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也能行

2009-04-01 02:58王红艳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惩罚王老师后进生

王红艳

案例:

又是一年秋季开学时。告别了炎热似火的夏季,迎来了凉风送爽的金秋。分别了一个暑假的同学相聚在初三一班的教室,大家兴奋地交谈着。随着班主任王老师的到来,喧闹的教室渐渐变得鸦雀无声。

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依旧那么纯真可爱,很多同学看起来都长高了。王老师的心里却感到一种压力,因为这个班已经是毕业班了,马上面临着升高中,而孩子们也长大了许多,更难管理了。王老师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因为在每个学生背后都有来自父母和整个家庭的期盼,一定不能让家长和学生对自己失望啊!优生是不用费太多心思的,关键是那些后进生,他们的父母和家庭一样希望他们能考入好的学校。

班上的李小明同学最让王老师忧心。李小明的父母都是文化不多的工人,他们对待孩子的学习极为重视,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以此弥补他们的缺憾。在生活上他们对李小明有求必应,每次考试考得稍好一些,夫妻两个都要高兴好几天;考得不好,就会把孩子骂上好几天。可是李小明就是不争气,成绩一直不好,于是,挨骂甚至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王老师决定这学期要狠抓李小明的学习,以不枉家长的一片苦心。再说李小明自己,由于在班上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处罚,罚扫地、罚抄错题是常有的事情。更让他难受的是有些同学嘲笑和讥讽他,大家都不愿和他交往,还把他当作笑料来谈论。

王老师为了提高李小明的成绩,加大了对他的处罚力度,课堂回答问题、作业、考试若不理想,会罚他站、罚抄写N遍作业、叫家长来一起受训,而一旦叫了家长,李小明回家就免不了挨一顿暴打。该用的措施都用了,可是让王老师头疼的是李小明的成绩不仅毫无起色,反而更差了,还出现了撒谎、逃学等现象。这真让王老师心烦!这个学生该不该放弃呢?王老师很苦恼,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了该做的一切,李小明学不好,只能说明他根本不是学习的料。这样想想,王老师心理上好像获得了一些安慰。

分析:

我们暂且不讨论案例中王老师的教学效果,王老师其实是个很想把学生教好的老师,只是方法不对。那我们要不要承认李小明是个不争气的学生呢?他真的是“朽木不可雕也”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青春期的儿童对自我的认同需要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寻求自我同一感是人成长的必由之路,青春期更是自我同一感建立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一时期自我同一感建立得好会促进儿童下一阶段的发展,否则就会出现自我同一感危机,不仅影响他下一阶段的发展,而且影响他终生的发展。艾森克在他的“人的发展八阶段”理论中对此做了深刻论述。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青春期的儿童需要表现自我和获得别人的承认与尊重。

案例中的李小明处在对自我同一感的寻求与建立阶段,他需要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认同与接纳。但长期的学业失败深深地挫伤了这个少年的心,他一直处在被人嘲笑、打骂和拒绝的状态,没有自尊地生活在他必须面对的人群之中。青春期正是人强烈渴望被别人接纳、认可的时期,对自尊和归属感的寻求是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急于做的事情。来自同伴的嘲讽和拒绝会深深伤害一颗少年的心,使他有可能自我否定和自甘堕落,从而去到校外群体中寻求可以接纳他的人们。这些群体甚至可能是流氓犯罪团伙,很多少年就是这样误入歧途的。李小明由于长期被同学拒绝和嘲笑,使他在同伴中找不到归属感,同时也得不到老师的理解,他只想逃离自己生活的环境,于是开始逃学。

对成就感的追求也是青春期儿童的又一明显特征,他们需要在学业和生活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建立起自尊和自信,以及感到自我的强大和有力,而不是总感到自己是生活中的失败者,这样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承担重任,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李小明长期在学业上失败,不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打击,使他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信心,于是破罐子破摔,通过说谎或者逃学来逃避现实,寻找他自己认为快乐的生活。

老师和家长对后进生过高的要求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有条件的积极关注也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同时过激的惩罚措施只能带来负面的影响。班主任王老师滥用惩罚,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导致李小明更多问题行为的出现。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并不适用于教育中的各个方面。惩罚只能用在思想道德教育及态度习惯的养成上,不能用在智育中,这是由惩罚的性质和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就罚抄写,学生只会想着快点完成抄写以应付老师,根本没认识到错在哪里。如果因为作业做错就被罚扫地的话,根据条件反射原理,长期如此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或劳动产生厌恶感。何况因为学习不如别人而受罚是不公平的。

在这个案例中,李小明因为学习差,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不当惩罚,只能让他对学习更厌倦。惩罚常常适用于制止某一行为的发生,而不适用于强化某一正确行为,同时学习或者劳动与厌恶刺激相联系只会加重学生对学习或劳动的厌恶,影响以后的学习态度或劳动表现。

对策:

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让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可以把后进生和优生结成互助对子,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对后进生来说,他们会感到来自同学的认同和温暖,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满足归属需求。对优生来说,会使他们获得助人的快乐和对知识的巩固。这样也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发扬光大。

寻找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创造成功机会,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体验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后进生也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机会来促成学生获得成功。比如我们可以布置稍微简单的任务给后进生,然后再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让他们慢慢进步。对后进生和优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促使每个学生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不断的成功中找到自尊和自信,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教师和家长要善用惩罚。斯金纳曾经说过:“假如我可以为人类作出点贡献的话,那就是找出惩罚的替代物。”假如惩罚是教育中不得不用的手段,那我们教育者一定要把握好惩罚的使用原则。具体说惩罚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育者使用惩罚时要明确目的,懂得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最终目的。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维护某种公共规则,使受惩罚的学生改过自新和健康成长,使大多数学生受到教育。

2.灵活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惩罚方式时,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惩罚对象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智能发展水平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这样的惩罚才具有可接受性。

3.适度原则。惩罚太重,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惩罚要轻重适度,公正、公平、合理。

4.惩罚与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惩罚只是教育的一种方法,面对复杂的情况,应该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生时不能孤立地使用惩罚手段,必须使之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教师和家长要慎用惩罚,同时给孩子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罗杰斯说过,人性都是向善向美的。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想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生活。

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让我们每个教育者深情地告诉我们的学生:“孩子,你也能行!”使我们的学生感到他们是肩负着爱与期待前行。

(责 编 晓 月)

猜你喜欢
惩罚王老师后进生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
真正的惩罚等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