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机制 实施难忘教育

2009-04-03 04:19戴屹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评价主体学习评价数学素养

戴屹峰

【摘 要】本文从教育评价内容、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希望可以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和思考:如何在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公正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进行有效教学,实施难忘教育,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促使他们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习评价 数学素养 评价主体

课程标准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为以下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对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既是学习目标,又是评价内容和标准。根据《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一、教育评价内容应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应试”教育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等认知领域,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性、人格等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授课质量不够重视。

随着人们对教育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素养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的,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许多教师都想改变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记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评价中,始终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

二、注重对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是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变化,不仅重视学生的探究结论,更要关注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评价既是一种评估,也应是一种激励。通过我们的评价,应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过程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上课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课时,我利用照片呈现了一个折纸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其相关判定。这种情境创设新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创设要有新意;情境要有趣味;内容要紧扣教学主题;形式要新颖、活泼,能激活学生主动参与。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应承担的任务。所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提出问题应该有三种主要方式:一是教师提出问题;二是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筛选和确定问题;三是学生提出问题。

3.注意课堂评价的艺术性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对待学生在严的同时切莫忘了爱,切莫有嫌弃的想法,越是学困生,越应得到老师的同情、善待。”这种爱,大多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而课堂评价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1)教师要巧妙引导。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每时每刻,随时随地的注意他们的心理动向,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巧妙引导、开拓思维。如我在课堂上引出一个问题,许多同学立即举起了手,跃跃欲试,而有一名同学,把刚要举起的手又放下去了,脸上显出很害怕的样子。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微笑着抚摸着她的头说:“我相信,你一定能答得很好,如果再不举手,就要失去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听了我的话,他不敢举起的小手终于举起来了。

(2)教师要善于点拨。新课标指出:“我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哪怕学生的发言与回答问题,与答案背道而驰,这时教师要冷静,用爱心去点拨,让学生猛然醒悟,找到合适的答案。

(3)评价要宽容、善待、尊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孩子确实出现差错时,教师一定要宽容、善待、尊重。这样,他们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建议,实现自己的设想。

让我们教师真正的心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热爱他们。给他们一片蓝天,任自己去飞翔;给他们一片沃土,让自己去耕种;给他们温馨,让他们感受人间的真情。让课堂评价的艺术,唤醒他们的思维,点燃智慧的火花,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学生真正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如果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则更高,而且对在评价中所包含的原则了解得更透彻,如果让学生来参与制定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那么,学生将自觉地去达标、反思、分析。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诊断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拓展学习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如果把过程性教学评价有系统地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会有助于学生充分、及时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并且能欣喜地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重视每一个学习活动和认真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由于评价途径多样化,使具有各种不同能力、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善于笔头考试,但平时学习认真、踏实的学生也有了得高分的机会,同时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得以充分的施展和表现。

总之,初中数学学科素养评价既要注重整体性、过程性,又要注重发展性、多元性、互动性、艺术性。既关注评价的结果,又重视评价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因此,我们数学教师作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在推进数学学科素养评价改革中,必须确立课程意识,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第一线工作者的优势,有创见、创造性地对评价过程进行设计,积极、有序地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检验。

猜你喜欢
评价主体学习评价数学素养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不同评价主体视角下的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效性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