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篇泛读教学之我见

2009-04-08 08:45张旭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语篇高中英语策略

张旭明

[摘要]高中英语语篇泛读是高中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词汇量多、概括性强”的特征。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的主干结构;运用衔接分析,保持信息的连贯性;加强语篇思维训练,提高英语思维的辨别力。学生的泛读能力的培养为提高他们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思辨力和感悟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语篇 泛读教学 策略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英语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比原来《大纲》规定的一级目标多15万词。对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设泛读类、选修类课程,加强和发展学生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语言能力。

一、语篇泛读的理解

语篇(text)通常是指有一定的词汇和语句组成的文章整体。语篇的阅读理解包含以下内容:(1)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即文章的每一个单词的独立意义;(2)命题意义(propositional meaning),即有短语或句子组成的语句意义;(3)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即句子在特定的情景或语言环境中所体现的意义;(4)语用意义( pragmatic meaning),即句子作为作者与读者相互作用时具有的意义。

语篇的泛读能够为学生的阅读理解积累丰富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感悟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准确性。学生在语篇泛读理解的基础上,也会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帮助学生积累英语语感,更好地完成泛读任务。

二、语篇泛读的不足

1.学生对语句的结构理解不足。有时读者虽然读懂了文章作者的主要意图,却不能完整、正确地回答某一句话提出来的问题。这种困难从宏观上讲是学生对句子的结构不理解造成的,容易对特定句型产生一种模糊认识。

2.学生缺少对语境连贯性的把握。语境指语篇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景。语境与语篇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这就要求学生在语篇中充分把握由语境而生成的语义关联。

3.学生的语篇思维认识不清。学生在扫清了词汇和语法障碍的前提下,对于篇幅较长文章的阅读效果取决于对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这实际上是由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造成的。

三、语篇泛读教学的主要设想

1.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子的主干结构

阅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认识句子中所有的单词却不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原因就在于英语句子对于学生而言太复杂。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简化句子,学会从大的方面把握句子的主要结构,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2.分析衔接手段,保持信息的连贯性

英语句子的连贯主要依靠省略、指代、替代及话语标志等衔接手段。对此,教师应先从较为简单的对话入手,逐渐过渡到篇章之中,就省略部分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辨认并补全省略的内容。语篇中的指代词指类似人称代it, our , them及指示代词that, these,不定代词one, other, such及副词so等词在文中指代的内容。在阅读初始阶段,教师可不断提醒学生注意这些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对象,使学生意识到这类词可能会对他们阅读造成困难,引起他们对这些词的重视,从而保持阅读吸收信息的连贯性。

3.加强语篇思维训练,突出文章的主题

高中学生在阅读篇幅太长的文章时,隐伏型的语篇思维特点成为阅读篇章理解的主要障碍。学生由于对英语语篇思维不敏感,对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常失去方向感,抓不住要点,丢失较多信息,从而影响阅读效果。

四、语篇泛读教学的运用

1.指导学生从主要词汇意义分析语篇,抓住文章的“核心”

泛读教学中,恰当地重复某一(组)词汇,尤其是关键词,是达到连贯和强调目的十分有用的手段。例如,在“Why I Teach”一文中,作者主要运用了词汇衔接——重复的手段,“I teach because...”这一排比结构在全文中重复出现六次,语气贯通、逐层递进,结构紧凑、鲜明地烘托出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挚爱之情,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2.鼓励学生运用语篇思维方式理解文章的彼此联系规律

(1)根据因果关系分析语篇。如在“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一文中,作者介绍自己英语学习不同阶段的体验时就采用了因果关系法。在讲述初中阶段时,作者谈到老师态度和蔼,对学生有耐心,总是表扬所有的学生。接着用标志词“because of”将前因后果联系在一起: Because of this positive method, eagerly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I could, never worrying about making mistakes. I was at the top of my class for two years.

(2)运用对比分析语篇。采用对比手法分析文章,最好通过表格的方式呈现比较的部分,使对比的部分清晰可见。在“Birth of Bright Ideas”一文中,作者用三个段落进行比较,分别详细说明意识、潜意识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如何对光辉思想的产生过程产生影响。

(3)按照例证方式分析语篇。在例证方式中,文章一般呈现主要事实或观点,再罗列事例来说明。当然,有时候for example等词不一定非得出现。在“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中,主人公曾谈到父亲始终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作者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主题:I now know he participated in something through me, his only son.然后,用了三个包括when连接的复合句加以例证。

总之,在英语泛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语篇阅读的整体把握,定能够激活学生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

[3]Krashen , 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The Input Hypothesis,1999,1.

[4]任义孝.阅读能力检测.中小学外语教学,1992,(9).

猜你喜欢
语篇高中英语策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