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腐蚀尊严

2009-03-27 04:34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2期
关键词:尊严

陈 云

摘 要:台湾作家王桢和写于1967年的短篇小说《嫁妆一牛车》描写了一出底层小人物的人生悲剧,一个男人的人生悲剧。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主人公阿发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人格扭曲、尊严陷落的过程,来阐释贫穷腐蚀尊严这一残酷的人间真理,以引起读者对于那些病态人生中的病态人物的同情和关注。

关键词:万发 贫穷 尊严

写于1967年的短篇小说《嫁妆一牛车》是台湾作家王桢和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作品主人公万发是个无任何家产的赶车人,老婆阿好却嗜赌常输,“万发为了生存,不惜让别的男人共享他的老婆。因做丈夫的无力养家糊口,结果便妥协,苟且偷生和解,受屈辱,丧失尊严地生存。”小说描写了卑微的人物卑抑的生活,一股淡淡的苦痛和矛盾不动声色地在字里行间缓缓地流淌着,令人深深叹息。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主人公阿发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人格扭曲、尊严陷落的过程,来阐释贫穷腐蚀尊严这一残酷的人间真理,以引起读者对于那些病态人生中的病态人物的同情和关注。

毫无疑问,主人公万发是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悲剧人物。虽然有一个发达的名字,却没有一个发达的人生。阿发自懂事以来,“就一直地给钱困住”,不曾有过哪怕是瞬间的“发”。娶阿好以后,“日子过得尤其没见到好处来”。洪水冲毁了阿发惟一的遗产——三、四分园地,阿发从此一无所有,而逃空袭时患上的耳炎,在延误治疗时机后被一位医生医成了八分聋,以至于难以就业,陷入了无所依傍的生存困境。而且由于阿好嗜赌,常常负债,甚至输到变卖了三个女儿,“只剩下两个男的没发售,也许准备着留他们做蕃息吧”。最终一家人不得不邻公墓而居,与鬼为伴,靠阿发替人赶牛车的微薄酬金来勉强度日,“他们的生活越过越回到原始,也是难怪的了”。

与万发家的草寮相距丈许的一间歪斜的空茅房终于在空了一年后住进了新邻居,在这鬼气森森的荒野中,他们终于“有伴了”!可又有谁能预料到命运多舛的万发将无可奈何地迎接耻辱呢?

阿好丑,那“插在腰上的双手,是算术里的小括弧,在括弧内的只是瘦杆的I字,就没有加快心跳的曲折数字”。“阿好猪八嫂一位,瘦得没有四两重,嘴巴有屎哈坑(茅坑)大呵!胸坎一块洗衣板的……”

阿好固然丑,比姓简的大上十来岁,可姓简的除了“比万发轻少十捻的样子”,却并不见得有多少魅力,那鹿港人“狐臭的异常”令人忍无可忍。三十五六岁,没爹没娘,尚未成家,又租住在这坟场破旧的茅屋里,我们用势力一点的眼光来评价一下,也不过是金字塔最底层的小商小贩而已!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姓简的比万发有钱!比万发有钱!这是姓简的优越处,也是万发的悲哀处。

因老大进城打工,多带了万发的一件汗衫,做爹的便只能一件汗衫夜间洗,白日穿了——贫穷和疾病是遮掩不住的,万发自然也不例外。好在姓简的感激阿好的关怀,将那些沾染了油渍、难以卖出的衣服送给她,贫困潦倒的万发因此再不必忧忡晚上脱下洗的汗衫第二日可否干一个完全了!

贫穷是酸性腐蚀物,一点一滴地掉在尊严上,直至将它腐蚀殆尽!这施舍与接受间,万发的尊严已开始受到侵蚀,只是尚未觉察到而已。而当阿好喜不自胜地告诉万发,姓简的要阿五给他做个帮手,每月两百块且管吃时,“一种悄悄的欢悦闪在嘴角这”。是啊,万发没有理由不欢喜,十一岁的阿五能让家中一个月多上二百元的进项,只会让生活宽松些——万发往家里带的也不过二百四十几个角子罢了。这是生活对万发展露的一丝笑颜吧!

可是猝不及防地,这笑颜变了脸——“姓简的衣贩子和阿好凹凸上了啦!”

万发若果然全聋了,也许得人好处的欢悦会持续的更久些,遗憾的是他只有八分聋,所以尽管双耳的防御工事做的也不简单,消息还是攻进了耳城,在一个半月后。惑慌得不得了,奇异地惊喜,微妙地恨憎,犹豫地否定,“心内山起山落此等”的万发却没有什么火爆的抗议,更不用说发起革命了。是什么让万发隐忍羞辱而“借着耳聩的便当,不予鹿港人谈开”呢?文中写道:“……身上这汗衣,这粗布工人裤,又记忆他好处着自己的种种。有时还问短着他,畏惧他道句‘过河拆桥那类的斥责话。”是的,没有鹿港人,万发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于是年近五十尚一贫如洗的万发只能消极地戒严着,看着老婆而不敢对姓简的有只言片语。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万发的这一表现也是正常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论”,依次是生理需求(包括衣食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被爱的需求等,低一层的需求得到满足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吃穿是生理需求层次中最基本的内容,万发既无钱吃饭,更无钱穿衣。在如此窘迫的境况下,何谈脸面尊严?

纵然是在此后的一个月圆之夜,万发抓住了阿好和姓简的小辫子,但面对咄咄逼人的阿好,也只能做个被“月娘”笑话的无助“憨大呆”了。

生活是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几日后,万发失了业,祸不单行,姓简的回老家,阿五重新只能消费不能生产了。危机降临,肚子饿这一天大的事情变得难以解决,赤贫将万发逼入了举步维艰的死角——挖卖地瓜,采摘树叶,抢着掘墓坑——由三分之一弱饱到整日里“饿颤颤”地拖挨着长如年的日子。无奈天不佑人,阿好惟一的工作机会也给屁弄丢了。贫贱夫妻百事哀,吵闹日日有,却瘦骨嶙峋的连打架的力气都没有。

其实生存是人类的本能,生存是一种最朴素的信仰,在重压之下,人类所做的都为了首先能够作为生物存在下去。

所以当两个月后,姓简的终于归来时,饭食的诱惑让万发没有勇气再去计较,日子能过得“有人样一些”到底是比整日里像野狗一样无处觅食少了一份辛酸——当为人的尊严与价值被艰难的生存所取代时,只要生存着,也就是“幸福”了。贫穷扁了万发的肚子,也穷了他的志气,当姓简的住处被房东收回,要搬到他们的草寮里同住时,万发需要“考虑考虑看”的重点是“他准备贴多少钱”,而非其他。

四百八是个极具诱惑力的数字,面子和肚子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对于曾经饿到气息奄奄的万发来说,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到底活下去比争取尊严来得重要,万发也只好装聋作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其实事至此时,万发也并非完全为钱迷惑到彻底失去了羞耻心。村人的狎笑令他尴尬难过,而那四百八的贴补,二百阿五的工钱也让穷怕了的他心中稍微稳妥一点。无论怎样的挣扎和权衡,都绕不过一个钱字。万发离了钱即断了生路,看在钱的面上,不能得罪姓简的,只能严防死守不给他机会入侵他的妻他的尊严罢了。每当抗议和警告都不能阻止姓简的和阿好谈笑生风时,万发就气愤地走出来,“在人嘘不到的地方,便解下紧缠在腰际上的长布袋,翻出纸币正倒着数。‘才——,啊!离顶台牛车还距远一大截,多少容纵姓简的一点!”

姓简的,是万发无处可觅的财神,是万发实现梦想的惟一途径,为了牛车,为了早日结束这抬不起头的日子,万发不情愿地经受着贫穷的腐蚀,承担着流言蜚语,讥笑谩骂的四面来袭,让泪往心里流。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万发只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去村里,以免那刀一般锋利的言语刺进他的耳朵里,卖酱菜的新邻居却以不以为然的挑衅似的羞辱,引爆了万发郁积已久的愤怒。

万发教训了新邻居,赶走了姓简的,日子却没有因为他的壮举而给他一份奖赏。

四百八没了,二百也没了,天公不作美,继而园地被收回,老五患了严重的腹泻。命运再次用“祸不单行”的伎俩捉弄了无助的悲苦的穷人!“栓紧在腰际的钱袋内准备顶牛车的钱便倾囊一空了,在须臾之间,钱给大夫的当时,万发突然泪眼起,不知究竟为着什么? 心疼着钱?抑或是悲叹他自家的命运?”人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存环境,不能左右自己的生存处境,这是一种悲剧命运,不曾穷到山穷水尽的人不能体会万发的绝望与悲苦。而读者读到这里,心头也会沉沉一坠,由衷地同情起万发来吧?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纳克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了“贫穷恶性循环”的理论,即越差越贫穷的“马太效应”:贫穷→疾病(耳聋)→收入少→吃不饱→失业→收入少→疾病(腹泻)→贫穷。

屋漏又逢连阴雨,命运并未给绝望中的万发一线生机。牛车主又找他拖车了,这却是一个更深的陷阱:牛车撞死了小孩,万发坐了牢,阿好和阿五的日子顿失依靠……

境遇,击碎了万发做为丈夫的最后尊严,他反悔自己攻讦驱撵姓简的那桩事,指责自己在这件事上的粗鲁表现,怕老婆休了自己,暗暗地期待姓简的又回来和阿好同居!

我们不能诟骂万发的卑贱和堕落,贫穷是万发越不过的深渊,只有姓简的能给他一块独木板,助他的家人继续生存下去。

万发出狱了。姓简的给他顶了一台牛车。

“顶给我?”万发有些错愕了。一生盼望的牛车竟在眼前实现!高兴了很一会,就很生气起自己来了——可卑的啊!真正的可卑的啊!竟是用妻换来的!

可卑又如何?“不过他还是接下了牛车,盛情难却地。”

姓简的照应着他的一家,姓简的让他拥有了梦寐一生的牛车——贫困的过去没有说一句话,但却磨灭了万发拒绝的勇气。

很多时候,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从此,万发便是个有牛有车的人啦!他知趣地过着他有啤酒喝,有当归鸭吃的舒松自在的生活了——与人“共妻”的生活,惟其如此,他才能在苦难的生活面前喘一口气。

这是一出底层小人物的悲剧,是一个男人的人生悲剧。“刚出狱的那几天里,他会猝然红通整脸,遇着有人指笑他。现在他的脸都不赭一会的,很受之无愧的模样。”虽然每一次饮姓简的敬慰他的啤酒时,万发的胸口都紧迫的要呕。

但“生命里总也有甚至休伯特都会无声以对的时候……”万发,面对那刀锐的、入骨的、有腐蚀性的讥笑时,也只有无声以对了。

参考文献:

[1]王桢和.嫁妆一牛车[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2]王娟.生命里甚至也有修伯特无言以对的时候[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6).

[3][美]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陈云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330031)

猜你喜欢
尊严
阿长的卑微与尊严
试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个问题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文本赏析
南风直须吹
对康德的道德“尊严”概念的思考
女性尊严的艰难追寻
谈大众群体对个体生命的漠视
美丽的罪与恶
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机制:一种尊严论的检视
从人的尊严角度浅议人力资源的人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