[4] 李松庆. 论企业如何选择第三方物流供应商[J]. 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1):32-33.

猜你喜欢
制造型企业
基于AHP和TOPSIS法的制造型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研究
制造型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系统的开发
制造型企业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探析
管理会计在制造型企业的应用
制造型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重庆制造型企业自主品牌战略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略论制造型企业资金与成本管控的结合
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产业“先富带动后富”发展模式研究
制造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现存问题及优化方式研究
制造型企业的营销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