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设计理念

2009-04-03 04:19周艳玲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设计理念教学

周艳玲

【摘 要】本文以《乌鸦喝水》为研究对象,对《乌鸦喝水》第二课时的教学进行了实录,并对此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乌鸦喝水》 教学 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乌鸦就地取材,通过自己的智慧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语言简洁流畅、生动有趣,内配有插图,非常适合儿童朗读和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学习本文不仅要学习一些生字和新词,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认识乌鸦的聪明机智,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二、设计理念

这篇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文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新课标》指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识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研究乌鸦喝水的全过程;由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自愿乐意地学习。教学中应突出以读为主,同时还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结合插图,以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引导他们去积极思考发现。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1.一句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通过初步学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小朋友们,你想进一步地了解它吗?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近那只聪明的乌鸦吧!

2.精读训练(小组合作探究,图文结合,以读促思,引发感悟。)

(1)结合第一幅图,学习第1自然段

①看图理解第一段内容

师:图上这只乌鸦想干什么呀?

生: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

师:乌鸦为什么要喝水?

生:乌鸦口渴了。

师:再来看图,你想,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不能)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说。)

生:瓶子的口很小。

生:瓶子里只有半瓶水。

生:乌鸦的嘴巴还不够长。

……

师:小朋友们想的很好。但真是这样的吗,让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样告诉大家的。

生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要点:a.结合自己曾经有过的口渴经历,体会乌鸦口渴时的心情,抓住“到处”一词,将第一句话读好。b.体会乌鸦口渴时看到水却喝不到水的焦急心情,将第二句话“怎么办呢?”读好。

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年龄及思维特点,从直观、形象的插图入手,借此设置一连串的疑问,然后引入文本,直至朗读指导,激发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并要求学生思考

乌鸦想出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小朋友们,咱们先来为乌鸦想个办法好吗?(小组合作、讨论)

生1:把瓶子推倒喝水。

生2:插个吸管喝水。

生3:请小猴子、小白兔等小伙伴帮忙。

……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启发,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多种答案,尽管有的不太合理,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结合第二幅图,学习第2自然段

①小组合作做实验,研究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师:刚才小朋友们为乌鸦出了好多主意,可是乌鸦究竟想出了什么办法呢?我们先来看看第二图。

师:乌鸦在干什么呢?(叼小石子)

利用第二幅图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要求学生看清楚水是怎么升高的,并能讲出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通过观察水“渐渐升高”,理解水“渐渐”的意思,并引导学生用“渐渐”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低年级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比较强烈,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既萌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思维的种子。

②指导朗读

指导要点:a.用坚定的语气读“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b.“水渐渐升高”要读得慢。c.“乌鸦就喝着水了”要用轻松的语气朗读。

③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丰富诵读形式)

④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读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到了乌鸦的聪明能干。

(3)教学延伸(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发展学生思维。)

①师创设情境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头饰(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启发思考:小朋友们,咱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而我们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其中一个,你会怎样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呢?

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合作想出来的办法在小组内表演出来

③汇报表演,互相评价

④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演,将语文学习融入丰富多彩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孩子们乐而学习之。此外,在活动之后的讨论交流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参与评价等综合能力,体现了新课标下的语文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勤于思考、乐于助人的渗透教育。

(4)课外作业

师:课文中的小乌鸦非常聪明,可是,它还是一个非常懂得孝敬“老人”小动物,你知道《乌鸦反哺》这个故事吗?课后请小朋友们搜集相关的童话故事,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设计意图。这项练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既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反思总评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精读训练中,始终以插图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然后再切入至文本,图文对照,以说促读,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切身感受领悟到乌鸦喝水的全过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朗读及其表达、小组合作与探究等多种能力得到淋漓尽致地锻炼与发挥。

课至尾声,让孩子们扮演各种小动物来“帮助乌鸦喝水”,随着学生表演欲望的萌发,其学习的激情亦随着思维火花的迸发得以充分地燃烧,课堂教学由此走向高潮,这就既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又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及其表演能力得以充分地训练。

最后,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乌鸦“教敬老人”的优良品质,既丰富了课外知识,又于潜移默化中渗透了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设计理念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