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食品安全史上的警示性符号

2009-03-19 05:38万晓艳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三鹿乳制品奶粉

万晓艳

随着三鹿集团进入破产程序,人们期待的是,它能真正成为我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个警示性符号。引起现在及后来的食品生产商和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杜绝类似悲剧的重演,改写我国食品安全史。

2008年,冬至。

骤降的温度、冷飕飕的寒风,让无数自驾电动车、自行车上班的人们,加入到了公交车站牌前等待的人流中。

随之,火爆起来的还有公交站牌旁边的豆浆摊,摊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从9月份,“三鹿奶粉事件”被曝光后,这里的人流就增加了不少。

“从三鹿出事后,我再也没有喝过牛奶。以前,牛奶是我必不可少的早餐……还好有豆浆,我每天上班等车的时候到这买一杯。”排在队伍末尾的小云显然还没有从3个月前“奶粉事件”中走出来。

与小云一样,不曾从困惑中走出来的是更多的“妈妈”们,所有的奶粉都似乎不再安全,“给孩子喝什么”困扰着她们。

胡娟霞,半年前与丈夫杨军喜添幼子。由于身体原因,医生建议胡娟霞最好不要亲自哺乳。“不知道给孩子吃什么好?国产的奶粉不放心,进口奶粉价格又高,消费不起……”胡娟霞道出了众多“妈妈”们的苦恼。

三鹿,辉煌中没落

2008年12月31日上午8时,三鹿掌门田文华等4名原三鹿集团高级管理人员受审,并当庭承认被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属实。而此时三鹿集团已经进入破产程序。

2008年9月11日,三鹿和国家卫生部对甘肃个别婴幼儿食用三鹿奶粉出现泌尿系统疾病做出回应。三鹿,这个一度让国人引以为傲、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的知名品牌瞬间坍塌,奶粉业“第一巨头”三鹿集团迅速走向解体。

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1月27日8时,全国累计出现因食用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异常患儿29.4万人,累计住院患儿5.19万人,累计收治重症患儿154例。

庞大的受害婴幼儿人群,将这起重创我国食品市场的奶粉业“9·11”事件——“肾结石事件”事件再次升级,其影响的进一步扩大,迅速淹没了试图重启三鹿品牌的一小部分呼声。

12月24日,三鹿集团进入破产程序。据保守估算,三鹿负债达20亿元。至此,我国最大的奶制品企业三鹿集团、知名品牌三鹿走上了终结之路。

随着三鹿集团进入破产程序,人们期待的是,悲剧不再重演,期待它能真正成为我国食品史上的一个警示性符号,引起现在以及后来的所有食品生产商和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杜绝类似悲剧的重演,改写我国食品安全史。

阴霾弥漫乳制品市场

3个月来,与三聚氰胺这一专业名词同时出现的,还有笼罩在我国乳制品市场上空的阴霾。

22家乳制品企业卷入三聚氰胺事件,灾难迅速波及整个中国乳业,人们曾经信赖的知名乳品企业几无幸免,其中不乏蒙牛、伊利、雅士利这些大品牌,消费者信心受到极大挫伤,很多人患上了“恐奶症”,整个奶粉行业陷入信任危机。

国内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的同时,也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进口我国乳制品。

2008年10月,我国乳制品出口数量锐减9成,其中奶粉更是下降了99.2%。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1~10月我国出口乳制品11万吨,价值2.8亿美元,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2.4%和50.4%。但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2008年10月我国出口乳制品1036吨,同比下降91.8%。

在出口下降的同时,进口乳制品则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g年10月当月我国进口乳制品3.3万吨,同比增长73.2%,远高于平均水平。

阴霾,弥漫在我国乳制品市场上空。

走出阴霾,不仅需要乳制品企业用实际行动赢回人们的信任,也同样需要时间。

危险的乡村市场战略

“目前,全省(甘肃)共上报病例59人,死亡1例,分布在24个县区,以农村患儿为多。2006年和2007年未报告病例。”(9月11日《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

“据悉,我市(济南)因服用含三聚氰胺奶制品患肾结石的婴幼儿年龄集中在7至12个月大,年龄最小的出生仅40天,农村与城区患儿比例为3:1。”(9月24日《齐鲁热线》)

事实证明,在这次三聚氰胺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乡村消费市场是食品安全的重灾区,而受污染的奶粉都是最便宜的10多元钱一袋的婴幼儿奶粉。

无疑,此次食品安全事件和三鹿抢占乡村市场的低价战略密切相关。

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1700万婴儿出生,其中80%能够得到母乳喂养,还有20%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即340万婴儿需要用奶粉来喂养,每年的婴儿奶粉市场就需要30万吨。如果排除其他因素,50%的市场也要15万吨,和我国仅8~10万吨的年婴儿奶粉产量相比,市场空间巨大。

2004年,安徽阜阳“问题奶粉”事件引发了整个中国奶粉行业的一场地震。大量假冒伪劣奶粉被清除出市场,使乡村市场暂时出现了“真空”地带。针对这种市场状况,三鹿开始着手开发乡村市场。

三鹿集团副总经理张振岭曾充满豪情地说:“要让广大农村的消费者认识、了解、消费高品质全营养的三鹿产品。”

仅2004年,三鹿集团就在短时间内在全国建立了12.3万个乡镇销售点。

然而,在这辉煌战绩背后,危机、隐患暗伏。三鹿,掀起的这场迅猛的抢占乡村市场之战,最终成了三鹿历史上的“滑铁卢之战”,彻底颠覆了三鹿几十年经营下来的品牌、信誉。随之而来,大量的奶粉回收、赔付资金以及疲软难振的销售市场,最终使这个老企业、名企业,知名品牌,河北人的骄傲,中国最大的奶制品企业很快瘫痪,直至破产。

警钟长鸣

做生意如做人。只有自重自爱,爱惜自己的声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大环境下,类似三鹿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毁掉的不仅是无数人的健康。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的信誉、品牌。

三鹿,50多年经营史,由一个只有32头奶牛和170只奶羊的乳业合作社,发展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第一巨头”,15年稳坐乳制品行业头把交椅。其雄厚的实力和历史的积淀在我国乳制品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根基,然而,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短短3个月,它就走向了陨灭。

三鹿的兴衰史,其广泛的影响,足以成为我国食品安全史上的一个警示性符号,警戒后人。

猜你喜欢
三鹿乳制品奶粉
2018年1~2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
奶粉危机
妹妹的奶粉钱
你家奶粉只能冲着喝?这些妈妈们把奶粉做成了这个样子!
通过乳制品源头控制提高原料奶品质的措施
杜马斯燃烧法快速测定乳制品的含氮量
图形在乳制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洋奶粉的罪与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