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媒体优势,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09-03-31 09:29蒋丹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香炉古诗多媒体教学

蒋丹芳

现阶段,人们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利大于弊。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其资源的丰富和教学的直观性强等特点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运用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符合小学生天性。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例如,“休”字的教学,课件出示一个人背靠大树休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演示,“人”用“亻”表示,“树”用“木”表示。又如“蝌蚪”一词的教学,课件出示“科”和“斗”让学生认读后,两只小蝌蚪分别游到了这两个字旁,两个字立刻变成了“蝌蚪”,同时播放读音,学生认得快、记得牢。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还使学生见形知音、见形知意,更能领会我们祖先造字中逻辑与思维的巧妙。

2.多媒体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如古诗《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其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若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极为浓厚,他们会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便会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可见,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突出教学中的重点,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 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

运用多媒体使教学容量大、知识密度高。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语文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上知识的综合化道路。古诗《早发白帝城》,要突破“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难点,就需要学生理解李白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供网址,教给他们上网的方法。学生搜集到许多相关信息,他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提取本诗的写作背景资料。这种搜集、分析、提取信息的过程,为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感情铺平了道路,也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提供了可能。

● 提高审美情趣

1.运用多媒体再现景色的自然美,领略祖国的山河美。教读游记类的作品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再现自然景物的美。如教读课文《江南春》、《赠汪伦》、《游园不值》等课文时,搜集一些景点的风光图,并制作成动画或视频文件,导入到课件中。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描写观赏风景、体味作者心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美,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利用多媒体声画并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可以设置艺术字和动画,或配以声音和背景,使之有立体感、节奏感。运用多媒体可以展现汉字的形体美和汉语言的音乐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当然,多媒体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滥用,必须将它与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根据课堂需要,适量适当地应用。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声色并茂的特点,把用语言不容易表达清楚的东西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直观展示;同时又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上课时要融入教师的身体语言、师生的共同讨论。既要重视课堂的生动、活泼、有趣,又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扬长避短、各取所长。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有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香炉古诗多媒体教学
程家玉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勇闯通天塔第一层
劳劳亭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三个香炉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许愿的香炉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