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探讨

2009-04-08 08:45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实效性阅读教学语文

谢 奕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

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探索有效阅读教学尤为重要。笔者从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读启悟,以悟促读和阅读教学必须体现读写结合三方面论述了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同体裁异主题、同主题异体裁的比较性阅读

对于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开展教学。如《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体裁都是小说,但跨越了时空,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这样,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

2.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求解性阅读

教师可根据既定的教学任务,明确提出阶梯状呈现、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循文求义,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同学共同交流,寻求正确的答案。如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可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2)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抓住中心句,知道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赛马的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斗争中,策略也是取胜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3.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合作解决的探究性阅读

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对于他们所提的任何问题,应积极鼓励、正面引导,充分保护他们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并加以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师生合作,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时,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论得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贵品质。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创造性阅读

同一个问题,可以变换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从而丰富思维方式,这既能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5.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胆预测的预测性阅读

预测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学生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读物的内容预先进行猜测,然后加以证实或否认,进而达到准确理解。预测一方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明显的效果。

二、以读启悟,以悟促读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都着力抒发着内心的情感,而情感始终伴随着联想与想象。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记忆和想象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想象的东西在本质上就是记忆的东西。”因此,有人认为,想象不过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只要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审美经验,产生了联想想象,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就会产生相应的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目视、口诵、心思的同时,借助想象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社会与人生的体验,与课文的情感相碰撞产生火花,不断充实阅读文本所获得的体验,从而促使阅读主体体验的积淀、发展与升华。叶圣陶先生说得好:“读得很美了,也理解得差不多了。”阅读如一脉灵性涌动的春水,学生涵咏其间,收获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享受的是人文诗化的课堂生活。

三、阅读教学必须体现听、说、写结合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下大量规范而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1.听说结合,提高能力

听和说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说是听的效果和能力的反映。阅读教学中注重听说结合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必要途径。在日常的阅读课堂教学当中,教师精心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启发性的话题,提供学生听说训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听说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听说环节,如学习《少年闰土》,让学生说各自的儿童趣事,学习《难忘的启蒙》,让学生说说各自的启蒙老师等。

2.读和写有机结合

儿童阅读所获取的知识只有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检验。如果把阅读和写作分离开来,学生要获取知识就是天马行空,缘木求鱼。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就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阅读和仿写。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儿童模仿前人,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抓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和段落精讲,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仿造、改造和创造一句话或一段话、一篇文,从而使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如低年级学生可写一句较完整的句子,总分句,关联句;中年级的学生可模仿开头、结尾、片断描写;高年级学生可模仿优秀的写人、记事、写景文章。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就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写《我的家乡》。教师训练学生仿写时目标要明确,范文要有写作特点,便于模仿。

阅读与扩写。把阅读与扩写结合起来就是对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培养过程。从扩写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一篇文章,都需要学生利用阅读知识,展开想象或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等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技法,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对象。也可摘抄优美句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不管是扩写还是续写、改写,都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创造和发挥。

总之,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今天,教育教学已经打破了统一的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因课文内容而异、因学生情况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等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但阅读教学仍然应该坚持以“读”为本,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时间、机会,优化阅读方法,让他们潜心读书,有感悟地读、带个人情感地读,并结合听说写的练习,经过长期训练,一定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亚波,张立鹏.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J].绥化学院学报,2008,(4).

[3]许万军.注重文本研读提高教学实效[J].科学教育研究,2007.

猜你喜欢
实效性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