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2009-04-03 04:19叶海辉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准备活动运动损伤规律

叶海辉

【摘 要】通过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损伤部位主要是踝部关节;损伤发生的场合主要以课外活动为主;而损伤发生的项目以篮球最为常见。本文根据运动损伤的规律、特点及损伤原因,提出了预防运动损伤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初中生 运动损伤 准备活动 规律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它与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技术动作、锻炼者的身体状况、场地设备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损伤的现象在各学校体育中的发生较为常见,特别是体育。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实践练习为基础,需要学生经常性地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或运动训练,而且技术难度高、强度大、对抗性强。因此,运动损伤发生率更高。运动损伤的发生﹑发展从不同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训练和日常生活,还使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怎样减少甚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体育运动参与者身体健康,保证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正常进行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的很多人开始对常见损伤发生的时机、原因、项目、部位、性质和动作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些措施和建议。本文对我校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运动损伤带来的危害,知道如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确保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顺利进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共300名,各年级100名。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0名在校中学生本学期的运动创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运动项目、运动频度、运动时间、创伤部位、创伤原因等。发放运动损伤调查表300份,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97.3%。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机

表1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体育锻炼。因为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一般是自发的,缺少具体的组织,无计划安排,很少循序渐进地进行,缺乏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科学的运动量。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中不考虑运动量和技术动作,特别是男生,有时相互逗闹,不守规则。因此,课外锻炼中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2.2运动损伤发生的项目

表2调查结果显示,损伤率最高的项目是篮球,其次是田径和体操。因为篮球是一项学生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特别是男生,除了课内的训练与教学比赛外,还有课外的各种小型比赛。另外,由于篮球对抗性强,比赛激烈,跑动速度快,极易造成膝、踝关节的损伤,而且在整场比赛中传接球次数多,极易造成指关节的损伤。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教材,教学时间长,练习次数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运动过程中预防损伤知识意识淡薄,因此,也极易造成损伤。体操课上的损伤排第三,因为参加体操的人数远远低于参加篮球和田径的人数。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动作错误,保护帮助失误。另外心理恐惧,过于紧张也是导致损伤的重要原因。

2.3运动损伤的部位

表3结果显示,关节损伤最多而且严重,占损伤部位的84.9%。其中,踝关节损伤次数最多排首位,其次是髋关节和膝关节,肌肉拉伤占13.7%。关节损伤主要是由于身体素质及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与相应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的。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下端(胫骨内踝关节面、腓骨外踝关节面)、距骨所组成。由于外踝比内踝约长1厘米,且靠后方,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面积大,韧带纤维较细密而强韧。因此,足的内翻活动可能性比外翻活动大。同时,又因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距骨滑车关节窝,踝关节较稳定而足趾前屈时,较窄的距骨体后部进入距骨滑车关节窝,允许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的内翻活动(内踝关节面、外踝关节面、距骨不吻合),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这些解剖特点使踝关节容易发生过度内翻而引起外侧韧带的损伤。在体育运动中,由于场地不平,跳起落地时身体失去平衡或倒向一侧,都可能使踝关节发生过度内翻,导致外侧副韧带过度牵拉,引起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

2.4损伤发生的诊断

表4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运动损伤中挫伤、肌肉拉伤、韧带扭伤占总数的70.5%;擦伤、撕裂伤占总数的9.3%。以上说明运动过程中,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且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挫伤多与跳跃、速度、投掷有关;擦伤、撕裂伤、骨折等与身体在运动中失去了平衡及在较剧烈的身体接触对抗中摔倒有关。由此可见,根据运动损伤的项目和性质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2.5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2.5.1技术动作错误。从表中可见,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而造成损伤的比率最大。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和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规律,以及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给身体某部组织器官加重负荷。而当负荷超越了生理机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出现各种损伤。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术不仅可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形成技能技巧,增进人的体质,而且对预防运动性伤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错误的技术动作和不规范的技术要求是造成锻炼损伤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技术辅导,一要符合力学结构原理,二要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特点。

2.5.2准备活动不合理。准备活动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克服惰性,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准备,提高全身的物质代谢水平,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以适应肌体运动的需要,对预防肌肉拉伤、关节扭伤以及因心跳过快而引起的心慌、恶心、呕吐、头昏等有重要作用。(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调查发现,学生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课余活动时不做准备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教师对准备活动的组织随意性较大,常以踢球、打篮球等内容代替准备活动;对学生自做准备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也强调的不够。由于学生理性认识差,实践经验少,往往达不到准备活动的目的。(2)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上课或训练的内容联系不紧密。适宜的准备活动是顺利组织教学的基本保障,在组织准备活动时要重视准备活动的内容选择与结构设计。如准备活动与教学、训练内容的联系;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的结合。(3)准备活动量过大。由于运动量过大,身体刚开始进入正式运动时就已经产生疲劳感,身体的功能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损伤。另外,准备活动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也可引起肌肉拉伤。(4)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时间间隔过长。准备活动与正式运动时间间隔过长使准备活动产生的生理作用已经减弱或消失。此时,如果开始运动就等于缺少了准备活动,这种情况多见于比赛时替补队员临时上场或临时更改了比赛时间等。

2.5.3运动量过大。安排运动量时没有考虑到体育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量过于集中并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是专项训练中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2.5.4身体素质差。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长时间在教室内学习,参加运动时间大量减少,身体素质令人担忧。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下降尚未得到遏制,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也继续呈下降趋势。

猜你喜欢
准备活动运动损伤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高中生体能发展模块化实施研究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