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经验和展望

2009-03-20 04:15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体制改革开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3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和巨大成就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之一。经过30年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伟大历程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为基本线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目标探索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这一阶段,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展开,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展开了以搞活国有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建立竞争性市场机制和宏观间接管理体制,相应推进了价格、流通、计划、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设立了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改革目标的探索,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体制应该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过程。实践不断发展,认识也不断深化。

——框架构建阶段(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体制基本框架的构建阶段。主要进展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消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竞争性商品和服务价格,培育市场体系;国家计划管理总体上实现了从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计划的转变,构建了新型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了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实行汇率并轨,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加强了中央银行的调控职能;开放了一批新的沿江、沿边及省会城市,加入了世贸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体制完善阶段。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改革开放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总体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协同推进。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这一阶段,至少将持续到2020年。截至目前,在经济领域,重点推进了农村综合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垄断行业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等。完成了加入世贸组织五年过渡期的各项工作,开放型经济格局全面形成。

(二)巨大成就

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第一,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主体充分发育,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以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为导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协调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比较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第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9.8%,总量由世界第十一位跃居第四位:财政收入从1000多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近1.53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754.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28.2%、47.9%和23.9%转变为11.3%、48.6%和40.1%;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70.5%:17.3%:12.2%转变为40.8%:26.8%:32.4%;全员劳动生产率由人均917元提高到24246元;万元GDP能耗从15.7吨标准煤下降到1.16吨标准煤。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变,城镇化水平从17.9%提高到44.9%。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第三,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1978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3785.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提高到4140.4元,均实际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79万。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57.5%和67.7%下降到36.3%和43.1%。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从6.7m2和8.1 m2增加到27.1m2(2006年)和31.63m2,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转变。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5年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人均期望寿命由1981年的67.7岁提高到2007年的73岁。

第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体系全面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包括230件法律、近600件行政法规、7000多件地方性法规的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0年来,我国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找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推进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0年的历程和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和理论启迪

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实践取向、成功动因与内在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理论启示。

(一)主要经验

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历史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是这些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改革理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市场化取向。我国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立新中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坚持围绕发展推进改革。始终把改革作为发展的动力,把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作为促进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不断创造发展的新优势,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把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科学处理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注重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努力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的渐进探索、重点突破和有序推进。通过渐进改革方式,把改革的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努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成本低、震动小、成效大的成功改革之路。

——正确处理政府推动和群众首创的关系,坚持调动各方面推进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推进改革结合起来,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经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正确处理从国情出发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坚持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协同推进。通过体制改革,改善对外开放的条件和环境,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借鉴国外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国外资金、市场、技术、资源和智力,破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商务规则的体制弊端,不断推动体制改革的深化,使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正确处理探索和规范、破旧和立新的关系,坚持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有机统一。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通过改革开放鲜活的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全方位改革的关系,坚持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改革开放是极其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实践中,我国注重微观经济改革和宏观经济改革、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相协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乃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设。

(二)理论启迪

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带来了许多理论启迪,这必将成为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重要指导原则。

第一,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能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动力。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今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法宝。要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打破一切不符合中国国情和科学发展规律的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为改革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

第三,只有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复杂利益关系,保证改革开放平稳健康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坚决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也要兼顾不同地区与行业、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避免引起社会震荡。

第四,只有建立健全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资源配置制度和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五,只有加快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更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条件。

第六,只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社会公正、和谐和人民共同富裕。必须通过改革,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

第七,只有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才能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随着国际间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内外部经济协调发展,取得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地位。

第八,只有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才能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领域的改革与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与之相配套。要在继续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

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加强大的竞争力。

三、继续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功地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未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持久的动力和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认清改革开放新形势

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化解经济生活中不协调,不稳定因素,必须加快改革步伐。近年来,针对经济生活中不协调、不稳定和不可持续因素,我国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有些在短期内难以化解,其根源在于经济运行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理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为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既是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当前,许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尚未解决。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社会建设,从制度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体人民。

四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国内外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必须加快改革,建立健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内外部经济互补平衡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在全面开放条件下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五是完成改革的攻坚任务,必须加快改革步伐。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我国许多改革攻坚任务尚未完成。2020年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明确战略攻坚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第一,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要素市场、资源价格、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二,按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改革。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普及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第三,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改革现行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主要面向城市配置的制度安排,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共享,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营造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法律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

第四,按照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要求,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继续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政企分开、放宽准入、引入竞争、依法监管,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继续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按照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完善促进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完善“走出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第六,按照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相协调的要求,加快推进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回顾30年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体制改革开放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经典来信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