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政治教学 提高学生能力

2009-04-01 02:58包应进
甘肃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质疑社会导入

包应进

〔关键词〕 导入;质疑;语言;社会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3(A)—0058—0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课程,其既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又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当从课堂导入、思考氛围的创设及精彩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堂课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往往会影响到整堂课的成败。教师要想上一堂完美而成功的思想政治课,必须要有一个巧妙的导入。巧妙的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开展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活动。课堂导入的形式有很多,如激情式、趣例式、质疑式、讨论式、回答式等。不过,任何一种导入形式,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套路,教师必须根据当堂课的实际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如我在讲“人生理想”一课时,就采用了激情式。一上课,我先朗读了一首有关“理想”的诗,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打动了学生的心。这就为整堂课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二、创设思考氛围,开发学生智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可见学与思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以使学生逐渐成为具有独创精神的人。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呢?教师要遵循“思维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原理,注重以问题为载体,以创造思维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要善于设疑,并围绕教材内容的中心问题巧妙地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充分利用教材当中的“思一思”、“议一议”来引起学生思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自行围绕教材要求用正问、反问、曲问等方式大胆设疑,引起学生思考。如我在讲“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时,首先,我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于普遍联系之中。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是否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呢?”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并论述了自己的理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在争论中学生得出了正确结论,智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运用精彩语言,增添课堂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其对教师的语言有着极高的要求。教师的说服力、感召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魅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特别注意锻炼自身的语言基本功,一方面,应力争做到语言的精练、准确,讲究语言的节奏与技巧,另一方面,可多用些名言、俗语、歌词或用一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过去“吃大锅饭”的集体劳动时,用了“上工敲敲钟,下地一窝蜂,记分闹哄哄,收工打冲锋”的俗语。在讲资本主义竞争时,用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的俗语。这些俗语,有的内容深刻,有的幽默风趣,学生从中既受到了教育,又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但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如在讲“树立正确人生观”时,我对学生讲道:“有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只谈享受,不谈奋斗,视人生如儿戏,说什么要‘潇洒走一回,结果是一不小心,走进了班房。”由于讲授中巧妙地引用了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显得幽默有趣,学生都笑了起来,并在笑声中掌握了相关知识。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在实践中具体的运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内涵和真谛。所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最终形成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呢?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当前时政特点,并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在讲“企业竞争”时,我让学生调查天水地区企业争创品牌的情况:有哪些地方品牌,有哪些全国品牌,并要求学生为本区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如何树立品牌意识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在讲“发展第三产业”时,我让学生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分析本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制订出可行的发展本地经济的方案,并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教材、社会实践和时事三者有机的结合。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了知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能力。

猜你喜欢
质疑社会导入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