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CPA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09-04-01 06:38张改娥
会计之友 2009年7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注册会计师培养

张改娥

【摘 要】 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需求的特点出发,论述了高职教育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指出高职是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它将继续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担负重任。文章结合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教育的实例,阐述了高职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以求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 高职

一、高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世界性的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被喻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奠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广泛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早在10年前,国家领导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我国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每10万人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目前,我国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比例,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高智力密集型的特殊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程度、技能和经验等专业素质。近年来,中注协制定实施了行业人才战略,着力推进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将提升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办学质量、建立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作为行业人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

作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主要需求方——会计师事务所,有国际“四大”,国内 “百强”,省内“前列”,更有大量的中小型事务所。山西省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结构如表1所示。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不论从人员规模,还是从收入规模上看,中小事务所是占有绝大比重的。他们的业务是以中小企业年度报表审计、工商年检的审计、审阅、验资等为主体的,辅之以提供税收策划、管理咨询等非鉴证服务。

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既需要领军人物提升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引领整个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实际工作人员协助注册会计师开展一般业务的审计、审阅签证服务或执行较低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

全国22所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国际会计公司、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高层次后备人才;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助理人员。

注册会计师专业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高职教育以他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学的特点,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将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教学基地,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指导老师,采用师带徒的教学方式,以注册会计师的必备素养、专业胜任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培养了大量学子。毕业的学生大量充实到注册会计师行业队伍中,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共有13 026人报名,7 895人参加考试,情况如表2。

统计资料分析证实,从学历结构看,具备专科学历的考生位于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年龄结构看,26-35岁之间的考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当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率较高;从专业结构看,财经类专业毕业的考生占绝大多数。

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年的探索和追求,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到2007年,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拥有会计师事务所273家,资产总额9亿元,实现业务收入3.4亿元;拥有注册会计师2 670人,从业人员近万人。注册会计师队伍构成更加合理,趋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学历结构如表3: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具备专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位于队伍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它已经并将继续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担负重任。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于2002年开发申报,2003年9月开始招生。6年来累计招生1 318人,毕业580人,一次就业率达82%,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院根据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按照“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的培养思路,对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学校、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由人才需求方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通过用人单位贴近市场。

2002年以来,学院持续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查与研究。成立了由学校、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案,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了《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等课题的研究,深入探索行业发展和专业教育的规律。

(二)加强“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特别是质量维系着一个学院的生命力。学院始终把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着力打造“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采取各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包括定期招聘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制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师资培训费专项开支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目前,专职专业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教师分别占到36%、47%;硕士研究生占到83%;75%的教师具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资格及实践经历。同时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团队总数的50%。形成了专兼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三)注重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执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宽的通用能力。为此,学院特别注重学生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必需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模块,开展各种类型的训练,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学赏析》、《管理沟通》、《计算机应用实战》、《实用英语》、《专业英语》、《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开展了辩论赛、演讲赛、法庭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沙盘实战演练等训练;进行了“三下乡”、“暑期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项目的训练、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听说交流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战略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注册会计师培养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审计独立性探究
河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