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高中:传承优良传统,开创崭新未来

2009-03-31 09:29李世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同仁学校教育

李世文

编者按:本文以台北市和平高中为例,探讨一所传统型学校如何利用成熟的现代ICT技术,来开创学校新契机、建立学校新特色、促进教师新成长、提升学校新效能。

和平高中是台北市南区第一所中学,以培育21世纪人文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公民为目标。高学历而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饱含丰富的教育热忱,自创校以来升学率节节高升,被评为传统社区型优质高中。

2006年11月起,学校开始参与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未来学校第二阶段发展计划”,传承台北市未来学校的成功经验,持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与ICT教材教案。

为了让全校同仁具有未来学校的思维,和平高中于2006年底举办了11场次未来教师系列研习,包含未来学校理念的导入、借鉴中仑高中的成功经验、e化学习与数字课程设计、实时互动远距教学平台的应用、行动教学辅具的应用等。这是一个结合学科专业、创意课程、信息科技与教学创意的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以前瞻、多元的思维,透过卓越、绩效、科技、创新等策略,塑造未来学校的专业优质教育环境,开发学生的多元能力,提供学生多元的学习经验。

在第一期的计划中,和平高中成立未来学校种子教师团队,通过一连串的教师研讨过程与信息技能训练,成功地使种子教师团队的教学活动因结合信息科技的辅助而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也吸引了更多教师开始尝试进行ICT教案设计与实施。在执行未来学校第二期发展计划时,提出“传统学校迈向未来学校的方法与模式”计划。以SDC为主轴,透过Peer Coaching、PBL、与TSOF GRID三个面向的循环运作,作为台北市传统型学校迈向未来学校的发展典范。其一,通过SDC的运作,发展Peer Coaching。利用SDC组织的运作及学习发展教室,在教、学、科技上执行Peer Coaching训练课程,将科技融入教室系统,通过训练专家教师、种子教师以协助其他教师,增进信息技术能力、教学与互动能力、网络学习课程设计能力。其二,通过SDC的运作,发展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专题式学习。整个PBL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一改传统的知识来源者角色,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协助学生使用学习辅具进行资料收集、寻找资源并与他人建立伙伴关系、尝试将新的科技方法运用在专题合作学习中。其三,通过SDC的运作,发挥TSOF GRID功能,推广传统学校迈向未来学校之方法与模式。

● 主要内容

和平高中已走过40个年头。40岁的人各方面都应显得稳重成熟;对一个学校来说,正处于“传承优良传统,开创崭新未来”的关头。我们尝试以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学校的使命、愿景、目标、策略、各项配合措施与评估方法。

使命

由传统型学校迈入未来学校。

愿景

1.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

2.培养教师使用网络信息及e-class的能力。

3.教师能进行专业发展、研发数字课程及创意教学。

目标

1.硬件方面:学校网络处处可上网辅合3A(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环境;班班有单枪投影仪(做好防窃工作);成立SDC(School Develop Center)学校发展中心;建立多功能计算机教室。远期目标是筹设兴建整合型科技大楼。

2.软件方面:参与ICT教育训练教师比率达90%;各学科皆有教师利用3A概念进行创意教学;各学科皆有教师研发数字课程,参与行动研究比率达40%。

策略

作为一所传统型的学校,如何引进蓝海策略,不以竞争为标竿,而以追求价值创新(value novation)来建立学校特色,以迈入未来学校之林,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近代校务经营方面常引进管理学的理论来提高管理的效率与学校的效能,定位学派管理学大师Michael Porter说:“策略是企业为了取得在产业中较有利的地位所采取的攻击性或防御性行动。”Porter提出了三个原生性竞争策略:“低成本”、“差异化”与“利基焦点”。依据Porter的主张,一家企业只能选择两类基本的竞争优势(低成本或差异化),而对应至学校的蓝海经营策略如下表。

依此论点,本校以微软提出的“未来学校”作为学校特色经营策略并寻求利基点,具体措施活动如下。

1.向教育局申请争取成为台北市三所未来学校之一,创造学校特色。

2.寻求外部支持,建立学校透通网络。①写申请计划争取经费扩充软硬件设备;②请微软公司提供各项软件的支持服务。

3.成立专责机构。在校内成立信息中心,并设置中心主任、信息组长、服务推广各一人,负责全校所有与信息相关业务,如网络的维修、软件的维护、计算机与单枪投影仪的维修以及教师与行政同仁信息方面的教育训练。

4.争取筹办国际研讨会。本校教师素质优秀,但平日皆尽心力于教学活动,对于各项创意教学与利用信息通讯科技(ICT)来活化教室的动能略感不足。利用筹办国际研讨会的机会,鼓励教师们参与,提升其兴趣与荣誉感,期望能顺利引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能。

5.选择教师教学与行政管理之共同平台。每位教师都有其教学档案,每位行政同仁也都有其行政档案,如何让同仁们能够共同享用知识,做好知识管理的工作,必须慎选一套好用的网络版软件。经评估后,我校选用e-class软件作为学校之共同平台。

6.教育训练。①配合各学科领域时间分科进行教育训练,如e-class的使用、部落格的设计、平板计算机的使用等;②办理行政同仁研习:除e-class 的使用、部落格的设计、平板计算机的使用外,针对行政管理的需要,另行教育训练。

7.鼓励教师发展数字教材。①办理教师创意教学的分享,以及参加海内外研习活动的心得报告;②举办校内数字教学教材比赛,得奖者给予实质鼓励;③主动推荐优秀自编教材,参与校外比赛,促进教师发展数字教学活动。

8.引进利基点。①与中仑高中、丽山高中进行策略联盟;②与台中县和平初中缔约成为姐妹校,并进行网络课业辅导及互相参访的实质互利活动,一方面配合教育政策,关怀弱势学生,一方面藉此使本校参与的自然科同仁得以教学相长。

● 评估方法

本校要达成开创崭新未来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行政人员的教育训练,为评估效益,我们尝试以系统理论来作检核回馈。

输入(Input):建立学校透通网络;成立专责机构;建立共同愿景;建立共享平台e-class。

过程(Process):争取筹办国际研讨会;教育训练;鼓励教师发展数字教材;引进利基点。

输出(Output):参与ICT教育训练教师比率;各学科皆有教师利用3A 概念进行创意教学;各学科皆有教师研发数字课程参与行动研究比率。

边界(boundary):例如家长的需求。

目标(Purpose):愿景的达成,可通过检核表检视各年度是否达成目标。

猜你喜欢
同仁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